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效分析
吴国锋+李梅+杨丽君+陈佳
[摘 要]大学生能力结构体系的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密切相关,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沉淀依赖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以人力资源测评课程为改革试点,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做了较大的调整与改革。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们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团队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技能、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素质;人力资源测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17-04
大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能不能谋求到一份合适的职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他们能不能在工作上取得持续的成功;他们能不能保持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等,这些都与他们在校期间所构建的能力结构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学生能力结构体系的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密切相关。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沉淀依赖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我校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以人力资源测评课程为改革试点,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做了较大的调整与改革。下面对本次教学改革的得失进行讨论分析。
一、大学生的能力结构维度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研读发现,尽管研究者们对大学生的能力结构维度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大家都认为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应该包涵这三个维度,即人格特质、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其中人格特质由适应环境变化与机动灵活性、团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自信与积极主动性、自制能力、责任心、诚实正直、成就欲等素质构成。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交流沟通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阅读写作与计算等技能、信息收集分析与运用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及相关基础知识。职业发展能力主要涵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力与行动力、学习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
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视角来看,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重培养与塑造这些能力素质,即“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信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创新意识与能力,服务意识等”。
二、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我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上,更多是基于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而对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足,尤其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的养成,“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这方面的培养显得十分薄弱。
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笔者已经承担过该课程四个学年的专业教学任务。每一次教学之前,笔者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方法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与变革,但是跨度不大,调整力度较小。而刚过去的这一学期,笔者做了较为大胆的尝试与改革,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改革尝试。
(一)改革之一
强化团队意识与团队的作用,加强团队角色认知,增加团队任务。按照5~6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在本学期内将重点完成如下三项模式:模式A,各小组调查或搜集某一现实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立足该企业HR的视角,设计相应的人才招聘与选拔方案;模式B,各小组本学期需要完成3个案例学习与讨论;模式C,各小组选取教材上某一章节作为教学内容,按照教师的基本要求,各小组创造性地完成教案与课件的制作,并且实施课堂教学。
(二)改革之二
强化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互动起来,课堂活跃起来。从第2次课开始,每次课上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两两进行互动(其具体操作是教师为学生们提供1~2个面试常见问题,然后让学生两两组合进行互问互答),这种形式命名为模式D。
(三)改革之三
强化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测验判别人才的技能。要求每个学生在本学期内必须阅读至少1本心理学书籍,并制作成专题报告,于教学第12周左右,随机抽取5~10位学生进行课堂汇报与分享。这种形式命名为模式E。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编制
问卷编制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问及学生的基本情况,重点搜集学生的性别、班级排名以及对该课程的喜好程度;第二部分搜集学生对该课程教学情况的总体认知,涵盖了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进行测量;第三部分搜集学生对每项具体教学改革成效情况的总体认知,包含了5项改革共16个项目,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进行测量。
(二)数据搜集
本次问卷发放于教学周期的最后一次课,对全班89人每个人分发一份问卷,剔除4份无效问卷,共收回85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率95.5%。
(三)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889,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1838.142,数值较大,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1)。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调查量表的效度结构好(见表1所示)。
调查数据的整体Cronbach α系数值为0.957,大于0.900,总体上该调查评估表编制的内在可靠性是非常理想的,这说明此次调查数据信度结果较好(见表2所示)。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样本基本信息
样本的男女比例为24∶61,学生对该课程的喜好程度,均值3.78>3,有60%的学生表示对该课程的喜好程度为较好以上;再利用SPSS17.0进行卡方(χ2)检验,检验水平为0.05。按性别分组,卡方(χ2)检验结果(χ2=22.39,P=0.000<0.01),表明了学生对人力资源测评课程的喜好程度与性别存在显著的依存关系,男生的喜好程度明显强于女生。按学生学习成绩班级排名分组,卡方(χ2)检验结果(χ2=14.527,P=0.268>0.05),这表明学生的班级排名高低与对这门课程的喜好程度不存在显著的依存关系。
