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舞蹈的来源及意义
摘 要:来自民间的原始舞蹈充分展示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劳动状况、生产和生活。原生态舞蹈属于一种民间原创的文化艺术特征,同时也为现代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素材。随着各类原生态舞蹈作品逐渐进入观众视线,本文对原生态舞蹈进行分析,得到其定义与特点,了解原生态舞蹈的创作源泉,最后进一步探究原生态舞蹈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民间;文化
1 原生态舞蹈的定义
原生态舞蹈的定义与特点:
存在于民间的原生态舞蹈,在现代化潮流趋势下并未受到过多的干扰和转变,因此成为植根于中华大地璀璨文明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它由普通民众负载,不由艺术家处理和改变,并且在民间仪式或民间活动中传承,是存在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场所中,民众自发参与进来的而不是帶有演出或者商业性质的艺术,它并不存在类似古典舞一样程式化的语言,而是具有明显的大众性与随意性。原生态舞蹈有以下较为显著的特点:
第一,生命的自然性。在原生态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仪式舞蹈,它们反映了人们向神灵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舞蹈大潮推进,很多元素在不断发展与革新中形成了一种融合,对技巧方面更为注重,而原生态舞蹈是对一个民族特性的高度凝结,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着一种民族精神。
第二,生活化的体现。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离不开原生态舞蹈,原生态舞蹈属于一种大众化的表达形式,以民间生活为基础,用舞蹈表达人民生活的需要。与此同时,也会将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美好情感表现出来。例如,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一些规模较大的寨子中出现的《迎客踩堂舞》,台湾高山省高山族排湾人《纺纱舞》等舞蹈,都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第三,仪式化的体现。生命是仪式舞蹈的主题,舞蹈程序动作中带有宗教感情,促使人们虔诚的心理从舞蹈步伐中充分相信神灵对生命的保护。例如萨满教中古老的文化信仰以及“万物有灵论”,都是一种仪式化的体现。伴随社会发展,人们扮演的角色从被动逐渐转变主动,他们从顺应世界转变为想要统治世界,一旦这种想法开始萌芽,进而愈演愈烈时,仪式化舞蹈便开始发展,这种舞蹈可以直接感受到这个文化的灵魂,也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第四,图腾崇拜性。图腾是原始氏族和部落群体的标记和象征,它具有本民族文化元素的意义、民族灵魂的源泉和人性的本质。原生态舞蹈就是表现图腾崇拜,或是能代表本民族特有文化的动物的肢体语言作为图腾符号的表现,因此获得群体认同的标记性,满足和实现社会性集体意识和归属心理。直到现在,仍旧在一些地区可以看到一些扮相如神灵的仪式。
2 原生态舞蹈的创作源泉
2.1 宗教礼仪
从“原生态舞蹈”的发展轨迹和长期遗留下来的舞蹈行为,多来源于祭祀活动中对神祇的崇拜,还有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人们为着共同的需求,让这种形式的原生态舞蹈逐渐成为一种“规矩”,即习俗,流传在几乎所有从事农耕的广大民众的生活中。一些自然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用于祭祀仪式中的舞蹈行为,来源于舞者因本身对宗教与神灵有着信仰与虔诚之心,所以在演出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情感和惯性的姿势,另一种借助了祭祀的法器,更直观地展现了舞蹈本身的宗教性。
2.2 生活习俗
长期生活于同一地区的群体或民族,会在各种生活习俗、礼仪、风尚等方面形成共识与行为,即所谓的“风俗”或“习俗”。一些民族地区由于生活习惯、信仰、生产方式相似,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出现了较为相近的情况。例如,汉族春节的“社火”、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都是为了让众神高兴,让民间拥有幸福生活,收获丰收。与此同时,广大民众也借此享受一年辛劳后的难得愉悦。
2.3 节庆劳动
失去劳动场所和土地的人们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不得不发掘出自身所长,借此来维持生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原有的工具进行敲打,利用发出的声响创造音乐,根据劳动的肢体创造舞蹈,出现了用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表演者。当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条件逐渐满足,土地、工具已经普遍存有时,精神生活的需求开始发展,人们开始利用音乐、舞蹈等各种文艺形式,盼望更大的收成,为美好生活祈求好的兆头。后来出现的“娱乐性舞蹈”就是人们通过自身手舞足蹈寻求欢乐,或通过耳目感官观赏他人歌舞而从中获取愉悦。例如,篝火晚会就是一种民族凝结、向心力的体现。
3 原生态舞蹈的存在意义
