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运用中的问题与思考

    黄振余

    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全国各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的使用也陆续启动。笔者通过深入一线调研与听课,发现当前有些教师对普通高中(以下简称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研究与运用,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距离,与教材的编写思想有偏离。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蓝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是联系课程标准的纽带,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桥梁。下面,笔者针对课程教学中有关教材运用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与教师们一起探讨。

    ● 存在的问题

    1.在旧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使用教材

    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没有很好的领悟,仍然是在旧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使用教材,这就是所谓的“新教材,旧教法”现象。这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是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只重视对教材中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内容进行处理:课程教学偏重学科专业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常用软件功能及其操作环节的介绍与识记,轻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

    2.照本宣科,机械地使用教材

    在没有领会课标精神和要求的前提下,部分教师对“怎样在教学中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贯彻新课程理念”“准确、均衡地处理三维目标”普遍感到找不到着力点,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忽视课标要求,没有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及其精神,照本宣科,机械地使用教材。例如,《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章有《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及作用》和《剖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两小节。在教材中,这两节是以Visual Basic语言程序为例来说明。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认识(计算机处理信息)基本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用了很多时间讲解教材中所列Visual Basic程序语句的语法规则,这与课标中所要求的有偏离,也与教材中要求学生通过探究“了解程序中各语句的作用”不符。

    3.组织教学存在困难

    众所周知,课标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是非零起点的,而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每周又只有一到两个课时,虽然这与教学内容的高容量、教学目标的高要求存在矛盾;新课标和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实际能力之间存在落差;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新课程实施所要求的也不匹配。这些因素都使得教师组织教学存在困难。

    ● 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实施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媒介或桥梁。教材价值的挖掘与拓展,需要教师的创造力。教师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渗透教学设计的思想,并在切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自身在教学设计中的创造力,实现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挖掘或拓展教材的价值。

    1.领会新课改精神,树立新课程教学思想

    领会新课改精神,树立新课程教学思想,是正确运用教材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前提。2017年版的课程標准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为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从强调三维目标走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其根本目的是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结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一本”,从“一节一课时”到“跨章节融合的项目式学习”,为师生留下了参与创造的空间。在新课程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领会教材编写思想、保证教材核心内容及其编写意图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适当地补充教学内容,变更教学顺序,更换呈现方式,避免在教材使用上照本宣科。

    2.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教材是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施设计,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案例可能会受到时效性、地域性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将教材内容与当时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与实践紧密联系,实现对教材的灵活使用。

    (1)以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为背景

    例如,在讲授《信息及其特征》(高中新版教材《必修1 数据与计算》)内容时,可以香港的“修例”风波为背景,讲述当时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借各类网络社交网站平台散布的各类虚假信息,创设主题项目“雾里看花,给我一双慧眼——识别真假信息”。又如,结合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网络上传播的各类谣言,可以创设“正本清源,为决战疫情助力——信息及其特征”主题项目及其情境。在主题项目情境下,可以把信息、信息的传播途径、信息的外在的重要特征等知识点都融入其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节学习内容,增强信息辨别能力。

    (2)以文化生活为背景

    校园是每个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校园的一草一木,师生学习、生活、文化体艺活动的一点一滴,积淀浓厚的校园文化,都为提炼或者挖掘主题情境提供了源泉。当课程教学的主题渗透了校园文化元素,主题就会鲜活、生动且亲切。例如,网站开发(高中原《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原课程内容标准是:知道www、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动态网页的概念,能解释其工作过程;能够根据表达任务的需求,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动态网页;通过开发实践,学会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等。网站是网络世界的信息“社区”平台,因此,相关网站课程内容的主题的创设范围也非常广泛,可以是《构筑网上校园——网站设计》《昨日校园印痕——网页的制作》《毕业留言:挥之不去,校园的“百叶榕”——网页的制作》等。

    又如,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因此,当地的风土人情、语言、建筑、历史、建设成就等,都可以成为课程教学主题情境挖掘的素材。优秀地方文化或中华文化素材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相结合,会使课程教学主题情境大放异彩。同样是涉及多媒体作品制作、网站建设等课程内容,可以创设的主题有:《虎门销烟启思录》《客家风情》《东莞端午:龙舟精神,龙舟情》等。

