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人
童浩麟 田建光 刘勰
焦裕禄在世时,这个大家庭没有一张“全家福”。1966年2月,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和6个子女在家门前的合影。
51年前,因为家人看白戏,焦裕禄亲自起草了影响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干部十不准》;51年后,为传承弘扬父亲的精神,焦家后人自立家规——
因为一个人,一家人受到了习近平同志的两次亲切接见。第一次是在自家小院,第二次是在这个人的纪念馆。
这个人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家人就是焦裕禄同志的后人。
2014年3月17日一大早,焦裕禄同志的后人就齐聚焦裕禄纪念园对面的自家小院。在这个小院里,焦裕禄的子女再次感受到了来自父亲的精神力量。
几十年来,来自兰考、来自中原大地的那些对于父亲发自肺腑的赞誉、刻骨铭心的回忆、连心连肉的怀念,这一切的耳濡目染,让焦家的儿女们伴随着岁月的成长,不能不一次又一次重新审视父亲,重新认知父亲。
如今,焦裕禄同志的子女大部分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退休,第三代也已经成长起来。
“2009年4月1日,习近平同志就在这个小院里,第一次接见了我们全家。如今总书记再次来到兰考,又到了我父亲的陵园进行拜谒,这是对我父亲一生充分的肯定。”焦裕禄的儿子焦跃进说。
“我认为父亲的精神里边很重要的一条还是不搞特殊,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我们家属有人看了白戏,父亲听说后就很生气,为此制定了《干部十不准》。我们作为焦家后代,更应该时时刻刻地严格要求自己。今天我们兄弟姐妹都在,制定焦家家规,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让总书记放心,让组织放心。”焦跃进提议。
英年早逝的焦裕禄几乎没有给家人留下可以称道的“家产”:1964年5月,在焦裕禄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大女儿守凤叫到病床前,将自己戴的一块旧手表和一支钢笔交给她,他说:我也没啥好留给你们的了……
但是,他给孩子们留下了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精神财富,他让他的孩子们拥有了一个精神充实的心灵世界。
50年后,焦裕禄的子女,在他们生活将近30年的自家小院,对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梳理:
坚持带头学习,坚持理想信念,始终严守党的纪律,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
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正派做人,不谋私利;
坚持勤俭治家,艰苦奋斗,自觉克服家中困难,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坚持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做到修身养性,自爱自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以自己的才能有益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坚持继承父亲遗志,牢记父亲教诲,做焦裕禄精神的继承者、实践者、传播者,无愧于焦裕禄的后代。
午后的暖阳,轻轻地铺洒在焦家小院当中碗口粗的石榴树上,遒劲的枝条开始吐露出鹅黄的小芽。
焦家子女不会忘记这一天——2014年3月17日,如同每年父亲的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