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吕顺燕++和东华
摘要:自2008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昆明地区“一湖两江”流域范围规模畜禽养殖迁建扶持的指导意见》(昆政发〔2008〕60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昆政发〔2008〕61号)文件以来,东川区不断调整农村养殖结构,畜禽规模养殖有了一定发展,但总体上畜禽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饲养和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仍处于广大农户散养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过渡时期,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仍有待加强和完善,本文将根据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东川区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3-0063-02
东川区隶属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和昆明市最北端,东邻会泽,南接寻甸,西连禄劝,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全区国土面积1 858.79 km2,总人口303 703人,农业人口232 965人,占76%。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0%多,已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而农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发展除实现畜产品优质高效,使畜牧产业由分散、粗放型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转变外还带动全区畜牧业的长足发展。自“十一五”以来东川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数量呈历年增长态势,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户致富起到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分析我区农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发展对策作如下浅谈。
1 东川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现状
1.1 规模养殖发展迅速
2008年东川区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不足50个,截止目前东川区累计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9个,其中生猪、肉牛、肉羊、禽、特色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分别70个、40个、71个、22个、6个(牦牛3个、鸽子2个、鹅1个)。共有市级龙头企业5个。
1.2 畜禽存栏及出栏情况
2015年全区存栏生猪28万头、出栏42万头,肉牛6.29万头、出栏1.47万头,肉羊23.28万只、出栏11.4万只,家禽105.4万只、出栏210万只,猪、牛、羊、禽的肉产量合计4.94万t。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占总数的1/3以上,并逐年增加。
1.3 合作经济发展情况
东川区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摒弃个人单干的小农思想,积极发展合作社等合作制经济,使小规模生产通过联合迅速成为规模化企业。至2015年全区已有畜牧产业协会22家,合作社73家。合作经济机制已开始成为分散农户走上规模化企业发展道路的突破口。
1.4 大力推广种草养畜
东川区从2000年以来累计完成人工种草近8 700hm2,使牛羊发展摆脱完全依靠自然草山的历史,走上自觉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健康发展道路。我区农村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圈养。
1.5 积极争取扶持资金
畜牧主管部门组织专人在场址选择、圈舍设计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规划,并对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登记备案,帮助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项目申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区级扶持资金,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龙头企业数量少,对全区农村规模养殖场的带动能力不强,没有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等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2 市场建设滞后,营销信息不畅、市场竞争力弱
①东川区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畜禽交易专业市场,大部分市场管理无序、交易混乱。多数规模养殖场在产品销售方面没有形成完整流通渠道,影响农户养殖效益。②信息不对称。养殖户很少有机会到外地参观考察,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全面,产品售价几乎完全由中间商掌握,一定程度上制约畜牧业养殖效益。③加工方法滞后、知名品牌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弱。
2.3 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1)畜禽品种繁多、代次混杂,系谱不清,没有结合实际引进适合的优良品种;部分规模养殖场主对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知晓,未按科学程序引种饲养,甚至把一些疫病引入当地,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部分养殖场主在饲草饲料方面均采取零散购买,没有饲草、饲料储备意识。天气突变曾有断草断料情况出现。
(3)我区规模养殖场基本上为家庭式管理,养殖场业主及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畜牧兽医系统学习和培训,饲养管理水平低下。
(4)部分养殖场防疫意识淡薄,没有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缺乏防疫经验。使用的疫苗来源复杂,质量得不到保证,免疫效果差。个别养殖场疫苗免疫操作不规范、不重视免疫抗体监测、免疫档案建立不完善等。
3 发展对策
发展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有利于搞好动物疫病控制,是现代牧业的经营方式,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畜禽产品产量、质量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东川区农村规模养殖场的发展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科学规划,实现规模化养殖场可持续发展。结合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进行统筹规划,按照不同区域和各自优势瞄准主攻方向,发展“一镇一品、一场一畜”的特色规模养殖,以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继续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做大做强5家市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作用,打造“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集种、养、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加快畜产品市场及信息流通体系建设。建设1个区级大型综合性畜产品贸易市场和6个乡镇活畜禽交易市场。建立畜禽产品供求信息平台, 适时提供行业价格或供求信息,实现养殖场与市场无逢对接。
(4)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区、乡、镇、村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培训提高工作,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增强工作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重点开展“畜禽饲养管理、品种改良等相关知识讲座,提高农村规模养殖场主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5)强力推进经营机制创新,促进合作制经济发展。继续动员群众通过资金、技术、供销、实物等合作,成立协会或合作社;按照“民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将养殖、加工、饲料生产、营销、技术服务等实行专业化分工,形成相互协调、承接有序、利益共享的联动机制,不断壮大畜牧业整体实力,促进合作制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