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土地庙”

    祁建

    最近热播的神话电视连续剧《土地公土地婆》讲述了“土地爷”与“土地婆”这对神仙夫妻档在人间帮助百姓、点化众生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与智慧娓娓道来。

    说到土地神,他源于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国神话故事中土地爷可能是玉皇大帝册封的最小的官了。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遇到来历不明的妖怪,往往都是唤土地爷前来询问查点。在黄梅戏《天仙配》里,土地爷又作法成就董永和七仙女一段曲折的姻缘……有土地爷就应当有土地婆,在土地庙中就供奉着一对笑容可掬、憨头憨脑的老土地神仙,雅称“福德正神”,俗称“土地爷”。北京城中有南城的都土地庙,建国门内的大土地庙、小土地庙,交道口的土地庙,海淀老虎洞的土地庙,阜成门内追贼胡同的土地庙……土地爷是民间普遍崇拜的神祇,其地位虽然卑微,但香火颇盛。

    土地爷属于“基层的神明”

    土地爷属于“基层的神明”。在古代,人们认为土地爷属于地方行政神,保护乡里安宁平静。也有人认为其属于城隍之下,地府的行政神,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总之,土地爷保卫一方乡土的平安,抚慰百姓心头的伤痛,保佑人们丰衣足食,土地庙则是贫民百姓的精神依托……明太祖朱元璋就曾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

    关于“土地爷”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每个人出生后都要到“土地爷”那儿报道,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报户口。还有的说,土地爷是阴间的地方官,阎王爷要带人必须通过土地神,由土地爷派小鬼带户认人,防止搞错了。因此,不管谁家死了人,都要把死人的牌位,放进土地庙,送饭泼汤都要到土地庙做仪式,烧轿马、拜露祭都要到土地庙请牌位,直到丧事结束为止。“土地爷”的名称最早出于三国时的东吴。三国时期东吴有位蒋子文,是广陵人,入仕为官,一次追逐贼人时,不幸被贼人击伤额头而死。时过不久,蒋子文昔日的一位长官,却于道途上遇见子文,只见子文手抡羽扇,骑着白马,容貌如昔,并自称“我就是这儿的土地神”。至于“土地婆婆”的传说,一直到唐代才见诸文献。

    据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爷的生日,《汉书·五行志》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所谓“社”,就是地方最小的行政单位,以社为单位供奉的土地神又叫“社神”,为管理本乡本土最低级的小神,上级是城隍。

    土地神成为百姓的基本信仰后,人们常会筹资集款,起造土地祠宗,郑重祈奉。一些贫困的小村落,往往只用一只瓦缸,将缸近口处敲成长方口,倒覆于地上,将土地神牌位供奉于内,权充土地神的祠宇。而其所敲之处为祠门,因此有句俗话“土地老爷本姓张,有钱住瓦屋,没钱顶破缸”。同时一些较具规模的社祠,为了祭祀事宜,往往由乡里士绅组成社祠之董事,负责社务。

    这些董事的权力随着社祠的功能一并扩张,借着祭祀及士绅地位,成为地方事务的维持者,仲裁纠纷,维护治安。因此,若有作奸犯科者,经由董事们议决,可由社祠逐出;若有罪大恶极者,经由众人同意,并且告知社神后,甚至可私自处决。

    土地神信仰发展至清朝,已不再局限于汉人社会,满人亦感染上此种习俗,甚至在京师宗人府中,亦设有土地祠,接受宗人府官吏们的膜拜。同时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神信仰,也随着大批移民而传入,当地建立起土地神祭祀系统。

    京城各处土地庙

    老北京旧时庙多,几乎是一巷一庙、一街一寺,而最多的是关帝庙和土地庙。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过去的北京城有40多座土地庙,但实际上北京的土地庙远不止此数。像其他道院中的三圣庙、五圣庙、七圣庙等其中都有土地神,甚至在旧时有不少老百姓家中也供奉土地神。北京的土地庙数量在全国数第一,最大的土地庙应该是“社稷坛”(中山公园内),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都土地庙,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址就在原宣武区下斜街附近的宣武医院一带,是所有土地庙中级别最高的一座。犹如都城隍庙是诸多城隍庙之首一样。原有大殿三层,供奉土地爷和土地奶奶。当时土地庙的香火很盛,时常有人到庙内烧香磕头送香钱。清光绪《顺天府志》载:“每旬之三有庙市,游人杂沓,与护国、隆福两寺并称胜。”足见规模非同一般,故列入五大庙会之中。清代诗人查慎行,曾在土地庙花摊上买过一盆梅花和一盆水仙,诗人对这两盆花很满意,特作七绝两首以纪其事。1937年,北平民国学院经济系的师生对当时北平庙会进行了调查。根据当年的记录,下斜街土地庙的庙宇面积有500方丈,土地爷、土地奶奶也端坐其中。民国后,土地庙由清季阴历每月逢三开庙改为阳历(时称国历)每月逢三开庙。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在都土地庙处建起了宣武医院,都土地庙便被高大的楼房所代替。

