高校社团组织建设及管理机制
韩雷 刘赢 仲微微 任伟
摘 要:高校的社团——作为一种多样化文化建设的小组织团体也在有生机的校园中蓬勃发展着。本文首先就加强高校社团组织建设及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于高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构想。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社团管理建设的有着较大影响。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社团建设;社团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已经成为了高校里面非常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组织。高校社团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积极的影响,是高校学生组织机构之一。高校社团组织对学生的发展成才有很多帮助,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对学生日后的就业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社团也逐渐成为新形势下活躍校园文化、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前沿阵地[1]。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及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实现社员们共同期望为目标的重要高校学生组织,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和管理的。高校社团对学风、校风的建设至关重要。社团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科技类社团,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维E社。第二类是人文社科类社团,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志愿者青年协会和书法交流协会。第三类是“其他社团”。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桥牌社和尚德武社。这些多种多样的社团在充实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是学生们参与兴趣最高的一种。“其他社团”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积极影响,学生们可以选择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多学习,多研究,这对学生们是有很大好处的。而且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学生们就可以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并且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从大学生的未来看会是一笔宝贵的隐形财富,所以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及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们参加社团可以跟随社团的组织去参与很多公开的大型活动。这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也可以让同学们对未知领域拥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同时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因为在大范围的群体交流中,人们往往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这个方面来看,管理建设学生社团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开辟新的方法和渠道,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大幅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2]。不仅如此,无论是大几的学生或什么样的年龄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因为这样可以有效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设。除此以外,这还可以营造出适合学生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充分了解和分析社团和组织的特点,然后正确地发挥它们对校园文化的作用,并让其充分服务于大学生群体。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也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能力。因为高校社团的建立通常都是以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或者学生个人发展的兴趣爱好作为基础,这就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进行巩固消化,所以高校也应该引导大学生多去参加一些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这些社团活动对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好处。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构想
高校社团因为其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有趣、紧跟时代潮流,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们虽然看到高校的社团整体上正在蓬勃有力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高校的许多社团在管理上面还是不够完善。社团的管理主要在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种管理方式对高校社团来说同样重要。首先,在内部管理上,很多的高校学生社团逐渐走向休闲化、娱乐化。社团的方向单一,大多集中在文化、艺术或者体育等方面。这些学生社团的发展过多,质量也有待提高,而对学生大有帮助的科技类社团则少之又少。教育部就曾明确强调过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科技学术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高校要对科技类社团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对高校社团建设有更多的引导。让大学生们可以更多的参与到科技类社团当中。我们都知道学术研究是高校具有的重要职能之一。而高校社团中的科技类社团就主要是以讨论学术问题、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对知识进行合理运用作为主要社团活动的。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维E社就下设维修部,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这就是很好的例子。由于这些科技类社团活动正与高校的重要职能互相吻合。所以,科技类社团在社团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些高校学生社团过于注重外在的形式而不去把心思花在实际活动中。或者是有很好的开局后来却不能坚持发展,导致社团中途夭折。有的社团在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有的社团好大喜功盲目地把发展社员作为重点工作,还有一些社团不愿意接受新人,喜欢搞小团体或者财务状况不明晰,乱收费去大吃大喝。根据调研,也发现了有一些大学社团的组织者在日常工作中,只重视自己任期中的活动或不经过深思熟虑,只凭一时兴起或头脑一热就开展活动的情况。而在外部管理方面,高校对社团这一类组织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并没有起到非常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作用。高校在社团管理上薄弱的体制仍有待加强,一个好的制度是建设一个组织的基本。如果制度层面的约束不够的话,就势必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所以,建立健全的社团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让高校社团注重学术,抓好学术型社团的建设,将大学生社团工作评价和引导机制进行强化,让对其的考评更加正式准确,而拥有管理系统的原因则是能够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效益。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可以说培训本身就是管理中的一部分,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社团负责人的工作效率。真正有效的培训才可以提高社团的工作效率,让大学生社团能够真正的持续地发展成为一个健康优秀的组织。
高校社团的确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我们也该意识到大学生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的能力在很多方面有所欠缺,考虑事情也不够周到。所以,高校也可以适当让在社团发展的领域中有一定造诣的教授、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去适当地引导高校社团,使其良性的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对高校社团管理建设的影响
高校的社团并不需要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是要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新媒体能够在这种高校的社团建设中有存在感,从而往高校社团新媒体的体系完善和完美,让其在引导青年思想上作用最大化。并且高校要对社团进行正面引导,让他们去开拓符合时代需求的信息发布平台,让正能量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最大程度的传递[3]。高校社团的规范制度要清晰明确,使新媒体和高校社团建设两者互相融合,并且有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充裕资金来扶持社团建设。我們还要加大培养力度,从而能够培养出最能影响别人的人。因为这样也可以帮助屏蔽一些负面的内容并提出正确的决定。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组织管理的培训的,所以学生应该占据主要地位。这可以全面展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新媒体平台注重一些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新媒体获得信息,还能锻炼他们的一些思维能力。当然,这是在科学的基础,而他们完成事情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学生社团对于新媒体中的一些平台进行宣传,学生对于这些平台足够熟悉和了解,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他们[4]。慢慢可以了解一些信息并且,通过这些宣传组织,由此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发展空间。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许多学生社团就利用了抖音、公众号、QQ等进行宣传和沟通,同学们在抖音评论、QQ群、公众号当中积极发言,构建了良好的社团发展空间。
新媒体有很多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传播信息。所以高校的社团可以把传统和新出现的媒体充分融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他们这种传播快速的特点来发布社团的信息。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就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张贴社团公众号的二维码,可以让其他学生通过扫码关注学生社团组织和社团的最新活动。这在可以吸引新鲜血液的同时也高校学生社团的信息传播范围变得更加广阔。比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的一些帮助困难群体的活动也会引导更多的学生们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也的确有更多人愿意加入其中帮助我们身边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这样的正能量在高校学生之间传递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提高有着很大好处。这些方式也有利于社团内部社员之间的实施性交流和探讨,让学生工作信息平台与高校社团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展开互动,这也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社团的感召力和权威性,同时也可以和在年轻人常用的社交软件上面进行互动。与此同时我们要实现信息的现代化,尤其是在社团的系统管理上。我们要充分应用新媒体来进行社团管理,而这也可以作为社团考核中的一项标准。高校也要对各个社团的新媒体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指导,对各个社团的社长副社长等进行充分的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并且监督他们向社员传递网络安全知识。然后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个社团新媒体建设情况进行了解以便于进行正确引导。制定严格的信息发布流程,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制度,明确新媒体的用途和边界。
大学的社团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的组织,它需要经过审批和注册,还要受到一些必要的监督和引导。我们不能够否认的是,高校社团组织已经日渐增多并且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即使我们认为高校社团组织的发展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是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社会科学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5]。大学的学生社团也必定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在未来也要肩负着更多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要对高校社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加强,让高校社团组织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也让它们在高校和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斌,赵露.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2014-06.
[2]赵立香.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M].2007-09.
[3]陈青,王泽宇,谢曦.新媒体在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新里程[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6):275-276+266.
[4]苗苗,王万奇.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加强学生社团干部培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8):147-150.
[5]姚金涛.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J].高教探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