(二)学生对人力资源测评课程及课堂教学的认知情况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见表3所示):从均值这项特征值分析,学生对反映人力资源测评课程认知的10个项目都给予了超过平均值3分的评价。其中得分值超过4分的有5个条目,评价最高的是变量A,即人力资源测评是重要的专业课程,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评价最低的是变量J,即人力资源测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从相关性分析,A至J这10个自由变量相互之间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以变量K(性别)和变量L(班级排名)为控制变量,只有变量G和变量I与性别显著相关,变量A与学生学习成绩班级排名显著相关。进一步考察发现,就性别而言,男同学对这两个项目(G—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I—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的认同程度高于女同学的20%以上。学习成绩班级排名靠前的学生相较排名靠后的学生更认同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是重要的专业课程,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三)学生对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果的认知情况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4所示),“相关系数”(见表5所示)。表4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教学模式的三项改革(含5种模式)所带来的16条效果都给予了超过3.5分以上的评价。其中有4条效果的分值超过4分,对第三项改革(每个学生在本学期内必须阅读至少1本心理学书籍,然后制作成专题报告)非常认可。
注:模式A:指各小组调查或搜集某一现实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立足该企业HR的视角,设计相应的人才招聘与选拔方案。A1—模式A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A2—模式A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A3—模式A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模式B:指各小组本学期需要完成3个案例学习与讨论。B1—模式B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B2—模式B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B3—模式B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模式C:指各小组选取教材上某一章节作为教学内容,按照教师的基本要求,各小组创造性地完成教案与课件的制作,并且实施课堂教学;C1—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技能;C2—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C3—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C4—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C5—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C6—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模式D:指每次课上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两两围绕1~2个面试常见问题进行互问互答。D1—模式D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D2—模式D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反应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模式E:指每个学生在本学期内必须阅读至少1本心理学书籍,然后制作成专题报告,并随机抽取5~10位学生进行课堂汇报与分享。E1—模式E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E2—模式E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下同)
表5的结果表明,模式A(A1)至模式E(E2)这16个自由变量相互之间在0.01或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以性别和班级排名为控制变量,只有“模式C(C3)”和“模式C(C6)”这两个变量与性别显著相关,所有的自由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班级排名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进一步考察发现,就性别而言,男同学对这两个项目(C3—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C6—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认同程度高于女同学的30%以上。
五、教学改革特色
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特色之一,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堂,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形式(一是每个小组课上完成3个案例的学习与讨论;二是每个小组完成教材上某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三是课上学生两两间的互动;四是部分学生课上关于心理学知识的汇报与分享)。就整个学期而言,有多于三分之一的课时都是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特色之二,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增加了许多倍。每个团队从过去只做案例分析与讨论到另外增加了3项任务,并且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都需要做各个环节的多项工作。每个学生由过去仅做书本上的简单作业到每人必须阅读1本心理学专著。特色之三,教师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如今是设计方案、辅导学生执行方案、最后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六、结论
本次针对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所进行的三项改革尝试,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与积极参与,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当然今后还需要在细节之处进一步完善。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们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团队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技能、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男生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认同程度高于女生,比如该课程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方面,模式C对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方面,男生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 参 考 文 献 ]
[1] Fugate,M.,A.J.Kinicki,B.E.Ashorth.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3, 65 (1):14-38.
[2] Hillage J. Pollad E. Employability: Developing a Frame work for Policy Analysis Research Brief 85[Z].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1998:4-8.
[3] Harvey. Lee. 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 ability[J].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7):97-109.
[4] 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164-168.
[5] 陈光辉.就业能力解释维度、概念、内涵、研究历程及评述[J].教育与职业,2011(12):80-82.
[6] 瞿浩,何家霖,等.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结构维度的构建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8-133.
[7] 杨旭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2):41-48.
[8] 贾利军,管静娟.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1):51-56.
[9] 金宏伟,李常香,等.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与社会需求的差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98-100.
