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夏义云
【摘要】中学生是一个心理问题多发的群体,这不仅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同时也受到家长、社会等的积极关注。很多心理学学者、教育学者及有关政府部门都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谋划策。而与中学生心理直接碰撞的班主任则处在第一线,要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不容置疑,也迫不及待。
【关键词】班主任 中学生 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得到国家和社会以及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在重视的同时,我们在实际中确实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学生约有25%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诸如自卑、自私、偷窃、厌学、逃学等,有的有逆反心理以及轻微的犯罪倾向等。这些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要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出谋划策。作为中学生的班主任,除了正常的教学以外,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一、为何要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今知识经济和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健康的心理会有效促进素质的培养,而不健康的心理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
2、心理健康是适应社会的前提
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对自己的认识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但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被注意到,没有进行有效的疏导。中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认识这些问题或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将导致他们无法适应社会,而人又是必将走入社会的。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使走入社会,也无法适应社会,无法融入社会,无法接受社会的变化和一些不可预期的情况。
3、心理健康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学生来说,健康已不仅仅是身体的正常发育,它还包括心理健康。中学生阶段是身体,也是心理发展最快而又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人格和较为固定的心理品质,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甚至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健康的心理无疑是有益的,但如果形成不良的人格或性格品质,对于中学生来说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1、我实在不想学了,拿个毕业证就回家吧
当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用一些不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心理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疲惫。有些老师过于追求让学生解决高难度的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的能力差;频繁的考试并过于重视分数,让学生觉得自己整天活在考试中,一方面容易让学生形成考试疲惫,另一方面会形成考试焦虑。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因不堪学习重负而选择放弃。
2、怎么每个人都不喜欢我
有一些学生,时常遭到冷落或孤立。他无法为同学所接纳,游离于班集体之外,他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让同学认可自己,迫切希望自己能成为班集体的一员,能为同学所接受。还有一些学生,似乎觉得每一个老师都在找自己的麻烦,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坏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时不时闹出点矛盾,让他与老师的关系简直是每况愈下,不可收拾。与同学、老师的不良人际关系,甚至让这些学生在家里也无法沟通。同学到家长耳边告状,老师到家里家访,这些带来的后果有时会变成家长对自己的无奈甚至是责骂与体罚。让他们觉得自己走到哪都是不受欢迎的人,不由得感叹,为何每一个人都不喜欢自己啊?
3、她(他)好像对我有好感,我该怎么办?
中学时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情感麻烦多的时期。这时,他们已经有了情感的萌动。
青春期,他们通常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大多数学生对于异性对自己有了好感,或自己对异性有了好感时,通常会选择回避或暗藏在自己心底,即暗恋。暗恋常常会导致压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现象的出现。
三、班主任针对这些心理问题该做些什么
班主任对中学生来说,是校方与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他是学生心灵成长旅途中的领路人,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而不仅仅是学生在文化知识上的传授者。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时时关注,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和榜样作用,感化学生心灵,让其健康成长。具体来说:
1、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
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灵成长中的地位是家庭和社会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他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对学生的了解全面而深入,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多与学生交心,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和学生交流,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洞察学生的心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2、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呆的时间最长的集体。塑造良好的班风,对学生心理成长非常有效。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可以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他们相互帮助,让所有的学生,特别是一些与班集体疏远的学生感到自己被关注,感受到自己属于这个班集体,从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3、班主任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融合剂
个别学生无法融入班集体,似乎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班主任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促进班集体对这些学生的接受,充当他们之间的调解员,感化学生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接受别人的缺点,同时也要克服自己的缺陷主动融入集体中去。
学生心理的成长也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的责任。有些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家长的状况,充当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4、以一颗诚挚的心对待学生
班主任工作重在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要常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增强自我接受程度。同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的学生。
5、多开展集体活动
适时开展一些班集体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促进学习。
活动中,可以释放学生积淀已久的压抑;可以使学生相互沟通,消除他们间的隔阂,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活动还可以帮助组织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它。
6、建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有些学生可能擅长于用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面谈时的尴尬,也可以将一些难以启齿的话题表达出来。悄悄话热线信箱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7、设立心理咨询室
现在有很多中学都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老师与班主任交流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例如学会倾听、对学生说出的话坚持保密原则、尊重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等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到咨询室找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心理辅导。
四、结语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形形色色、程度不一,其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学业;中学生阶段是学习、生活、心理,更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地对待他们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问题,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它,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
②《教育文摘周报》,2003
③《心理健康教育》,2008
(作者单位:肥西县紫蓬中心学校)
