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时分 情归何处

    梁香伟

    连续上映多日的《夏洛特烦恼》不仅取得近15亿元的票房收入,而且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关于青春、关于初恋、关于婚姻危机、关于喜剧等多个话题,然而来自各界的批评、惊讶、质疑之声也纷至沓来。我们不禁冷静思考:一部由“开心麻花”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小成本电影,缘何引发国庆黄金档期电影市场的“地震”?为何高票房而口碑不佳呢?这种现象究竟是我国电影市场的常态还是个案?恐怕仅凭这部电影本身不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答案。

    一、“小人物”的表现上缺少情怀

    凡夫俗子是喜剧电影比较青睐的一类人物。自中国电影诞生起,以底层人物或小市民为主人公的喜剧应运而生。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喜剧电影,如《马路天使》(袁牧之,1937)表现了吹鼓手小陈、卖报老王、卖唱姐妹小云和小红等人的悲喜生活,电影在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下又不乏乐观、幽默的喜剧情调,周璇因成功演绎单纯、可爱的小红而成为当红明星,电影也被尊为时代经典。同年的电影《王老五》(蔡楚生,1937)讲述了流浪汉王老五因生活贫穷向邻家姑娘求婚遭拒,闹出一系列笑话。片中童谣“王老五,命真苦,裤子破了没人补”唱出了那代人的心声。抗战胜利之际,又出现一些讽刺喜剧,如张爱玲编剧的《太太万岁》(桑弧,1947)以小市民陈思珍、唐志远夫妻的婚姻危机为主线,对小市民的虚荣、贪财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改革开放后,冯小刚贺岁喜剧、周星驰港式喜剧、宁浩《疯狂的石头》、徐峥《泰囧》等黑色幽默喜剧全面开花,并且更加符合现代都市青年人的口味,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反观《夏洛特烦恼》,同样以小市民为主人公,但夏洛、马冬梅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小人物”,在电影中却塑造得不够丰满,不能真正打动人心。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高房价、高消费使得社会阶层发生分化,普通工薪阶层以及收入微薄的个体户位于社会阶层金字塔式分布的最底层。在马冬梅的训斥声中,我们可知夏洛无业,从毕业至今从未干过一件正事,更没挣过一分钱。马冬梅白天拔罐、晚上蹬三轮,含辛茹苦支撑起这个家。可见,夏洛夫妻处于阶层分布的最底层,但夏洛的不作为和无所事事不仅不能给家人分担生活的压力,反而给妻子带来沉重的灾难。为了虚荣的面子,他的大方随份子花去了妻子大半的收入。在妻子苦劝回家时,夏洛一意孤行拉着秋雅的手既背诗又唱歌,当冬梅撕下了其租来衣服上的标签时,夏洛最后的遮羞布丧失殆尽。

    夏洛、马冬梅可谓是典型的现代社会底层小人物,因为经济拮据和中年情感危机才在婚礼上闹出笑话,令人捧腹大笑。影片不由得让人想起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有人形容这部电影有周星驰的影子,而我却认为它恰恰缺乏的就是周星驰电影所具有的小人物情怀”[1]。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大话西游》有我们熟悉的小人物,如《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喜欢表演一直得不到机会,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努力,与舞女柳飘飘相识后,两人惺惺相惜,终成眷属。我们从两位小人物的身上似乎看到周星驰自己的身影,从一名默默无闻的跑龙套的群演最终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招牌导演,在笑声中,我们收获了感动。“而夏洛,没有小人物本应有的卑微可爱,好像天生就是野鸡成凤凰的幸运垂青者,他称王称霸,他颐指气使,他胡作非为,他飞黄腾达,仿佛天生就该如此。”[2]夏洛身上缺少的恰恰是小人物的可爱和情怀。

    二、“梦”的构建上缺少阐释

    《夏洛特烦恼》并未讲述什么复杂的故事,简单说只是生活失意的夏洛的一场“白日梦”,梦中夏洛回到高中时代,羞辱了老师,强吻了女神,并且成为作家、歌唱家,名利双收。精神批评家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不过是艺术家的“白日梦”,把内心压抑而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欲望借此表现而已。因此,从整体上说任何一部电影都具有梦的特质,使得观众在梦幻中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和忧愁,从而释放生活、工作的压力,这也是喜剧电影国庆档期扎堆的原因。

    中国传统文学似乎与“梦”有不解之缘,从唐传奇《枕中记》卢生的“黄粱一梦”、《南柯太守传》淳于棼的“南柯一梦”,到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等或者表达对醉心于功名利禄人士的批判或借梦表达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但《夏洛特烦恼》并不想通过夏洛的梦隐喻什么人生哲理,而成为导演取巧的手段,梦既是影片的内容又是影片的结构,用梦打通一切叙事的障碍,用梦的形式让夏洛出尽了洋相,借此制造笑点。例如,不学无术的学生夏洛辱骂老师,众目睽睽之下强吻秋雅,并放火烧毁教室。这些情节若没有梦的外衣,就不符合生活逻辑,无法让观众信服,并且一点都不好笑。导演借这个梦省去了很多心思如何安排情节,怎样营造好笑的情境。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夏洛沉醉于梦幻中不能自拔的丑态,流露出的是现代人不劳而获的一夜成名、成功的空想梦。这种畸形的贪财、贪色梦在影片中表现的如此低俗、赤裸,观众无法获得审美愉悦和心灵的感动。孔采尔说:“一部影片的片头段落是梦,影片的展开部分是对片头这个梦的阐释。”[3]梦终究会醒,梦醒时分,情归何处?路在何方?影片缺少的恰恰是对梦的阐释,因而夏洛与醉心功名的卢生毫无差别。电影同样还是一面镜子,喜剧就是要让观众犹如在哈哈镜面前大笑之余看到自己的缺点,进而反思提升自己。

