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移动支付在农村推广应用
俞丽霞 刘紫薇 蔡玉琳 兰宁 柳燕奇
【摘? ?要】 移动支付由于其便利性和可获得性,有助于推广基础金融服务的应用,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普惠金融的最优发展渠道和手段。由于认可度不高、相关条件相对落后,普惠金融在农村的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与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本文以数字普惠金融为视角切入,探究移动支付在我国农村的推广应用问题,以期为普惠金融在农村推进探索可能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移动支付;农村地区
1? 引言
自《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来,普惠金融的推进效果日益显著,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并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自身的便利性等优势,移动支付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并在日常的支付手段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农村,由于受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相关条件相对落后,普惠金融的推进过程中相关问题与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本文以数字普惠金融为视角切入,探究移动支付在我国农村的推广应用问题,以期为普惠金融在农村推进探索可能的实现途径。
移动支付能够提高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推广基础金融服务的应用,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其是普惠金融的最优发展渠道和手段。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为了配合移动支付的推广,不断推出更为人性化、便利、快捷的移动终端金融服务操作平台和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移动支付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也能降低基础金融服务相关的成本。国内学者对我国金融普惠实践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外部环境和相关制度因素等的约束,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受到限制,当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如何解决金融普惠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推广普惠政策,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1]。
2? 普惠金融与移动支付在农村发展现状
世界银行将普惠金融界定为“在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群体都有权使用一整套价格合适、方便获取的优质金融服务”,在我国普惠金融以小微企业、落后地区及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微型金融、小额信贷等多样化的服务形式为客户提供成本较低的高质量金融服务。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度竞争的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其发展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然而发展水平总体有待提高。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当前的特性主要包括:多元化的参与主体、逐步增长的信贷需求以及不断扩大的覆盖面等。从需求侧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用户的证券交易、汇兑、保险、结算等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但是储蓄服务仍然是农村普惠金融的主要需求。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通过手机、PC等移动终端设备实现支付、转账等业务的一种金融手段。移动支付能够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的金融服务。作为新兴的一种便利的金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在我国当前的金融服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其便利性和可获得性,能够提高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推广基础金融服务的应用,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普惠金融的最优发展渠道和手段。近年来,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呈现形式多元化、运营模式多样化和覆盖面扩大的局面,发展态势较好,能够较好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
3? 普惠金融与移动支付在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移动支付在农村的整体普及率较低,且地方内部发展失衡。总体而言,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认知度不高,普及率较低,现金支付等传统支付手段在农村地区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传统支付手段仍然在客户群中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在应用。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如县区、镇上等地区,移动支付的发展态势较好,普及率相对较高,但是那些较为落后的、偏远的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使用条件不足,极少被客户使用[2]。
其次,移动支付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国农村地区,老一辈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用户对移动支付的认识不足,只有年轻一代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用户则较多使用移动支付。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年轻一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用户占比低,农村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体,导致市场上仍然以现金作为主要支付手段,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
最后,农村金融机构过于依赖政策,对农村地区的特色需求自主调研不足。在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相关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移动支付推广应用工作更多的是因为政策性要求,在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举措较为被动,向市场推出的金融服务缺乏新意。而且相关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实际需求关注不足,对农村地区的特色需求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主动性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村用户的真实需求。
4? 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移动支付在农村推广应用的建议
4.1? 加大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推广和宣传力度
由于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认知度不高,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如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宣传手段向农村用户宣传移动支付的内涵与优点,对移动支付的服务保障进行讲解,以加强其在农村地区的认知度。此外,还可以依托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通过拉横幅、写标语等在农村较为容易被接受且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渗透性宣传。最后,农村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与第三方合作,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优惠的方式来激励农村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以推广移动支付的应用。优惠的方式可以是提供现金红包、支付金额满减、支付金额随机立减、推荐新用户得红包等具有直观激励的优惠手段。
4.2?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优化监管体系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当针对移动支付各个参与主体从立法角度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业务操作,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确保市场有序运行。制定移动支付相关的监管制度,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责任,借助数字金融大数据监测,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制度,利用模型对风险进行监督,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和应对。
4.3? 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充分挖掘用户实际需求
构建农村移动支付服务平台,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员工培训,使得工作人员对移动支付业务熟悉,能够为用户进行无歧义解说,确保移动支付相关操作流程规范、安全。加大力度对农村地区的特色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充分挖掘用户实际需求。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刺激等手段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开展调研工作,出台相关人才政策、鼓励引进人才,加大创新奖励力度,调动其主动性,为移动支付在农村推广应用注入新鲜血液[3]。
5? 结论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并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自身的便利性等优势,移动支付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并在日常的支付手段中占据重要地位。移动支付能够提高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推广基础金融服务的应用,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普惠金融的最优发展渠道和手段。然而,由于认可度不高、相关条件相对落后,普惠金融在农村的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与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移动支付在农村的整体普及率较低,且地方内部发展失衡;移动支付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有效需求不足;农村金融机构过于依赖政策,对农村地区的特色需求自主調研不足。可以通过:加大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优化监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充分挖掘用户实际需求等手段推进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移动支付在农村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尹振涛,舒凯彤.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模式、问题与对策[J].经 济纵横,2016? (01):103-107.
[2] 王棋琦.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5,(07): 55-58.
[3] 周小琪.农村金融生态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及优化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6):102-104.
(编辑: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