责编:姚少宝
【摘要】中学生是一个心理问题多发的群体,这不仅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同时也受到家长、社会等的积极关注。很多心理学学者、教育学者及有关政府部门都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谋划策。而与中学生心理直接碰撞的班主任则处在第一线,要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不容置疑,也迫不及待。
【关键词】班主任 中学生 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得到国家和社会以及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在重视的同时,我们在实际中确实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学生约有25%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诸如自卑、自私、偷窃、厌学、逃学等,有的有逆反心理以及轻微的犯罪倾向等。这些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要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出谋划策。作为中学生的班主任,除了正常的教学以外,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一、为何要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今知识经济和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健康的心理会有效促进素质的培养,而不健康的心理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
2、心理健康是适应社会的前提
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对自己的认识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但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被注意到,没有进行有效的疏导。中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认识这些问题或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将导致他们无法适应社会,而人又是必将走入社会的。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使走入社会,也无法适应社会,无法融入社会,无法接受社会的变化和一些不可预期的情况。
3、心理健康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学生来说,健康已不仅仅是身体的正常发育,它还包括心理健康。中学生阶段是身体,也是心理发展最快而又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人格和较为固定的心理品质,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甚至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健康的心理无疑是有益的,但如果形成不良的人格或性格品质,对于中学生来说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1、我实在不想学了,拿个毕业证就回家吧
当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用一些不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心理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疲惫。有些老师过于追求让学生解决高难度的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的能力差;频繁的考试并过于重视分数,让学生觉得自己整天活在考试中,一方面容易让学生形成考试疲惫,另一方面会形成考试焦虑。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因不堪学习重负而选择放弃。
2、怎么每个人都不喜欢我
有一些学生,时常遭到冷落或孤立。他无法为同学所接纳,游离于班集体之外,他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让同学认可自己,迫切希望自己能成为班集体的一员,能为同学所接受。还有一些学生,似乎觉得每一个老师都在找自己的麻烦,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坏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时不时闹出点矛盾,让他与老师的关系简直是每况愈下,不可收拾。与同学、老师的不良人际关系,甚至让这些学生在家里也无法沟通。同学到家长耳边告状,老师到家里家访,这些带来的后果有时会变成家长对自己的无奈甚至是责骂与体罚。让他们觉得自己走到哪都是不受欢迎的人,不由得感叹,为何每一个人都不喜欢自己啊?
3、她(他)好像对我有好感,我该怎么办?
中学时期,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情感麻烦多的时期。这时,他们已经有了情感的萌动。
青春期,他们通常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大多数学生对于异性对自己有了好感,或自己对异性有了好感时,通常会选择回避或暗藏在自己心底,即暗恋。暗恋常常会导致压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现象的出现。
三、班主任针对这些心理问题该做些什么
班主任对中学生来说,是校方与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他是学生心灵成长旅途中的领路人,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而不仅仅是学生在文化知识上的传授者。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时时关注,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和榜样作用,感化学生心灵,让其健康成长。具体来说:
1、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
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灵成长中的地位是家庭和社会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他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对学生的了解全面而深入,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多与学生交心,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和学生交流,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洞察学生的心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2、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呆的时间最长的集体。塑造良好的班风,对学生心理成长非常有效。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可以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他们相互帮助,让所有的学生,特别是一些与班集体疏远的学生感到自己被关注,感受到自己属于这个班集体,从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3、班主任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融合剂
个别学生无法融入班集体,似乎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班主任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促进班集体对这些学生的接受,充当他们之间的调解员,感化学生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接受别人的缺点,同时也要克服自己的缺陷主动融入集体中去。
学生心理的成长也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的责任。有些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家长的状况,充当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4、以一颗诚挚的心对待学生
班主任工作重在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要常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增强自我接受程度。同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的学生。
5、多开展集体活动
适时开展一些班集体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促进学习。
活动中,可以释放学生积淀已久的压抑;可以使学生相互沟通,消除他们间的隔阂,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活动还可以帮助组织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它。
6、建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有些学生可能擅长于用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面谈时的尴尬,也可以将一些难以启齿的话题表达出来。悄悄话热线信箱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7、设立心理咨询室
现在有很多中学都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老师与班主任交流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例如学会倾听、对学生说出的话坚持保密原则、尊重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等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到咨询室找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心理辅导。
四、结语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形形色色、程度不一,其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学业;中学生阶段是学习、生活、心理,更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地对待他们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问题,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它,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
②《教育文摘周报》,2003
③《心理健康教育》,2008
(作者单位:肥西县紫蓬中心学校)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