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羽平与张冬峰的油画创作看地域文化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冯倩

    摘 要:当下,油画的地域性影响着众多画家,他们将本地域的特色及自己的感悟融入到油画中,探索了属于他们的绘画语言。艺术家白羽平和张冬峰是其中的代表,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两位艺术家绘画风格产生的影响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关键词:白羽平;张冬峰;地域性;油画

    从中国油画的发展进程来看,“地域性”对艺术家绘画风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北方艺术家白羽平的绘画尽显辽阔壮美的晋北风光,南方艺术家张冬峰笔下的“张家景致”呈现宁静悠然的南方景色,这是地域文化对两位艺术家的影响。本文从人文、风土、传统等方面印证地域文化对两位艺术家的绘画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一、人文——性情与品格的根源

    人文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贯穿着他的一生。一个人品格、性情的形成受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成长经历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这些出色的画家们,白羽平和张冬峰就是其中的两位。

    白羽平1960年出生于山西右玉,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同艺术学校,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他从一本《工农兵形象选》开始对绘画着迷,开始临摹,他以为临摹就是画画,就能成为画家,上了艺术学校之后他才开始认识到写生的重要,就这样一路画到了中央美术学院。2000年,白羽平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在这期间他第一次去了欧洲,之后在不断的探索中他的绘画也日渐成熟。他曾说“为了避免有别人的影子,我不停地写生”,他把写生和创作融入自己的感情后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绘画道路。

    张冬峰1958年出生于桂林市,1984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他一直被南方的教育环境影响。他也是“漓江画派”的一位成员,创立了“张家样式”的油画风景面貌,他的风景画抒情唯美,这种“意象写实的风格”与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他在风景画中表现出来的绘画语言、人文精神与人文理想和谐地在画面上展现出来。他身上带着南方文人的诗意气息,悠闲且温暖。

    二、风土——艺术语言形成之龙脉

    “一个艺术家,即使思想、观念等全面地进行了洗涤与推新,他始终也不会抛离脚下这片依赖已久的土壤,因为对周身环境的记载已经化成了抹不去的心灵印痕。”[1]白羽平自己曾说:“我生长于晋北偏僻的山村小镇,祥和的生活气氛和宏大的山峪形态给了我创作的欲动和绵延无尽的力量, 那里有我能讀出的自然脉象, 找得到顺心应手的语言形式。”[2]

    自然环境对二者的影响体现在画面上就是节奏的不同,节奏不同意味着厚薄、冷暖、方圆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二人对画面厚薄不同的处理

    画面厚薄的处理和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正如这个地处西北的右玉一样,这里多山沟、地貌变化较大,秋天干燥少雨,冬天严寒,天空中总带着一点悲凉。在他画中,天空大多一气呵成,而大地、房屋、山川则需要反复修饰、刻画。所以,天与地之间就有着一种厚薄节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使我们感受到北方一览无际的面貌,或是属于秋天的黄色赋予的悲情,或是冬天的雪带来的荒凉景象。这种厚薄的变化使得景物更加凸显出来,天空则更有流动性,与山川自然交相辉映,塑造了一种概括北方气概的氛围。

    张冬峰在广西成长、生活,广西的空气很通透,常带有濛濛的湿气。他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透气的感觉,他大部分的画作都使用了较薄的画法,这使我们不能否认环境对他的影响。白羽平和张冬峰都是优秀的画家,他们处理画面厚薄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正因如此,在他们的画上我们能分别感悟到南北方的地域差异。

    (二)二人对构图方式不同的选择

    白羽平的构图有北方风光大气磅礴的气势。他对于地平线的处理比较有特点,地平线高且虚,运用大色块对画面进行分割,大多使用俯瞰式的构图。或是白色的雪地或是绿色的田野,都能够让人有或苍茫,或舒畅的感受,这是他独特的构图方式带来的独特意境。

    而张冬峰的作品呈现了南方的精致、惬意。大部分画作构图多是“边边角角”,类似马远、夏圭“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方式,让观者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让人亲切向往。张冬峰与白羽平的构图方式不同,但他就是用这种贴近现实的方法让人觉得可触可感。

    (三)二人对用色不同的观念

    白羽平的艺术作品中强化了黄色和白色,这样做的效果让人感觉到“变幻不定,若隐若现,这正是西北部黄土高原变化无常的天气与绘画意境情绪印照浓烈而不单调[3]”。

    张冬峰用色纯度较低,他从不夸张地使用某种颜色,在这之中他求得了和谐安静的氛围,使观者联想到南方安静的郊外,这种用色方式易将观者带入意境中久久回味。

    三、传统——传承与创新之典范

    油画是从外国传入中国,必定是带着外国文化精髓。油画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油画家一直以来坚持把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融入到绘画中去,这也是所谓的“中国情结”,油画要想在中国扎根,一定要融入中国的情怀,这也是必然的趋势。但这并不改变油画的特质,而且使中国精神赋予油画新的涵义。