    高中新版教材《选择性必修2 网络基础》给出的主题项目范例《分析校园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硬件组成》《校园通信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实验》《体验构建家庭网络安全环境的技术与方法》,也体现了以上教材运用上的思路。

    (3)以当地社会经济生活为背景

    例如,原高中《数据管理技术(选修4)》第二章《构建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当今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较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和提供非过程性语言等优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实例,也有许多与关系数据库结构或者数据处理原理相类似的实践。例如,东莞许多大型超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商品,超市中同一个货架里一般放的是同类型的商品,而且它们是先按照商品种类摆放,然后按品牌种类来摆放,分门别类,横纵分明。一排排的货架就像是一张二维表,货架上的商品就是二维表上的内容。因此,可以据此创设这样的主题:《创业秘笈:构建虚拟“家乐福”超市——构建关系数据库》《解密“麦德龙”超市商品管理系统——构建关系数据库》《为“国美”电器超市商品安一个“家”——构建关系数据库》等。高中新版教材《选择性必修3 数据管理与分析》则直接给出了主题项目范例《中学生膳食和运动习惯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调查》《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数据建模》《体验电子商务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新技术应用》等。

    总之,我们在通过创设主题情境的方式,实现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时,创设的主题要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要紧扣教材内容,要符合科学性,要从本地本校出发切合学生实际,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要体现人文性与艺术性,要体现积极健康的信息文化等。

    3.活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是模块化的,即使是同一模块的内容,往往也是离散型的、程式化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在教学实施的编排顺序上,具有很大的再创造空间。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活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1)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调整教学顺序

    课程标准给出的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宏观框架、必学内容和学习标准,在此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结构,而且是非零起点的。各地各校的学生的实际差异性大,这就要求基于教材的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调整教学组织顺序。因为根据2017年版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还没有全面使用,在这里仍以旧版教材为例。例如,原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共有四节,前三节分别是:2.1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2.2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2.3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以东莞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例,高一学生来自不同学校,他们的网络知识与水平参差不齐,有许多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几乎为零,这部分学生学习2.2节的内容会比较困难。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的顺序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先讲2.3节,再讲2.2节。在课前,教师可以精选有关信息鉴别与评价的典型案例,在课中,再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其中穿插网络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并把上網操作的教学也融入其中,这样可以照顾到零起点的学生,为学习2.2节的内容做铺垫。又如,对高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修改2)各章节的编排顺序,教师在运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做适当的调整。还是以东莞为例,东莞有30%以上的高中生在选修模块选了该模块。虽然经过了必修模块的学习,但是从抽样调查和测试情况统计结果来看,对学习该模块所涉及的知识仍有40.7%的学生掌握较差。因此,可以把理论性较强的第三章《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的有关内容穿插到后两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和《声音、动画、视频的采集与加工》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这样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会更容易理解。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控制教学难度

    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教师的职能应由“传道授业”变为帮助学生“悟道得业”,强调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等。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素材或者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是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教学中应充分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课标为依据,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控制好教学难度。例如,原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3.1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共有三小节,它们是3.1.1《常见文本类型》、3.1.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和3.1.3《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的教学内容跟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活动课的形式,在收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文本信息的各种呈现方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总结常见文本类型、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方式、步骤、特点等。

    “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编写者往往要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需要,而教材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无论是学习基础、自身需求,还是生活环境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控制教学难度。例如,原高中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东莞有四分之一的镇区高中选择了这个模块,但该模块许多内容或者程序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相对镇区高中学生的基础会偏难,如该模块4.1节《用解析法设计程序》中的案例,据抽样调查可知,有许多学生对其中所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较容易的案例,适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当学生理解了其中的算法思想后,再适当增加难度。对该模块的大部分教材内容,都可以这样处理。

    笔者在分析了当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有关教材运用存在的问题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思考、建议,旨在抛砖引玉,研究好教材,运用好教材,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更多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领会课标精神,树立新课程教学思想,深入研究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地使用教材,采取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就能在问题中找到对策,在失败中迎来成功。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例谈基于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的

    郭静芬摘 要:高中地理的实践力教学是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但是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无法有效地通过一

  •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张锦龙高中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时期,语文作为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学科载体,是高中教学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