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的现状与发展
吴华
一、少儿舞蹈发展现状
(一)成人化现象凸显,不符合少儿身体发展
不同于成人舞蹈,少儿舞蹈对于技巧性的要求不高,因为少儿正处于发育阶段,身体各方面承受能力差、爆发力不足,不能以成人舞蹈难度要求幼儿。我们都知道,成年舞者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生理伤病,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伤病大多数是在少儿时期因为训练方式不科学、不系统留下的。实际上,传统少儿舞蹈训练中,对于儿童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做到充分的考虑,训练中不科学地融入了一些成人化的技巧,对其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在学习少儿舞蹈时,技巧化是基础,在舞蹈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当应用此基础,作为少儿舞蹈教职工应当对少儿独有的生理特征做到有明确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技巧的难易做到精准的把握,教学中从简到难逐渐加大教学强度,确保幼儿身体不受到伤害。
(二)不符合少儿气质
在现代舞蹈艺术发展中,逐渐成人化愈发凸显,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艺术形式,不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是对少儿童真的一种忽视,并且与少儿舞蹈是不相符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其一,舞蹈中存在一定成人化的技巧和动作,不适合幼儿的身体构造,不利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其二,幼儿对舞蹈中蕴含的情感不能做到理解,不利于少儿艺术个性化的发展。对于各种的艺术创作,作为创作者都应当依据艺术的题材和涉及对象,激发表演者的情感,少儿舞蹈的对象即为少年儿童,相对于成年舞蹈而言,动作、技巧更为简单,情感的表达也是单纯的,创作者应当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使得创作出的舞蹈更加适合儿童的发展。二、少儿舞蹈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基于少儿身体特征,关注其形象发展
少儿舞蹈在进行动作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当将少儿的年龄特征作为考量重点,少儿还处于发育过程中,身体各方面都还未发展到位,必须要以少儿的身体情况为基础,对该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少儿身体典型的特点是,骨骼硬度不够、韧带拉力较差,并且受肌肉发展水平的影响收缩力也有待提升,因此其身体各个部位很容易受到伤害,这也就决定了在练习少儿舞蹈时,一定要避免剧烈、高难度的动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生动的动作,凸显少儿生活特色和艺术情趣。除此之外,形象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着重关注,使得在形式上少儿舞蹈语言的变化性、新颖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在进行少儿舞蹈创作和教学时,作为舞蹈工作者,切不可过分参照成人舞蹈,首先要对少年儿童的特征做到深入的了解,深度挖掘新颖素材,激发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在适合幼儿发展和欣赏需要的基础上,使其个人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提升表演的感染力。少儿对于世界本身具有一定的好奇,愿意探索,喜欢模仿,内心也有很多的想象,不自觉地会做出一些动作,因此,在进行少儿舞蹈创作时,律动、集体舞蹈和模仿需要着重关注,使得儿童的内心情感得到全面的表现。
(二)基于少儿内心发展,注重童心塑造
什么是塑造童心,就是将少儿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空间从立意方面进行体现,并且要基于少儿的眼光和情感,展现其对于未来的认知和向往,符合少儿的真情实感。将少儿的活泼特点和童趣从艺术形象方面进行呈现,一般以阳光、向上、积极的艺术特点为主,凸显少年儿童生机盎然的气质。然而对于需要表达的主体而言,要基于细节,从细微看整体,立足于少儿的真实情况,以他们的角度和眼光作为出发点开展系统描述,并不断提升其对艺术情感进行表达的能力。作为教学人员,少儿特征在舞蹈语汇中的展现也需要注意,要对大自然的舞蹈语言进行尽可能的贴近、模仿。现阶段来看,我国有很多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例如《包饺子》、《巧巧手》等,不仅能触动少儿内心,同时对于童心的塑造也非常重视,注重少儿情感的展现。该类作品中,少儿的天真、活泼能很好的体现,同时在劳动和娱乐中也可以有效的融入,使得其趣味得以更好的展現。
(三)基于少儿生活这一视角,对少儿舞蹈趣味性进行强化
儿童的生活以及生活的趣味是少儿舞蹈非常重要的源泉。前面有说到,少儿舞蹈属于少儿游戏的一种,并且是最高的级别,其艺术特征应当对游乐性进行凸显。通过翻越大量资料发现,儿童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以及学龄晚期,文中涉及的儿童舞蹈通常是幼儿期至学龄中期,也就是四到十五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少儿多数注重游戏和玩耍,由此可见娱乐性和趣味性在少儿舞蹈中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少儿的兴趣,他们才会愿意参与并学习和表现。兴趣是学习的出发点,因此,在对舞蹈题材进行选择时,应当抓住少儿的兴趣爱好,同时兼顾其实际意义。在进行舞蹈演绎时,要让少儿明确自己在表演中的位置,同时了解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其个人的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提升参与积极性,增强参与舞蹈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