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朱达伟
摘要: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少吃苦、少走弯路,能够走上更加顺畅的人生道路。然而,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的抗压能力下降,不利于孩子更好地面对挫折。实践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在幼儿阶段进行挫折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结合幼儿挫折教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对幼儿挫折教育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 挫折 教育
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家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人们发现,当外部条件越来越好时,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却没有呈现正向增长趋势,一些孩子甚至因为一些小的刺激而出现了极端的行为。这种现象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做出一种选择,即在幼儿教育阶段引入挫折教育,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本文将结合幼儿挫折教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对幼儿挫折教育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幼儿挫折教育提供一些方法。
一、幼儿挫折教育概述
(一)幼儿挫折教育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亚当斯首次提出了挫折教育理念。此后,学者们就挫折教育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从概念上看,学者们普遍认可挫折教育是能够帮助人类在面对挫折情绪时,最短时间恢复理智,重新恢复正确对待困难的勇气和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幼儿挫折教育则是专为幼儿设立的,在充分考量幼儿心理、行为及家庭环境、外部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现实挫折,通过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幼儿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情绪教育课程。
(二)幼儿挫折教育的意义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让幼儿接受挫折教育,不仅能够使幼儿树立积极面对困难和未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让幼儿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练就较强的心理素质,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幼儿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让幼儿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困难,正确对待人生的种种挑战,学会迎难而上。另外,挫折教育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领会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道理,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更加心平气和地接受,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影响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因素
(一)幼儿自身因素
从主体因素来看,人类的婴儿不像自然界其他动物的“婴儿”,他没有尖牙利齿,没有坚硬外壳,出生后很久才能直立行走,需要看护的时间很长,对抚养人的依赖很明显。婴儿的这种特点,决定了他们极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挫折。无论第一次入园,还是首次与家人分离,都让他们很容易陷入一种焦躁的挫折情绪中。
从沟通能力上讲,沟通能力越差的幼儿越缺乏抗挫折能力。他们不能及時地将内心的情绪释放出去,也找不到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很容易陷入一种不快乐的情绪中。从幼儿体质的角度来讲,身体越健康的幼儿,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就越强,越能以一种乐观的情绪去面对新的挑战。从幼儿自信心与安全感的角度来讲,从家庭成员中得到的关心越多的幼儿,对自我的认识度越高,安全感越强,越容易融入新的环境,形成抗挫折能力。
(二)环境因素
从客体因素来看,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是决定其作为人的社会性养成的重要因素。让幼儿在脱离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成长,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只有置身于外部环境,幼儿才能够真正地健康成长。
著名学者叶澜把影响幼儿成长的环境划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两种:大环境指的是幼儿的国家、民族和所处的时代;小环境的范围明显缩小,指的是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例如家庭、学校和居民区。从小环境看,对幼儿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的人,就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养成。
三、幼儿阶段挫折教育的方法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负面信息会让幼儿体验到挫折感。比如,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不良行为、家庭意外事故的发生(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都会使幼儿体验到挫折感。另外,在幼儿园里,教师偏心、管制多、批评多、不民主也会引起幼儿痛苦、畏惧、无助等负面情绪,从而使幼儿产生挫折感。
幼儿思维发育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他们的认识更多来源于事物的外部形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挫折,使幼儿形成对挫折的认识。这种认识建立在成年人引导的基础上,幼儿需要在反复的体验和直观的印象中去感知,知道挫折与成长相伴,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
教师和家长在引导幼儿认识挫折的过程中,需要以事实为依据,正视生活中的各类小问题,让幼儿看到成人面对挫折的态度,在言传身教中使幼儿自然地形成自己对挫折的认识。要引导幼儿主动寻找问题根源,克服因为对困难的畏惧而产生的退缩心理,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如何处理受挫的情绪,感受到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二)创设困难情境对幼儿进行挫折锻炼
幼儿抗挫能力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有些孩子抗挫能力较好,遇到问题会试着解决,例如: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时,会主动地寻找争议的原因,并在沟通的过程中慢慢地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是更多的孩子遇到问题时可能会不知所措,或者以不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令人沮丧的结果,使幼儿产生挫折感,对许多活动望而却步。在幼儿时期,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仍需要他人的协助。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困难情境,帮助幼儿进行抗压训练,从而实现对幼儿的挫折教育。在困难情境选择上,建议选择难度和范围稍大一些的情境,这样能够给幼儿更加直观的印象。比如引导幼儿进行急救类的集体游戏,引导幼儿完成伤员转移、限时急救等动作,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思考,主动摸索着解决问题。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了团队协作,在感受生活挫折的同时,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解决问题。
鉴于幼儿认知的不成熟性,教师需要细心观察,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加强正面心理暗示,让幼儿认识到这些挫折是可以接受和解决的,挫折没有那么可怕,从而达到挫折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家园合作交流
幼儿的教育和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及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对于幼儿挫折教育而言,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社会、家庭及幼儿园三者联合,幼儿挫折教育的效果才会最大化。因此,在进行幼儿挫折教育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意识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迫切性,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挫折教育中来。幼儿园与家庭双向的挫折训练环境,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坚强,培养直面挫折的勇气,坦然面对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地与教师互动,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的小环境中去感受挫折,逐步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独立的人格,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快乐成长。
综上所述,在幼儿阶段开展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只有家园合作交流、共同努力,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让幼儿正视挫折,培养幼儿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知世界的挑战。让幼儿懂得以乐观的心态去认真生活,帮助他们在心智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培养起健全独立的人格,正是幼儿挫折教育的真意,也是教育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