    白羽平和张冬峰,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着中国文化的影响。白羽平曾经说过,“中国画更自由,想的方面更多。它画面能动起来,能透气”。张冬峰也深受中国画的影响,在他的画中颇有一种油画山水的意境。在画中看到的是大笔触的豪迈,小笔触的柔情。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雕琢,却感受到这些景色的意境,可见画家一定是把情感与写意精神高度融合,在画中方可感悟写意精神不经意露下的痕迹。

    (一)艺术家与画匠的区别

    罗丹说:“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艺术家与画匠不同,正是因为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有些画匠尽管技术已经达到登峰造极,但还是不足以打动人心。

    作为一位艺术家绝不仅仅是用超一流的技法震撼世人,是把独到的见解和想法融入到技法纯熟的作品中去,呈现在我们眼前更多的应该是思想之间的碰撞和感情的共鸣,它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一件作品。白羽平和张冬峰的画作就是地域性和情感性的融合,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他们对故土的热爱。除了他们,也有别的画家都是以表现自己的家乡为题材进行油画创作,比如:段正渠、吴冠中、赵开坤、朝戈等人。他们呈现出来的作品,都使观者感受到情感的流露,这就是优秀艺术作品带来的力量。

    (二)中国画对二人的影响

    白羽平和张冬峰都表达过中国画对他们的影响,白羽平曾说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特别是明代的山水)和中国画论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张冬峰如是说,“我受中国画的影响,画中带有中国画的情调,但并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确,古代的画家给予了中国画很多文人的气息,中国画的魅力更多的不是在造型,而是在这些画中承载的思想,在这些画中总是带有某种庄子或老子道家的思想。

    画家宗炳是刘宋时期的画家、理论家、佛学家,他在《画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形体现道的,所以图绘山水可以领悟虚无之道。且后世山水画论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南宋画家梁楷擅画减笔画,他的很多作品都以表现佛教禅宗一类的题材为主,笔法放逸灵动,笔墨自由如意,他的代表作《泼墨仙人图》就用寥寥几笔画出了仙人醉酒后的悠闲自得。

    白羽平善用刮刀作画,但仍能在画中看看隐隐约约的细节,他没有刻意地去精雕细琢,效果却很好,颇有种“深山藏古寺”的意味。张冬峰的画中有亭台楼阁,有山清水秀也有一隅小景,画中似可见到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色。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后世也有人提出诗书画皆是一脉相承。在白羽平和张冬峰的创作中“画中有诗”的境界亦能彰显出来,它们更像是一次中国画与油画碰撞后的融合。

    (三)地域性与写意精神的契合及意义

    北方人性格多直率、粗狂,南方人性格多細腻,然则二者写意情怀之差别,还是归因于环境所致。他们风格各有千秋,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写意情怀虽各有不同,但最相像的一点是他们都以本地域的油画风景为大家所知。由此可见,地域性对画家油画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艺术作品是以意象世界的呈现为核心。艺术家创造艺术品,首先是要创造意象。意象的生成,贯穿于艺术创造与鉴赏的全过程。”[4]白羽平和张冬峰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吸收了他们地域的文化,养成了他们的性格与不同的情怀。他们将对故土的热忱放到这意象中,使地域性和意象完全融入到画中。诚如白羽平所说,“在人们的油画领域中,油画家的思想、情感关注与所表现的客体,通过油画语言这种媒介的艺术处理,使观众不知不觉地投入到作者特定的诗情画意中,这就是表达了意境之作”。他的画作是记忆和现实的结合和再塑,是情感和表象在他心中的重造。西方绘画是一种理性的再现形式,而中国绘画更偏向于感性的再塑和重组。

    地域文化与油画的关系十分密切,油画艺术的发展是以地域文化的发展为依托的,很多优秀画家的出现就是因为地域文化与油画艺术的完美融合。画家将地域性与意象完美的融合,传承区域民族文化价值,这对于国内油画发展来说也是有着深远的意义。

    总体来讲,地域文化对油画家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也不仅仅只是对白羽平和张冬峰两位画家有很深的影响。赵开坤的东北风景、陈和西的湘西景致、朝戈的内蒙古风光等都表现了本地域的独特风貌。在本文中通过对张冬峰、白羽平两位画家的对比,体现南北的地域差异对二者的影响,这也促使了油画风景的多元化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能领略到南北风景的差异带给我们不同的美感。

    注释:

    [1]闫旭.油画形式语言规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04).

    [2]钟涵.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名家——白羽平[J].走向世界,2014,(27):58-59.

    [3]吴梁君.中国南北风景油画地域风格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施旭升.艺术即意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0.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相关文章!
  • 知青剧的农村叙事策略与历史反

    马明凯+吴金娜从1982年的《蹉跎岁月》开始,知青题材逐渐成为电视创作的重要来源,但伴随时代语境和媒介变迁,其类型叙事模式和主题表达也

  • 戏曲“新颖调”语言研究

    宋玉坤+宋乾【摘 要】新颖调是河北省的稀有地方剧种之一,其语言带有地方色彩,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讲求用韵,念白是带方言味道的普通话,

  •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能力

    摘 要:本文依据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和行业岗位设置,分析5个专业的核心能力和5个有代表性职业核心能力,并就其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