3.1 保留传统文化的特色与本质
当人们突然在一个时期开始将视线转到原生态文化的艺术魅力时,就会发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吸引,我们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在人们逐渐的漠视中悄然无息地消失。我们与原生态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就像我们即使曾经对农耕时代并不陌生,却也无法体会领略真正的原生态风味,无法体验到其独有的质朴和丰富的内涵。就连土生土长的人民,对原生态舞蹈的了解都是片面的,所以才出现了明显的群体审美偏差。原生态舞蹈只有存在,才能保护一个地区真正的特色与本质,才能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下保存人们心中那一抹原汁原味。
3.2 保护文化生存空间
随着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外来事物的入侵,原生态舞蹈文化空间受到了一定的威胁。例如,永盛牛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使某种类型的舞蹈文化受到保护,更是对该文化所依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云南印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并且得到大众青睐的原因,就是在各种舞蹈形式相继出现的时代,《云南印象》歌舞来源于云南本土生活,将原始的道具搬到舞台上进行背景渲染,我们可以从舞蹈中看到祖先们曾经的生活状况,也可以追溯过去,体会最本质的味道,这是最自然而又最真实的,在对比之中,我们也品味到中华民族人的时代进化。原生态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是历史的必然,但原生态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更是一种对人类本身的保护。
3.3 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提供素材
原生态舞蹈中的一些伴奏风格、道具选用、舞姿形象都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提供了素材,起到了必不可少的奠基作用。中国民族民间舞大多都是将民众在劳动中的舞姿动作以及劳作状态作为一定的材料。“艺术来源于民间”,也就是原生态文化。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保留,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保留起到了奠基作用,原生态舞蹈的保留使得民族民间舞的素材更加丰富,表演形式更加多样,推动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后续发展。
3.4 传播传统文化,发挥社会功能
当然,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出现在庙会、各大小比赛中的一些原生态形式表演。原生态舞蹈逐渐走向舞台,电视台通过对节目进行录像,并请专业人士剪辑、拼接与修改,这不仅保存了舞蹈文化,也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足不出户看到经典的原生态舞蹈作品。除此之外,原生态舞蹈借助宣传平台,进一步打开了走向外界的大门,央视《中国报道》还对原生态系列进行了展播。原生态舞蹈文化通过传播其自身的文化,实现了它本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的传承与发展,让原生态舞蹈走进人们的视野,也在整个舞蹈文化领域版图中刻下举足轻重的一笔。
4 结语
原生态舞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原生态舞蹈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被人们接受。原生态舞蹈在中国舞蹈艺术殿堂中散发着闪耀的光辉,充分展示出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底蕴,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崇拜。原生态并不是真正的“原生态”,而是保存着原有的民众性、自然性,在发展中仍能发挥其重要价值。原生态舞蹈的出现与存在极大地推动了整个舞蹈历史文化的进程,其价值不可估量,继承中有借鉴,发展中有创新,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晓晗.浅谈原生态民间舞蹈挖掘保护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4(3):197-198.
[2] 马力.原生态舞蹈的文化内涵分析[J].史教资料(下),2010(8).
[3] 石钧尹.谈原生态舞蹈的文化意义[J].成长之路,2010.
[4] 巫允明.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5] 吴海建,冷艳.谈原生态舞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原始素材保留中的作用[J].大江周刊(论坛),2011(12).
作者简介:李好(1997—),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艺术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从事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