    建国门内北极阁二条,历史上称小土地庙,是因胡同东口有一小土地庙而得名。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北极阁二条。建国门内北极阁四条,乾隆时称土地庙胡同,宣统时称大土地庙。因此地曾有一土地庙,且规模较大,故称之为大土地庙。民国后沿称大土地庙。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北极阁四条。现在的交通部大楼边上有两棵用铁栅栏围起的枣树,这原是胡同口的枣树。马路对面的于谦祠一层原为土地庙,由此,于谦祠正门所对的那条胡同历史被称作“土地庙下坡”。小土地庙胡同3号院是著名人士邵宝元老先生的住宅。邵老先生为人忠厚善良,1900年十几岁时便到刚成立的北京饭店去当“小孩”(伙计),后来被提升为经理,而且是北京饭店的第一个华人经理。

    东城区交道口以南路西原有座土地庙,始建于明代,民国期间被警备侦缉队占用,现已无从查考。有首民谣说的就是“交道口跳三跳,界边就是土地庙;土地庙求灵签,界边就是大兴县……”

    据《海淀古镇风物志略》一书记载,当年在海淀区老虎洞胡同西口路北拐角处的利顺祥烟铺后院,有一处用石头垒砌的小洞,洞中有一座小土地庙。

    在海淀区莺房胡同南口,还有一座土地庙,只有一间小殿,庙中供奉着泥塑的土地爷和土地奶奶,据说这座土地庙是胡四老爷出资修建的。过庙往东,有一条很宽的胡同,路北起脊广亮大门,这便是胡四老爷宅园。胡家祖辈在乾隆年间的清漪园当差,后至清末,已不在朝为官,家中十分富有,在海淀镇上称得起大户人家。

    北京国子监的土地庙为纪念韩愈而建,老作家汪曾祺曾见过这座土地祠,比一架自鸣钟大不了多少……

    庆丰闸又名二闸,附近曾经有土地庙等寺庙祠堂,可惜毁于文革期间。二闸所处的通惠河古时为漕运要道,南方的粮木等都由此运入京城。

    琉璃厂也有一座土地祠,现为宣武区实验幼儿园,1905年,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为其拍摄了《定军山》片断,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

    在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南有一条小胡同,明朝时叫追贼胡同(现在叫民康北巷)。在胡同的北口,有一座只有一间门脸儿的“超小”的土地庙,叫金甲土地庙。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阜成门内的金甲土地庙,庙虽小,但在当时的名声却很大,这是为什么呢?有一个传说,话说明朝末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很快北上,一路所向披靡,兵临明朝的国都,包围了北京城,京城内一片混乱。这时在阜成门内有一个看街的更夫,名叫王四,喝酒喝醉了,就耍酒疯,一路摇摇晃晃地走到附近的一座关帝庙,见庙内有平时老百姓烧香还愿时给关帝挂在身上的黄袍,便拿下来穿在自己身上,顺手将关老爷的青龙偃月刀抄在手中,到街上撒酒疯,并扬言“闯贼李自成要敢进城,我就砍他的头!”这时附近的老百姓,看见一个穿金甲的人,手持青龙偃月刀,在大街上乱耍乱叫,不明真相者,还以为是关老爷显圣。李自成率兵刚打进北京城,忽有人来报,说前边有一个身穿金甲,手拿青龙偃月刀之人拦住去路,李自成就令前锋部队改道,进入路南的一条小巷,直插明廷心脏地带。然后再派人去打探,才知道是更夫酒后闹事,就传令将其拿获斩首,这样王四想砍闯贼的头不成,反而丢了自己的脑袋。待清兵入关坐了天下之后,顺治皇帝听说了王四的事情,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认为醉鬼王四虽然为抵抗李逆而死,但他是为了保护统治者的政权,是“精忠报国”,这种精神作为清朝的统治者也是应该提倡的。所以就下诏敕封王四为“金甲土地爷”,并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南的那条小胡同北口,建立了一座小土地庙,即“金甲土地祠”。庙内塑了王四像,手里拿着青龙偃月刀。因为统治者历来对农民起义者称为“贼”或“匪”,因而就把那条小巷称为“追贼胡同”。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古人尊天亲地奉祀土地的情感不应随着时间推移而被淡忘,因为土地生养万物。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