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教研筑就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摘要】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语文组把校本教研作为组员校本培训的主渠道,立足课堂教学,依托课例分析的感性实践,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协作,专业引领,教学案例写作等途径,探究课堂教学优化规律,促成教师升华教学积淀,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关键词】校本教研 课例分析 专业引领 教学案例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篮,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服务。正因为如此,我校历来重视狠抓校本培训,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04年,我校被台州市列为高中校本教研实验基地以后,我校就把以校本教研工作为支点,探究教研、培训、科研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作为学校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手段,被列为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两年来,我校加大了校本教研的探究力度,使之成为全面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们语文组更是敢为人先,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针对本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促进学校发展,开展的以学校专任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讨程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学校教学状况的研究活动。我校是一所省三级重点中学,办学历史不长,发展速度很快,教师以30岁以下的居多,由于教学历练时间短,多数年青教师对教学艺术缺乏全面的理性思考,不能独立设计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针对我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本教研的基本特点,语文组把课堂教学确定为校本教研的主攻阵地。我们采用课例分析法,对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景进行研究,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间的同伴互助,以及专业引领,达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目的。校本教研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每堂课中,真正做到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才能使之成为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引领,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渠道,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改中的重要作用。

    二、运用课例分析,探究校本教研新模式

    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尝试以“同课异构”和“一课多演”两种模式展开校本教研,旨在让所有教师在一个课题教研板块中,通过纵横比较,共同研讨,探究专题教学最佳方案,感悟并总结课堂教学的优化规律,进而让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获得迁移,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各因素,优化教学过程,使每节课安排的程序成为一个科学有序的组合,每一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达到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任务取得可能范围的最大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同课异构”模式

    “同课异构”是由不同的几位授课者,针对文本的多个特点,从不同角度切入文本,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引导学生解读同一文本的教研活动模式。如2006年11月底,区教研室牵头,放在我校召开的高中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中,笔者和我校另外两位教师上的《我的空中楼阁》阅读课,就是采用“同课异构”模式。《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有三方面特色:(1)托物言志;(2)多角度描写;(3)生动的语言。三方面均为作为教学设计的突破口,设计教学时,笔者根据自身情感粗糙、语言感受力不很强,但理性思维较见长的特点,结合“同课异构”模式要求,确定把指导学生把握“多角度描写”的写作特点作为解读这篇文章的突破点,把“探究文章的写景手法,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作为教学重点,借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兼顾片断写作。而另外两位教师则分别以“感受作者笔下的小屋之美”和“体味文中的优美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设计教学的基本点。“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模式的总体思路是:讨论文本解读角度——分组集体备课——个人设计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情景展示——授课教师分别说课——反思评议比较探究——写作课堂教学案例。其中课堂教学展示环节为总结教学规律提供范例,使校本教研避免陷入纸上谈兵的泥潭,而反思评议比较探究环节,通过回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全体教师一起解读、评课、研讨,探究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规律,它是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步入理性发展的轨道的量的积累过程。这两个环节是“同课异构”模式的核心环节。

    2.“一课多演”模式

    “一课多演”也称“课堂现场跟进教研法”,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班级反复教授同一篇文章,并就此展开课例分析的校本教研模式,如2006年4月我校王伟老师所开的《失街亭》教学研讨课,就是采用这一模式。在运用这一模式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研组全体成员要追踪听课,即时评课,帮助授讲者全面反思教学;授课教师则要根据共同探讨的结果,修改教学方案,完善教学环节,然后再一次进入课堂现场,进行教学复现,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和教学效果的变化,然后再修改教学方案,再实施课堂教学。如此多次循环,全组教师群策群力,激发创新热情,除弊革新,探索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专业成长。“一课多演”校本教研模式的总体思路是:集体研讨备课——课堂教学展示——组员评课研讨——融合意见,修改教案——课堂教学再实施……其中组员评课研讨是这一模式的核心环节,它既对上一次的课堂教学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供授课者参考,为授课者修改教案,再次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理论铺垫,是“一课多演”校本教研模式最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坚持务实原则,健全听课评课机制