[责任编辑:陈 明]
[摘 要]大学生能力结构体系的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密切相关,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沉淀依赖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以人力资源测评课程为改革试点,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做了较大的调整与改革。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们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团队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技能、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素质;人力资源测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17-04
大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能不能谋求到一份合适的职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他们能不能在工作上取得持续的成功;他们能不能保持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等,这些都与他们在校期间所构建的能力结构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学生能力结构体系的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密切相关。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沉淀依赖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我校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以人力资源测评课程为改革试点,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做了较大的调整与改革。下面对本次教学改革的得失进行讨论分析。
一、大学生的能力结构维度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研读发现,尽管研究者们对大学生的能力结构维度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大家都认为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应该包涵这三个维度,即人格特质、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其中人格特质由适应环境变化与机动灵活性、团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自信与积极主动性、自制能力、责任心、诚实正直、成就欲等素质构成。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交流沟通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阅读写作与计算等技能、信息收集分析与运用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及相关基础知识。职业发展能力主要涵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力与行动力、学习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
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视角来看,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重培养与塑造这些能力素质,即“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信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创新意识与能力,服务意识等”。
二、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我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上,更多是基于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而对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足,尤其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的养成,“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这方面的培养显得十分薄弱。
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笔者已经承担过该课程四个学年的专业教学任务。每一次教学之前,笔者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方法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与变革,但是跨度不大,调整力度较小。而刚过去的这一学期,笔者做了较为大胆的尝试与改革,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改革尝试。
(一)改革之一
强化团队意识与团队的作用,加强团队角色认知,增加团队任务。按照5~6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在本学期内将重点完成如下三项模式:模式A,各小组调查或搜集某一现实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立足该企业HR的视角,设计相应的人才招聘与选拔方案;模式B,各小组本学期需要完成3个案例学习与讨论;模式C,各小组选取教材上某一章节作为教学内容,按照教师的基本要求,各小组创造性地完成教案与课件的制作,并且实施课堂教学。
(二)改革之二
强化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互动起来,课堂活跃起来。从第2次课开始,每次课上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两两进行互动(其具体操作是教师为学生们提供1~2个面试常见问题,然后让学生两两组合进行互问互答),这种形式命名为模式D。
(三)改革之三
强化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测验判别人才的技能。要求每个学生在本学期内必须阅读至少1本心理学书籍,并制作成专题报告,于教学第12周左右,随机抽取5~10位学生进行课堂汇报与分享。这种形式命名为模式E。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编制
问卷编制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问及学生的基本情况,重点搜集学生的性别、班级排名以及对该课程的喜好程度;第二部分搜集学生对该课程教学情况的总体认知,涵盖了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进行测量;第三部分搜集学生对每项具体教学改革成效情况的总体认知,包含了5项改革共16个项目,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进行测量。
(二)数据搜集
本次问卷发放于教学周期的最后一次课,对全班89人每个人分发一份问卷,剔除4份无效问卷,共收回85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率95.5%。
(三)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889,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1838.142,数值较大,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1)。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调查量表的效度结构好(见表1所示)。
调查数据的整体Cronbach α系数值为0.957,大于0.900,总体上该调查评估表编制的内在可靠性是非常理想的,这说明此次调查数据信度结果较好(见表2所示)。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样本基本信息
样本的男女比例为24∶61,学生对该课程的喜好程度,均值3.78>3,有60%的学生表示对该课程的喜好程度为较好以上;再利用SPSS17.0进行卡方(χ2)检验,检验水平为0.05。按性别分组,卡方(χ2)检验结果(χ2=22.39,P=0.000<0.01),表明了学生对人力资源测评课程的喜好程度与性别存在显著的依存关系,男生的喜好程度明显强于女生。按学生学习成绩班级排名分组,卡方(χ2)检验结果(χ2=14.527,P=0.268>0.05),这表明学生的班级排名高低与对这门课程的喜好程度不存在显著的依存关系。