    三、 喜剧的春天还未来临

    正当人们以票房黑马赞誉《夏洛特烦恼》时,关于影片抄袭科波拉《佩姬苏要出嫁》(1986)之声十分刺耳,观众直呼上当。近几年来国内导演越来越钟情于喜剧电影,其原因在于它的投资少收益高,因而融合青春、爱情、梦想的喜剧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如《分手大师》《心花路放》《港囧》《煎饼侠》等。当我们从票房神话的迷恋中走出来,会突然发现《夏洛特烦恼》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是目前中国喜剧电影普遍具有的缺陷。

    首先,喜剧意识欠缺。什么是喜剧电影?“喜剧电影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4]仅从概念上说,《夏洛特烦恼》确实达到了令人发笑的效果,可是这种笑来自夏洛的出丑,如大闹婚礼的幼稚与愚蠢,高中时代的种种丑态等。缺少喜剧意识,影片在精神内涵上就上升不到这个高度。因为喜剧意识是喜剧电影的立根之本——“喜剧意识是喜剧的审美主体以鲜明的主体意识,反思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丑恶、缺陷和弱点,发现其反常、不协调等可笑之处,从而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5]喜剧意识常与批判相伴,正是喜剧意识的缺乏,《夏洛特烦恼》仅具有喜剧的形式,为笑而笑,没有深入表现出夏洛究竟为什么而烦恼,千千万万个“夏洛”小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怎样?这样的品质,自然无法与国外经典喜剧相提并论,如卓别林《摩登时代》(1936)对工业机械化生产对人的异化有深刻的揭示;伍迪·艾伦《开罗紫玫瑰》(1985)对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电影脱离现实的造梦倾向有辛辣的讽刺,情节比夏洛梦回高中时代荒诞许多,但却蕴含丰富的哲理;彼得·威尔《楚门的世界》(1998)对电视媒介和观众的窥视欲有深度表现,在今天电视真人秀泛滥成灾之际,真是具有预见性;韩国《贼婆百分百》(2004)虽然英珠因诈骗入狱,假释期间为还回捡到的戒指闹出一连串的笑话,观众大笑之余,看到了她的聪明、善良、爱心。像《夏洛特烦恼》一样,中国大多数喜剧电影因喜剧意识的缺乏,充其量只能称之为“闹剧”。中国低劣的喜剧只能填饱观众暂时饥饿的肚子,缺少回味,不能给予心灵滋养的精神享受。

    其次,原创性不足。任何艺术要想长盛不衰,必须不断革新,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重复、千篇一律同样是电影的死敌。不仅《夏洛特烦恼》抄袭其他影片,《煎饼侠》完全借鉴美国喜剧《包芬格计划》(1998)的情节,《港囧》与美国电影《预产期》(2010)内容如出一辙。我们几乎看不到属于我们民族自己创作的喜剧电影,这种原创灵感枯竭的状态对国产喜剧电影来说简直是灾难,观众看不到好的电影,但又不得不选择比较轻松的喜剧电影,所以我们对一部喜剧电影轻松取得十几亿票房的成绩毫不惊讶。如此一来,电影市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大量的资金流向喜剧影片的生产,观众只好看这些平庸的影片,出现边看边骂,越骂越看的有趣现象,更没有人愿意付出精力精心打造优质影片了。原创性的不足导致国产喜剧呈现小品化、段子化状态。《夏洛特烦恼》由舞台剧改编而来,片中袁华与秋雅情感戏时《一剪梅》老歌唱响,明显跳戏,戏剧表演痕迹明显,观众大笑,这种笑声不是来自巧妙的情节,而是由戏非戏影非影的分裂感所致。同时,两位主演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过小品,“《夏洛》的整体气质也更接近于人们怀念已久的春晚优质小品”[6]。我们常说笑中有泪,好的喜剧电影就应该在观众大笑时又不经意间击中了人们内心的痛处,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结语

    中国喜剧电影的高票房主要局限在国内市场,但随着中外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国电影必将与世界各国电影共同竞争,很显然目前这种水准很难打开国外市场,甚至作为民族文化艺术代表作品拿到国外放映时,我们可以想象出外国人惊愕的表情:这是有几千年悠久文明历史国度的艺术吗?努力创作出高质量影片已迫在眉睫,“夏洛”该醒醒了,中国电影也该从票房神话的美梦中醒悟过来了。正如影片中夏洛所说:“有人缺钙,有人缺铁”,中国电影也要好好补充营养了。缺铁的中国电影不可能真正繁荣起来,国产喜剧的春天远未到来,还需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喜剧电影的诞生。

    参考文献:

    [1][2]刘巽达.当情怀堕落为包装——评电影《夏洛特烦恼》[N].中国艺术报,2015-10-19.

    [3]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M].北京:科学献出版社,1993:221.

    [4]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161.

    [5]曹南山.游离于喜剧之外的喜剧电影——2001-2011年中国大陆喜剧电影喜剧意识的批判[J].群文天地,2012(22):126.

    [6]豹.《夏洛特烦恼》:Loser没烦恼[J].电影世界,2015(10):21.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