    “评课”作为教学研讨活动的一个核心环节,历来受到重视。但是,以往评课,我们一般先按教研片划块或按年级段分备课组进行讨论,由组长集中组员意思,然后各组派代表反馈。这种评课,往往由听课者依据课堂教学评估内容,对照课堂教学实施情况,交流对课堂教学的总体看法。由于教师的能力结构不同,再加教师对课堂教学涉及的诸多因素很难面面俱到,这极易造成教师评课或浮于表面,或落入客套,当然,更难避免重复交叉。在实施运用课例分析法开展“校本教研”以来,我们在加强对“校本教研”授课模式探究的同时,为了提高评课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以评课带动全组教师参透课堂教学艺术,提升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我们实施了听课角度细化策略。根据教师的不同特长和高中语文学科特点,我们把教研组成员分成六个小组,分别负责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教学方案设计”、“学生自主探究与师生互动情况”、“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互动”“课堂语言运用”“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进行追踪。由于分组负责的成员在该方面的专业水平在组内相对较高,而且对该教学因素有较强的敏感性,他们在听课时就会更细致地去关注自己所要评价的教学因素,评课时才会更专业、更深刻。这样,既可以避免评课或浮于表面,或简单重复,又可提高评课的总体专业水平,让上课老师和听课教师都能更多地得到启发,为教师专业水平质的飞跃做好量的积淀。

    四、弘扬以人为本,更新备课教学观念

    以往备课,我们一贯强调钻研教材,搜集教学参考资料,吸纳他人成功教学智慧。当然,这在教师备课环节上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备课只知借鉴,而不考虑教师自己的能力结构、教学风格、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等情况对课堂教学的能动作用,简单设计教学方案,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个性得不到张扬,良好的教学情境得不到创设,学生学习激情较难充分激发,多维互动对话根本无法展开,这样的课堂教学晦涩呆板,师生很难达成默契,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专业成长自然不能产生良好效果。校本教研理论告诉我们:“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漠视教师和学生个性,照搬他人教学思路,违背了校本教研宗旨,会把学校教育带入没有希望的死胡同。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是教学的首要前提,“校本教研”要实现促进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必须首先关注备课教课观念的革命。

    开展校本教研以来,我们语文组通过学习系列的校本教研理论和开展以课例分析为形式的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深深认识到校本教研要获得成功必须立足学校工作实际,落实“师本”“生本”理念,学校教学才能走出特色之路。所以,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备课要求上明显形成共识:教师备课不仅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自己,“吃透”学生。就教师而言,教师要理性反思,客观评价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倾向以及个性特点,备课时要心中有“我”,才能设计出便于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才能减少教师因素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不利影响。教师心中有“我”,教学时才能沉浸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开启学生智慧,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学生而言,由于受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各校生源各不相同,各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各有差异。要落实因材施教,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备课时,要分析班级学生学习风格、能力层次等因素,设计教学时更要思考学生面对文本会怎么解读,存在哪些问题,他们的知识盲区和能力弱区在哪里,从他们的心理出发,如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怎样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更主动地构建和融合知识。这样,授课时,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才能聚焦,师生多维互动才能拓展,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最优化。所以,以课堂教学艺术作为探究重点的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总结“师本”“生本”规律,使具体教师和固定班级学生在和谐默契的课堂教学中均获得最大发展。

    五、落实教研制度,促使专业能力提升

    我组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感性的,也是理性。课例分析立足一节节的课堂教学,又不滞留于对某节课的研讨上。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我们对“备课——授讲——说课——评课——案例写作”各环节,都建立了明确的拓展提升制度,推动教师充分酝酿问题所在、解决方案、理论依据,让感性的实践在理性的指导下展开,同时又通过实践带动深入反思,促使理性升华。以说课和评课两个环节为例,上课后,授课者和听课者对整个课堂教学都有了一个笼统的印象,为了更好地开展评课,授讲教师要先分析教师、教材、学生特点及根据这些特点怎样设计教学方案、预期目标、教学反思。尤其是教后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在证实或推翻教学预想后,更好地发现教学问题,引起理性思考。而教师的评课则对设计的合理性,实施手段环节的科学性,师生互动的和谐性等方面展开讨论,从微观到宏观,帮助授课者发现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方案,供授课老师参考。授课教师综合自己教后反思和全组老师评课意见,不但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作出客观评定,更能对完善教学积累经验,促成教师专业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而授课教师把这一过程和体验写作成教学案例,又为全组教师的成长提供了间接经验。为了促使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提升,依托课例分析的校本教研模式,我们语文组更把校本教研的部分制度延伸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如要求中青年教师课课写教后反思,倡导教师整合资源,以教研推动科研。并且,这种延伸让我们很快尝到甜头,去年,笔者的“学生自主建构能力提高策略研究与实践”和俞桂红老师的“构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互动”两个课题双双被确认为区优秀结题课题。

    校本教研在我校实施两年多时间来,我组全体教师一扫过去消极应付的教研态度,教师的专业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学会成长。面对成绩,我们充满豪情;面对进步,我们坚定了脚步。让我们以更饱满的热忱投入到校本教研中,去关注课堂教学,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规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也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作者简介:奚雪群,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五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

    谭玉霞 李永进摘 要:深化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浅谈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

    付聪【摘? 要】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是其任务之一,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通过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