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作用及预后分析
张连文
【摘要】目的 评价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血管支架方式治疗,分析治疗之前与之后的造影血流与血管内径的数值。结果 治疗之后的数值优于治疗之前,治疗之前的骼动脉造影血流(19.2±1.1),治疗之后为(33.4±1.7),治疗之前的股前动脉造影血流(133.4±1.1),治疗之后为(344.5±1.7)。治疗前骼动脉的血管内径(4.5±1.1)mm,治疗后为(7.8±1.7)mm。治疗前股浅动脉(1.3±1.1)mm,治疗后(3.4±1.7)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实际治疗期间,合理的使用外周血管支架法,有助于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效果,有着很好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外周血管支架;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足坏疽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9..02
目前在現代流行病的范围之内,糖尿病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生率逐渐提升,呈现出了年轻化的态势。在发生之后经常会诱发心脑血管功能性的障碍问题,而足坏疽属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之后,下肢区域的血流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血管组织出现缺血与坏死的问题,对其产生影响。在此情况下,下文对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合理的分析外周血管支架方式的应用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65~89岁,平均(72.33±1.88)岁,男26例(占46.4%),女30例(占53.6%)例。纳入标准:在检查之后符合诊断要求。排除标准:对这次研究中的内容有反对意见。
1.2 方法
在实际治疗工作中要求开展血管状况的分析工作,合理的采用血管造影方式进行引导,将6F动脉鞘管导管设备合理的设置在栓塞位置,注射肝素3000 U,合理的开展抗凝工作,然后使用导丝进行处理,在其中放置功能较多的溶栓类型导管设备,然后注入800万U的尿激酶,使用的时间为20分钟,使用动脉鞘类型的造影方式,针对血管的情况进行详细的监督,了解有没有一定的狭窄改善,然后采用球囊对其进行合理的扩张处理。之后还要进行造影处理,明确具体的血管情况,如果发现狭窄问题,就要进行外周血管支架的设置,成功设置以后,应再次开展造影活动,待血管处于通畅状态之后,完成具体的治疗工作。
1.3 疗效判定指标
记录造影血流与血管内径的数据信息,合理的开展研究活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之后的各种数据优于治疗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在糖尿病发生之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足坏疽相关并发症十分常见,应予以一定的重视,在治疗期间合理选择先进的方式进行干预。上文对外周血管支架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足坏疽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治疗之后的各种数据信息优于治疗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此类方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血管的实际情况,正确的选取血管之内的治疗方式,主要含括血管之内的球囊扩充方式、将支架应用其中的方法、激光消融的方式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闭塞的血管有所扩充,利用球囊的形式更好的在内膜组织之下的血管区域进行成形处理,保证相关支架的支持下,提升血管之内的血流通畅性。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用导丝的形式进行动脉腔的处理,在内膜组织之下进行血管方面的成形处理,合理的在其中设计自膨类型的支架结构,保证可以利用扩充血管的方式,加快血流的速度,并形成足坏疽的良好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下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足坏疽合并症治疗的工作中,使用相关的外周血管支架方式,有助于提升治疗工作的可行性,促使各种指标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着很好的推广优势,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朱 伟.介入溶栓治疗在外周动脉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4).
[2] 申东峰,王宝山.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0).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