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作文
陈素晴
“你喜欢写作文吗?”如果你问城里的中学生,十有四五会说不喜欢;如果你问农村的中学生,十有八九会说不喜欢。为什么农村的学生大都不喜欢写作文,甚至谈作文色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
虽然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于城市的中学来说,农村中学在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设备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匮乏,图书馆(室)的图书存量少且更新慢,学生的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渠道不畅通,导致他们的知识容量相应较小,写作基础薄弱。
2.教师的写作教学重“教”轻“学”
在农村中学,不少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在写作教学中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环节训练不重写作积累,重技巧训练不重基础训练,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正确使用。教师只是机械地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灌输给学生,却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写作操练,于是写作就成了教条主义、走过场。此外,有些语文教师把阅读课教学作为硬性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性任务,认为“多教或少教几次写作都无关紧要,反正学写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文的教学观,势必会使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和热情。
3.农村生活局限性大
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学生都走不出校园,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生活区域。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让他们变成了“井底之蛙”,导致其写作素材贫乏,作文呆板,毫无个性可言。
4.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农村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即使有的孩子父母在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自身文化水平低而无法对孩子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辅导。
那么,如何让农村的中学生爱上写作呢?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擦亮学生的眼睛
记得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美在哪里,哪里就有作文。农村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吗?不,他们都有一双慧眼,只是受生活环境和条件限制,被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蒙蔽了而已。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擦亮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人都有这样的思维习惯,越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就越不会留心观察和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写作是极平常的,可是极需要认真的一件事情……现在学习写作,并不为应考试,也不必为要做著名作家或文章家,只因为要记笔记,要把情意告诉别人,要写信给家人或朋友,诸如此类。这些事情都是极平常的,但做不来的时候便是人生的缺陷。”现在许多学生只是将写作文当成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做,从来不会想到作文是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生活中表情达意的一种需要。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就必须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解放他们受到的束缚。
由于农村的学生没有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因此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笔者是这样做的: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留心观察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然后将它们记录下来。一开始许多学生都写成流水账,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了:在你的所见所闻中,哪些人、事或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有什么感想?将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具体、写形象、写生动,并表达你当时内心的感想。引导后让学生再写,所写出来的作文就进步多了,内容更有针对性,思想更深刻了。由于没有局限学生写什么内容,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解放,写出来的作文更加有个性,更加灵活。
对于写人的文章,笔者是这样做的:提前一个月告诉学生,准备写一篇题目叫《我的老师》的作文,写作的对象就是现在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要留心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观察老师,等到再写的时候就不会没有材料写了,而且写出来的文章选取的切入角度不同,彰显了其个性化的一面。
2.给学生一双翅膀
想象和联想是写作的基本能力,它们就像是一双翅膀,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蓝天下自由翱翔。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有一次笔者拿了一只苹果、一根香蕉和一个雪梨放到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这些水果,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写一篇作文。接着引导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可以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如气味、颜色、形状和营养价值等写一篇介绍性的文章;还可以虚构故事,把它们当主角,写一篇寓言或者童话等等。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了,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写出来的作文特别有新意。还有一次,在讲完柳宗元的《黔之驴》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任务:续写《黔之驴》这个故事。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来展现驴被吃了以后,老虎和黔之驴的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编故事是学生的一个兴趣点,他们就像是电影的导演一样,有了许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笔者抓住这样一个令学生为之精神一振的写作兴奋点进行引导,写出来的作文别出心裁,过程和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通过这种想象力的写作训练,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作文水平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学生并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缺少一个动机、一点激情和一些自信。
3.给学生一点自信
农村中学的学生虽然知识面较窄,写作基础较差,但是真正让他们在写作这一方面退缩的原因是缺乏自信。在提高学生写作自信心方面,笔者是从以下两方面来展开的:
(1)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作文的批改和评价往往都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之后,剩下的事情仿佛就是教师的事情了,这会让学生逐渐淡化写作的主体意识,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作文的评价,应当将教师评改、学生互评互改以及学生自评自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找回主人翁的感觉,激发其写作热情。
(2)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除了基础差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和观察习惯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更多的是指出学生的不足。这会产生“放大镜”效应,学生会将老师指出的缺点和不足放大许多倍来看待,自信心进一步受到打击。如果教师多从正面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学生也会将优点放大,进而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3)反复修改作文。常言道好事多磨,写作文也一样,需要反复琢磨、修改使其更加完美。对于同一篇作文,教师在进行了讲评之后要知道学生进行二次甚至多次作文。通过不厌其烦的修改和讲评,学生会从中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其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他们喜欢上写作。
总之,教无常态,学无定法,农村中学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从“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的状态,将作文进行到底,让学生爱上作文。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浰江中学)
