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造局与“东南互保”
义和团事变发生后,围绕上海制造局的安全问题,上海中外双方互相猜疑,各有传谣,而为避免北方战火延及南方,双方又自我约束,并作了试探性的交涉。制造局的安全成为“东南互保”发起的一大诱因。
战争时期军火需求旺盛,而当时华北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天津机器东局被毁,同时外国对华实施武器禁运,上海制造局的地位遂愈发重要,长江内地诸省,包括本身拥有枪炮厂的湖北省,都极其倚赖于制造局枪、药输出。但在“东南互保”的大背景下,位于沿海第一口岸的上海制造局,其军火购运又极受外部掣肘,如盛宣怀所谓“此次订东南保护之约,欲其不占制造局甚难,又欲其准运军火尤难”。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对外解释,购运制造局军火实为防匪、剿匪,而非助匪、济匪,更非排外、敌外,以获取各国谅解;面对清廷的勤王号召,则虚应以对,悬而不发,直至京师沦陷,东南诸省的军械弹药也迟迟未能北运。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东南互保”貌似与清廷政策格格不入,但刘、张、盛诸人始终未能割舍对清室的忠心,只不过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留东南以救社稷”的曲线报国、救国的方式。“互保”的坎坷对东南督抚们的刺激是长久的,若干年后张之洞上奏朝廷,提出移设上海制造局的建议,其理由明显存有庚子记忆的成分:“黄浦江中吴淞口外为各国兵轮所萃,遇有中外战事,辄阻我军火装运出口,致不能接济他处,甚或以兵舰驻泊近厂江面,以相伺察,慢藏之害岌岌可虞”。
(摘编自《军事历史研究》2016年第2期,作者:戴海斌)
战争时期军火需求旺盛,而当时华北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天津机器东局被毁,同时外国对华实施武器禁运,上海制造局的地位遂愈发重要,长江内地诸省,包括本身拥有枪炮厂的湖北省,都极其倚赖于制造局枪、药输出。但在“东南互保”的大背景下,位于沿海第一口岸的上海制造局,其军火购运又极受外部掣肘,如盛宣怀所谓“此次订东南保护之约,欲其不占制造局甚难,又欲其准运军火尤难”。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对外解释,购运制造局军火实为防匪、剿匪,而非助匪、济匪,更非排外、敌外,以获取各国谅解;面对清廷的勤王号召,则虚应以对,悬而不发,直至京师沦陷,东南诸省的军械弹药也迟迟未能北运。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东南互保”貌似与清廷政策格格不入,但刘、张、盛诸人始终未能割舍对清室的忠心,只不过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留东南以救社稷”的曲线报国、救国的方式。“互保”的坎坷对东南督抚们的刺激是长久的,若干年后张之洞上奏朝廷,提出移设上海制造局的建议,其理由明显存有庚子记忆的成分:“黄浦江中吴淞口外为各国兵轮所萃,遇有中外战事,辄阻我军火装运出口,致不能接济他处,甚或以兵舰驻泊近厂江面,以相伺察,慢藏之害岌岌可虞”。
(摘编自《军事历史研究》2016年第2期,作者:戴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