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深处创业
石玉亮
作为一名学校资助的汶川地震区学生,我毕业后成为一名数控操作技工,放弃了高薪工作,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平沟村,创办川荣家庭农场,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走出了一条在大山深处的创业创富之路。
求学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我就读的北川职业高中化为废墟,家里房倒屋塌。那个时候的我,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家园和校园,生活在惶恐、迷茫里,幸亏山东省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免费救助我到该校就读。一直担任机电班班长的我,毕业后在天津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一年半后,我又在四川德阳一家机械加工厂担任技术总监,工资涨了一大截。工作期间,敢于较真,坚决不做“差不多先生”,职业院校对我的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外面安逸的生活,并没有消除我对家乡的思念。2016年,我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选择在海拔1500米的大山深处创业。
奋斗
很多年轻人走出了大山,我兜兜转转,又走回山里,重新成了农民。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吃得饱不再是目标,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才是人们追求的新标准。2016年,我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创办了全镇第一个家庭农场——川荣农场。创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平沟村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又有本地土鸡品种,创业之初,我选择了生态土鸡养殖项目,一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遭受鸡瘟,2万只鸡严重亏损。
2017年我又尝试养殖生态黑猪,受养殖技术和市场双重影响,经营效果还是不理想。我一点一点地“啃”养殖专业知识,2018年在市农业局驻村农技员的帮助下,与绵阳市农科院、绵阳正大集团等单位合作,制订了科学的生态养殖方法。同时积极联系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部门,与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了生猪提质增效和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北川高山区贫困户生猪“户单元”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研究等课题。2020年,我还参加了绵阳市农业经理人培训班,提高了经营水平和市场把控能力。
吃百草、饮山泉、拱硒土,黑山猪是在青山绿水中自然放养出来的,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猪肉的品质,放养的黑山猪自然就“金贵”起来。同时,实施可视化养猪,在圈舍安装了摄像头,将黑山猪的养殖、加工、销售联网监控,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感受“看得见的健康”。2020年,在生猪市场受非洲猪瘟影响低迷的情况下,农场黑猪价格仍然看好,出栏生态黑猪达到1000头以上,实现产值240万元。
除了养殖黑猪,我还养土蜂,也就是中国本土的中华蜜蜂。平沟村位于群山环绕之中,山岭覆盖着繁茂的原始森林,无数野花四季开放,为蜜蜂养殖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条件。土蜂生活在无污染的山区森林里,蜜源是森林里的珍稀植物、野生药材和名贵古树,酿出的百花蜜营养丰富。此外,我还发展反季节蔬菜产业,引进种植台湾甜豆,种植面积10多亩。
担当
一个人富不算啥,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才算本事大。山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人大多上了年纪。我带领全村120多户农户,其中有47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一是组织90户普通村民、有养殖条件的30户贫困户,积极推广高山区以户为单元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带动群众致富。部分村民缺乏养殖经验,我就手把手地教,繁育猪崽、饲料加工等都要反复讲,现在已经培养了几个养猪能手。每户年均出栏15头,增收3万余元,仅此一项,就让贫困户实现了脱贫。二是针对平沟村海拔高、地域广等特点,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在反季节蔬菜种植方面,与绵阳东城蔬菜合作社合作,采取订单方式,在平沟村发展台湾甜豆,种植面积500多亩,每户年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在土蜂养殖方面,带动发展养殖大户18户,年产土蜂蜜近万斤,产值80万元,人均增收1100元。
六年来,我认真钻研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了品种提纯、新品种选育、生态放养、粪污处理等养殖技术。农场要发展、要走得远,必须走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路子。于是农场申请了“山顶人家”猪肉品牌。要让黑山猪附加值得到提升,不单要销售冷鲜肉,还要生产腊肉、腊肠、肉干等系列产品。2018年8月在绵阳开设了“山顶人家”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3处,销售土猪3500头、土蜂蜜4800多斤,帮助农户销售萝卜干、土鸡蛋、干竹笋、山野菜等,有效地带动全村中华蜂,本地猪、鸡等特色养殖,反季节蔬菜等产业的发展。
职业教育让我在废墟上站起来;技能培训让我掌握技能,致富家庭,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未来,川荣农场结合乡村旅游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生产古羌百花蜂蜜、北川老腊肉、生态土鸡等地方特色产品,我还想把这些优质农产品卖到德州,让帮助过我的德州人们也能吃到放心的农产品,感受到浓浓的羌族文化。★
(作者单位:四川省川荣家庭农场)
312250190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