“你喜欢写作文吗?”如果你问城里的中学生,十有四五会说不喜欢;如果你问农村的中学生,十有八九会说不喜欢。为什么农村的学生大都不喜欢写作文,甚至谈作文色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
虽然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于城市的中学来说,农村中学在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设备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匮乏,图书馆(室)的图书存量少且更新慢,学生的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渠道不畅通,导致他们的知识容量相应较小,写作基础薄弱。
2.教师的写作教学重“教”轻“学”
在农村中学,不少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在写作教学中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环节训练不重写作积累,重技巧训练不重基础训练,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正确使用。教师只是机械地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灌输给学生,却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写作操练,于是写作就成了教条主义、走过场。此外,有些语文教师把阅读课教学作为硬性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性任务,认为“多教或少教几次写作都无关紧要,反正学写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文的教学观,势必会使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和热情。
3.农村生活局限性大
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学生都走不出校园,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生活区域。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让他们变成了“井底之蛙”,导致其写作素材贫乏,作文呆板,毫无个性可言。
4.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农村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即使有的孩子父母在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自身文化水平低而无法对孩子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辅导。
那么,如何让农村的中学生爱上写作呢?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擦亮学生的眼睛
记得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美在哪里,哪里就有作文。农村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吗?不,他们都有一双慧眼,只是受生活环境和条件限制,被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蒙蔽了而已。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擦亮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人都有这样的思维习惯,越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就越不会留心观察和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写作是极平常的,可是极需要认真的一件事情……现在学习写作,并不为应考试,也不必为要做著名作家或文章家,只因为要记笔记,要把情意告诉别人,要写信给家人或朋友,诸如此类。这些事情都是极平常的,但做不来的时候便是人生的缺陷。”现在许多学生只是将写作文当成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做,从来不会想到作文是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生活中表情达意的一种需要。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就必须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解放他们受到的束缚。
由于农村的学生没有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因此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笔者是这样做的: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留心观察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然后将它们记录下来。一开始许多学生都写成流水账,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了:在你的所见所闻中,哪些人、事或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有什么感想?将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具体、写形象、写生动,并表达你当时内心的感想。引导后让学生再写,所写出来的作文就进步多了,内容更有针对性,思想更深刻了。由于没有局限学生写什么内容,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解放,写出来的作文更加有个性,更加灵活。
对于写人的文章,笔者是这样做的:提前一个月告诉学生,准备写一篇题目叫《我的老师》的作文,写作的对象就是现在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要留心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观察老师,等到再写的时候就不会没有材料写了,而且写出来的文章选取的切入角度不同,彰显了其个性化的一面。
2.给学生一双翅膀
想象和联想是写作的基本能力,它们就像是一双翅膀,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蓝天下自由翱翔。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有一次笔者拿了一只苹果、一根香蕉和一个雪梨放到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这些水果,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写一篇作文。接着引导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可以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如气味、颜色、形状和营养价值等写一篇介绍性的文章;还可以虚构故事,把它们当主角,写一篇寓言或者童话等等。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了,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写出来的作文特别有新意。还有一次,在讲完柳宗元的《黔之驴》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任务:续写《黔之驴》这个故事。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来展现驴被吃了以后,老虎和黔之驴的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编故事是学生的一个兴趣点,他们就像是电影的导演一样,有了许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笔者抓住这样一个令学生为之精神一振的写作兴奋点进行引导,写出来的作文别出心裁,过程和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通过这种想象力的写作训练,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作文水平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学生并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缺少一个动机、一点激情和一些自信。
3.给学生一点自信
农村中学的学生虽然知识面较窄,写作基础较差,但是真正让他们在写作这一方面退缩的原因是缺乏自信。在提高学生写作自信心方面,笔者是从以下两方面来展开的:
(1)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作文的批改和评价往往都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之后,剩下的事情仿佛就是教师的事情了,这会让学生逐渐淡化写作的主体意识,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作文的评价,应当将教师评改、学生互评互改以及学生自评自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找回主人翁的感觉,激发其写作热情。
(2)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除了基础差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和观察习惯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更多的是指出学生的不足。这会产生“放大镜”效应,学生会将老师指出的缺点和不足放大许多倍来看待,自信心进一步受到打击。如果教师多从正面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学生也会将优点放大,进而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3)反复修改作文。常言道好事多磨,写作文也一样,需要反复琢磨、修改使其更加完美。对于同一篇作文,教师在进行了讲评之后要知道学生进行二次甚至多次作文。通过不厌其烦的修改和讲评,学生会从中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其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他们喜欢上写作。
总之,教无常态,学无定法,农村中学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从“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的状态,将作文进行到底,让学生爱上作文。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浰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