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岁月
懵懂岁月里有了新目标
那是一个夏日黄昏,西坠的太阳沉入了云层的背后,村里袅袅的炊烟亦渐停歇。村口汇集着一群人。人群中,邻居大伯在眺望儿子归来的方向——他的儿子到县城去考大学了。他们在议论,谁要是考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不用再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我在一边默默地听着,浮想联翩,一个念头在心里萌动——我也要上学!
快乐的“小尾巴”
我就读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教学点,仅供三个村的孩子上一二年级的小学堂。三间土墙灰瓦低矮的平房,两位年轻的代课老师。
入学的第一天,老师带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把我们自带的凳子摆放整齐,然后就开始上课了。从那以后,我们每天一到学校,没等老师发话,就主动扫净教室擦亮黑板,老师乐得眉开眼笑。
早晨,我们经常抢在老师之前来到学校,我坐在教室的门槛上,一个同学坐在我的脚背上,然后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坐下来,掏出语文书读起来。老师来了,见到这情景,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课堂上,我们轻松愉快地读书写字。
那是入学不久的一天,老师教我们书写拼音字母,他耐心地说:“a,小小圆圈,拖下一个小尾巴;o,小小圆圈,没尾巴……哎,你们有尾巴吗?”我张口就说“有”,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笑着说:“你的尾巴在哪儿?”我指指头上的小辫儿,老师越发笑得厉害:“你那是小辫子,可不是尾巴。记着,人是没有尾巴的哦。”
有时候,老师还把我们带到教室后面的小树林里背诵课文。到期末时,我们能把语文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天冷的时候,两位老师齐上阵,男老师带领大家围成圈跑步,女老师带领一拨人在圈中跳绳、踢毽子,直到浑身上下都暖和了,老师才带我们回教室上课。
课下,我们又跟在老师的身后,去外面玩儿。有一次,老师笑着说:“瞧,我长尾巴了。”我们一愣,老师数着:“看老师都有多少小尾巴,1,2,……”我们都成了快乐的“小尾巴”。
那时候,我们总能当堂做完作业,送给老师面批。我总能做得又快又对,老师批改完作业就教我唱歌,或者给我讲故事作为奖励。我一下子就迷上了老师的故事,《田螺姑娘》《牛郎织女》《丑小鸭》等都是那时候老师单独给我讲的。回家的路上,我把故事讲给同伴们听。我是多么羡慕丑小鸭啊——因为长大后,她成了白天鹅。
爱上读“闲书”
上完二年级后,无拘无束的小学堂生活结束了,我们进入了中心校学习。不能去小树林里的背课文,也没有老师给我开小灶讲故事了。除了上学还有做不完的活,拾粪、割草、放牛、看鹅、生火做饭……好在我很快找到了新的快乐。有一天,哥哥带回一本小连环画《神灯》丢给我,并撂下一句:“借你看看,看完给我。”我一边烧火做饭,一边借着火光看那本《神灯》。连环画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那种感觉太神奇了。不知不觉中,连环画看完了,饭也煮好了。平时烧饭,我总是担心饭糊了或没熟透,战战兢兢地多次趴到锅沿去看。这一回我却顾不得抬头,《神灯》仿佛给了我神奇的力量,煮出来的饭香喷喷的。连环画的故事情节,我早已淡忘,但那种感觉却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了,那就是读书的快乐。此后哥哥带回来的连环画,我每本必看。烧饭的时候,放牛的时候,我常常带着一本连环画,甚至蹲茅坑的时候,我也手不释卷。我的目光就像蜗牛的触角,除了伸向哥哥,也伸向全班同学,只要谁的手里有课外书,就休想逃过我的“死缠烂打”,一定要想办法借来看。
后来,我和最要好的伙伴一分两分地凑钱买书。买来的书我们看完了就借给同学看。起初我看的只是连环画,后来有了《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一刊在手,我心里满是甜蜜。清晨或傍晚,我一手牵着牛鼻绳,一手拿着书,牛在美美地吃草,我在贪婪地阅读。有了书的陪伴,生活一下子变得无限美好,总有无边的快乐等着我。看得多了,我写起作文来自然就轻松自如了。听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我的作文,看着本子上的红色波浪,我的心里就会升腾起幸福的云。
爱上“爬格子”
进了中学,学习任务变重了,我依然爱看课外书。好在那时没什么资料,只要把课本学好就行了。尤其是语文,我只读读背背,看看文后的注释,考起试来总是能得心应手。那时看课外书,我也会有意识地摘抄了。
考进师范学校后,可看的书一下子变多了。读着读着,我心里有了隐隐的冲动——我要写故事,写我自己的故事。我的“处女作”《我的老师》发表了。师范毕业时,同学的留言如出一辙——祝愿我将来发表更多的作品,成为一名作家。走上工作岗位——我回到母校当了乡村“孩子王”,埋头默默辛苦地工作。我带着学生做风筝、放风筝,到田间地头找春天,在教室里玩“添鼻子”游戏、扳手腕比赛。有时,我给他们读故事,讲我的故事。他们最感兴趣的却是我自己的故事。有了电脑,我开始用键盘叙述我及学生的故事。这些故事陆续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校园文学》《小学教学》等报刊上,我与我的学生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他们比我还开心,常常问我有没有写故事的秘诀。我告诉他们:“有,那就是我对书的喜爱,对写作的喜爱。”
因为喜爱,我成了生活的有心人,特别爱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生活就是故事的泉源。举个简单的例子吧,那回,班级的窗帘上出现了三个小洞,问清缘由后,我让“肇事者”用布头针线把破洞缝制成一个有点镂空效果的“笑脸”,事后让同学们写日记,我自己也写了一篇,刊登在《德育报》上了。你们如果喜爱习作,我也可以帮你们投稿。
我还告诉他们,只要你爱读爱写,你就拥有更多快乐,你的心境会更高,将来你会走得更远……
[老师登台]
方根秀,女,从小喜爱语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4个春秋。工作之余,爱读书写作,作品陆续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安徽文学》《小学教学?语文》《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法制文萃报》《德育报》《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江淮晨报》《合肥晚报》《芜湖日报》《大江晚报》等报刊上。多次获各种征文大赛奖,教学论文在全国论文评比中获安徽省赛区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