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母语教育的比较研究

司莉巍 刘超男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均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其中对本土通用语言的教育已经上升到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层次。基于此,文章拟从中美两国母语的共性切入,结合实例,对比其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价值观念的体现与授课模式的选择等方面的差异。根据两国的具体国情与传统民族文化特点,既客观分析中美母语教育的优点与不足,又在此基础上指出完善我国母语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课程标准的设置,更新当前的评估模式与考评制度。
关键词:中美课程标准;价值观;教学模式
目前,对母语的理解是“不借用其他语言进行(如翻译等方式)学习而学会的语言”。事实上,母语的实质早已超乎了简单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性功用,而更多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国家战略等体现国家软实力的作用。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近年来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经济与教育都在迅猛发展;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自二战后就一直处于世界科技与经济的领先地位,对于教育与技术的重视无须赘述。而汉语和英语分别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与范围最广的语言,本文所研究的母语指的是汉语普通话和美国的标准英语,且拟从中美两国在推行母语教育过程中的课程标准,价值观念与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完善我国母语教育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课题,以期开拓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思路,扬长避短,强化我国的母语教育的目的。
一、中美母语的共性
中美两国的显著特点是民族众多,文化各异,语言与文化的包容性强。中国56个民族中有许多都拥有自己的本族语言,广袤的国土也产生了一些地域性的方言,此外一些民族由于历史源远、早期文字记录不及时等原因正在逐渐成为濒危语种。因此,政府相关机构与科研人员正展开积极的努力,帮助这些语言继续存留。也有一些语言拥有众多的本民族或本地域语者,他们在熟练使用汉语普通话的同时也在族群或地域内部用本民族或本地域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是技艺高超的“双语使用者”。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人员构成比较多样,传统英语的语法规则、发音标准与表达习惯受到不同时期皮钦语(Pidgin)的影响,以及美国人性格不墨守成规,注重实用性,因此传统英语的一些词汇与规则已经做了个性化的改变。而不同地域或民族的语言使用者聚在一起的时候也广泛使用相应的内部通用语。但是在推行通用母语教育的过程中,中美两国又存在较大差别。
二、中美母语教育的差异
(一) 课程标准的差异
为推动本国的教育改革,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12月公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在全国实施,可见中国的母语教育一直较为统一与规范,并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与更新;而作为联邦制的美国则于2010年6月才公布了首份全国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此之前都是各州自行制定课程标准,即便如此,由于美国的课程标准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各年级具体课程目标的把控,每个州在教学实施与评估标准及评估模式方面还是享有很高的自由度。中美两国最新课程标准都体现了步入新世纪以来对母语教育的重视,虽然初衷一样,但是二者在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内容与目标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异。
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上,美国的学段目标与年级目标制定的较为细致,详细地规定了不同年龄、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语言能力与标准,其覆盖范围还包括残障学生和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并明确规定要向他们提供必要但额外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并在考核标准方面也做了具体的说明,体现了其对教育公平的重视。我国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观点,但在细化处理方面没有进一步的论述。而事实上,我国有专门针对残障儿童的学校和母语非汉语学生的双语学校,在管理与运营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模式规范,考评制度严谨。其课程标准也应纳入我国统一的课程标准中作为补充与完善。
2.学科目标与责任。美国的课程目标更注重学以致用的实用性,强调学科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但宏观上缺乏对于能力的把控与培养方向的指导性。受此目标的统摄与指导,教师在母语教授方面更强调跨学科学习,须相应的专业教师予以学科知识性和表述性方面的专业指导,其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各学科协调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可以据此因势利导地进行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
相比之下,中国更注重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宏观规定上,其总目标围绕上述三方面一共10条,既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及过程的重视,也反映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视,着重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只是目标设置稍多,偏向于纲领与方向性的指标,执行时缺乏明确的统摄目标。
(二) 价值观念的体现
中美两国的母语教育都是在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强调多元价值观的体现,但在深度挖掘作品内涵和对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差异。以《美国语文》为例,教材在内容选择与设置方面以历史为纲,按照国家发展的历程把教材分为几个章节,每个章节都选择了既能体现时代特点又经典的文章作为课文,其章节统摄的核心一元价值观是鲜明且坚定的,但同一章节的选文和提示会展现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侧面,这些选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很可能与该章节的核心价值观相矛盾甚至相悖。旨在向学生灌输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原当时原生的历史背景與繁杂的信息和观点供学生思考、对比、质疑、批判与总结,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多角度提供事实,让学生在繁杂的现象中体会与总结,既有利于对真理的体会,又利于创造力的开发。
与中国相比,美国把母语课程重点放在了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上,而对文本中蕴含的语文价值分析挖掘不足。其具体表现为对文本意义及语用价值的体会与分析不到位,对基本的字词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练习不足,一些需要反复练习与记忆才能建构的基本功不扎实,从而导致美国青少年的读写能力一直为世人诟病。美国语文课本引用了林肯的经典演讲,但只针对使用语言的正式程度进行说明,明确指出liken的演讲属于正式用语,却忽略了:“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三个people连续出现,并由普通的介词of、by和for引出,是一个既简单又典型且较为口语化的排比句。林肯这篇只有三百字,又极具鼓舞性的讲稿中,排比部分堪称文章的点睛之笔。其原因就在于此篇选文是演讲稿,属于现场表述。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越是身份地位高,有自信的人在现场表述中越倾向用明显的、辨识度高的排比句以加强自己表述的公信力与说服力。据此,我们可以把握演讲稿既行文正式又表述口语化的特点,也一定可以体会到林肯作为领袖其演讲用语的朴素和精炼。众多疑虑的消除都涉及到语用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应用与拓展,而单就文本的正式程度进行分析,着实浪费了如此经典的文本。
我国语文教材重视学生字词句的掌握与运用,各类练习与背诵任务完善且多样,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在文本与语用分析方面充分考虑中国语言的言内之意与言外之力,无论是课上环环相扣的深入分析还是评估中设计精细与缜密的考题,都保障了我们对所读文章的多元化思考与较为全面的理解。
(三)教学模式评析
中美教学模式的比较与评述早已受到社会各界学者的重视,完善教学模式还必须考虑到不同国度的实际国情,如教学班级人数、教学评估模式、国家教育政策以及本民族的历史传统等。美国母语教学方面的亮点主要有二,以项目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与发散思维模式的培养和实现了翻转课堂,课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把即将教授课程的主旨告知学生,并设置相对灵活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即将展开研究的任务做具体分析,再有针对性地搜集有效资料或数据。这种教育模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却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任务实施前的任务设计,实施中的监督与指导及实施后的评估都是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任务式教学模式对每位学生学习的收获与评估的客观性还有待商榷。
三、启示与建议
我国无论是教育理念的建构还是学习行为的标准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严谨认真的学风中强调中庸——排斥特立独行,提倡调和适中。在母语教学,教材编写、文本与语用分析以及对基本功的要求及训练方面颇具优势,只是在细化课程标准时,注意多元思维价值观的引导则更为完善。任务式或过程式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其不可辩驳的优势,但是对于我国考生数量众多,考核制度严谨的国情而言并不完全适用,如若把这些活动作为第二课堂,或者学期任务来执行,可能会更适合,但如何把任务做到实处,扭转学生“唯分是图”的现状,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完成中仍须我们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宇新.大学语文“对话式”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黑龙江教育(理論与实践),2015(6):31-32.
[2]孙绍振.美国语文和中国语文:“核心价值”和“多元价值”问题[J].名作欣赏,2014(34): 88-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4]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101- 110.
编辑∕杨波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