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旅游市场消费主体存在的问题
陈静静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化转变,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然而这个庞大的消费主体却存在消费理念保守、消费行为不理性、维权不当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国内旅游市场;消费主体问题;对策
据2016中国旅游发展报告显示:国内游客数量从1984年约2亿人次扩大到2015年40亿人次,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推动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85.8%,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其健康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旅游经济的前景,但由于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旅游市场消费主体暴露出的问题也尤为突出。
一、旅游市场消费主体暴露出若干问题
(一)消费理念落后保守,消费心理不成熟
《激活消费者心理需求》一书中说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40%,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节约,喜欢储蓄,要想让中国人积极地消费,是一个十分棘手的课题。大众旅游的到来使得旅游交通、景点、住宿等被少数旅游批发商以较低成本大批量采购,市场上通过B2B,B2C模式以较低的价格呈现,吸引了众多普通消费者,由于热门线路基本相同,从众扎堆现象比较普遍,在出游时间、出行方式、目的地选择方面很多游客放弃初衷,改变态度,没有坚持个性化的追求,而且众多同质产品中价低者先得。而对于旅游途中的购物、自费熟视无睹甚至坚决抵制。旅游景区的商品贵点,导游推荐的自费是价格不菲,但都不会脱离政府调控,游客个人去买也是如此价格,但部分游客消费心理不成熟,就是怕导游拿“回扣”故意抑制消费、扰乱别人消费或者不在指定地点消费,挫伤导游积极性。
(二)消费行为不理性,不尊重市场价值规律
游客出发前货比三家把价格作为主要参考因素,不重视旅游产品的内容、企业的口碑、导游服务的质量,明知是经济购物团甚至连基本车费都不够,需要靠购物消费填差补缺,仍然贪图便宜,自愿签订合同;旅游途中却心怀侥幸,违约变卦,对于异地他乡美食美景美物兴趣颇浓但装作熟视无睹,处处提防控制欲望捂紧钱袋,即使散客个人购买价格相同,也频频出现自费不参加,购物空等待,盲目挑剔行程、随时抱怨为难导游的现象,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愉悦自己身心,还苦了特殊操作模式下的旅行社和导游。业内人士说旅游市场呈现病态趋势,国家旅游局近日在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情况通报会上点名批评途牛、同程、携程、众信、蚂蜂窝、游尾会、驴妈妈、360旅游、芒果旅游网等9家旅游企业。“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难道只是旅游经营企业一方面的问题吗?
(三)不懂法律法规,维权不当
现实中,散客拼团现象十分普遍,同样线路由于地区、企业、渠道等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档次的价格,但享受的服务可能没有太大差别;另外旅游中围绕食宿行游购物六大要素产生的纠纷及情况核实、责任界定等问题,往往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有些旅游者自认倒霉不予追究,致使一些不良经营者投机倒把;也有一些旅游者维权过度,冲动蛮横,如拒不登机,不上车,不退房,暴打工作人员,为难导游等通过夸大事实扩散影响胁迫旅游企业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会导致双方矛盾激化,影响旅游合同的顺利履行,给集体的出行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相关对策
(一)树立正确旅游消费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它们构成了一种“金字塔”结构。旅游活动是人们日常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拿出部分可支配收入和时间进行的较高层次消费,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享受人生的需要,所以旅游是用一定金钱换取愉悦享受的过程。另外,旅游购物是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一,而旅游商品是旅游购物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旅游购物的根源。据统计,旅游购物收入在总的旅游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发达国家可达60%以上,世界平均水平30%左右,而中国的比重除了个别旅游购物较发达的城市外,一般情况下该比重只占20%左右。合理健康积极的消费观念是大势所趋。
(二)尊重市场理性选择
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的时候,不能唯价格论,要综合考虑个人需求、企业信誉、导游服务质量、产品特色等。旅游产品不像淘宝物质产品一样有很大降价空间,即使有也只是抢市场争客户的微弱价格优势,但挤压的却是服务成本,导游的生存空间长期被挤占,服务水平和质量很难保证。所以旅游者应该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如果在乎质量就尊重其价格;如果想要的是便宜,请接受它的缺陷。物美价廉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从古到今都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再美的言语也弥补不了质量的缺陷,用买萝卜的钱永远买不到人参的品质,永远记住:好贵、好贵、好才贵!
另外,导游的“回扣”已逐渐转为透明化的“佣金”,游客应该理性看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戴斌副教授指出:在我国,回扣的实质是合法的但却以一种不合法的形式存在,解决旅行社回扣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回扣转换成佣金,以一种合法的形式出现”。其实国际上普遍存在着导游带游客去商店购物,收取回扣的现象,但是旅行社、导游和游客都知道各方经济上的关系,回扣具有高透明度和信息对等的特点。比如在韩国,商店按购物金额的15%―20%向旅行社结算,再由旅行社按比例发给导游佣金。法国的导游带游客到商店购物,根据一定的比例收取的佣金是固定的,商店里的价格是公平合理的。广州市宣布,旅行社2006年起可明收“回扣”,游客跟团到广州旅游,在“广州市推荐旅游购物区”购物,实际交易额的一部分将成为商家支付给旅行社的佣金。广州市副市长苏泽群也表示,商家招徕旅游团可以按照商业惯例与各旅行社订立团队购物奖励协议,但是奖励额不得超出实际交易额的20%,奖励款项也应当直接进入签约旅行社的银行账户。
(三)了解权利义务合理维权
旅游行程包含吃住行娱购游6大要素,作为中介的旅行社往往承担着各个环节的巨大压力,旅游途中游客应该服从旅行社的安排,权利与义务相伴而生,真的遇到服务质量问题,可以通过与导游协商、与组团社沟通、向旅游质量监督部门投诉、向消协投诉甚至诉诸法院等方式解决纠纷。但是旅游本身是性情的愉悦、身心的放松,只要小小的摩擦没给游客带来直接伤害,没有溢出道德、法律和社会准则的边界,只要它们属于可在相互宽容、彼此体谅前提下迅速化解的一点点"技术性失误",游客应化干戈为玉帛,"旅游"不正是游客在异地他乡所能体现的传统美德、地域特性、宽容心态的良机吗?“维权”是成熟的出游心态,但并非无条件履行的出游原则;当只剩下小心算计、锱铢必较,大家距离享受自然、体验人生的旅游宗旨也就更远了。
参考文献:
[1]马志华.浅析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消费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治与社会,2014,5(中):112-113.
[2]孙琳.对导游收取回扣现象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7:136.
[3]戴斌.旅行社“回扣”要变佣金[N].中华工商时报,200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