(二)学生对人力资源测评课程及课堂教学的认知情况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见表3所示):从均值这项特征值分析,学生对反映人力资源测评课程认知的10个项目都给予了超过平均值3分的评价。其中得分值超过4分的有5个条目,评价最高的是变量A,即人力资源测评是重要的专业课程,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评价最低的是变量J,即人力资源测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从相关性分析,A至J这10个自由变量相互之间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以变量K(性别)和变量L(班级排名)为控制变量,只有变量G和变量I与性别显著相关,变量A与学生学习成绩班级排名显著相关。进一步考察发现,就性别而言,男同学对这两个项目(G—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I—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的认同程度高于女同学的20%以上。学习成绩班级排名靠前的学生相较排名靠后的学生更认同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是重要的专业课程,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三)学生对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果的认知情况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4所示),“相关系数”(见表5所示)。表4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教学模式的三项改革(含5种模式)所带来的16条效果都给予了超过3.5分以上的评价。其中有4条效果的分值超过4分,对第三项改革(每个学生在本学期内必须阅读至少1本心理学书籍,然后制作成专题报告)非常认可。
注:模式A:指各小组调查或搜集某一现实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立足该企业HR的视角,设计相应的人才招聘与选拔方案。A1—模式A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A2—模式A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A3—模式A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模式B:指各小组本学期需要完成3个案例学习与讨论。B1—模式B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B2—模式B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B3—模式B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模式C:指各小组选取教材上某一章节作为教学内容,按照教师的基本要求,各小组创造性地完成教案与课件的制作,并且实施课堂教学;C1—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技能;C2—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C3—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C4—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C5—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C6—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模式D:指每次课上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两两围绕1~2个面试常见问题进行互问互答。D1—模式D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D2—模式D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反应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模式E:指每个学生在本学期内必须阅读至少1本心理学书籍,然后制作成专题报告,并随机抽取5~10位学生进行课堂汇报与分享。E1—模式E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E2—模式E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下同)
表5的结果表明,模式A(A1)至模式E(E2)这16个自由变量相互之间在0.01或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以性别和班级排名为控制变量,只有“模式C(C3)”和“模式C(C6)”这两个变量与性别显著相关,所有的自由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班级排名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进一步考察发现,就性别而言,男同学对这两个项目(C3—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C6—模式C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认同程度高于女同学的30%以上。
五、教学改革特色
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特色之一,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堂,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形式(一是每个小组课上完成3个案例的学习与讨论;二是每个小组完成教材上某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三是课上学生两两间的互动;四是部分学生课上关于心理学知识的汇报与分享)。就整个学期而言,有多于三分之一的课时都是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特色之二,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增加了许多倍。每个团队从过去只做案例分析与讨论到另外增加了3项任务,并且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都需要做各个环节的多项工作。每个学生由过去仅做书本上的简单作业到每人必须阅读1本心理学专著。特色之三,教师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如今是设计方案、辅导学生执行方案、最后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六、结论
本次针对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所进行的三项改革尝试,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与积极参与,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当然今后还需要在细节之处进一步完善。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们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团队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技能、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男生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认同程度高于女生,比如该课程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方面,模式C对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方面,男生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 参 考 文 献 ]
[1] Fugate,M.,A.J.Kinicki,B.E.Ashorth.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3, 65 (1):14-38.
[2] Hillage J. Pollad E. Employability: Developing a Frame work for Policy Analysis Research Brief 85[Z].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1998:4-8.
[3] Harvey. Lee. 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 ability[J].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7):97-109.
[4] 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164-168.
[5] 陈光辉.就业能力解释维度、概念、内涵、研究历程及评述[J].教育与职业,2011(12):80-82.
[6] 瞿浩,何家霖,等.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结构维度的构建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8-133.
[7] 杨旭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2):41-48.
[8] 贾利军,管静娟.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1):51-56.
[9] 金宏伟,李常香,等.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与社会需求的差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98-100.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