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社会理想认同教育研究

孙溧
【内容摘要】从社会理想认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能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让他们从社会角度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社会理想认同 教育研究
所谓的社会理想认同,是指众人为了构建一个有天然活力、能持续发展的和谐公平社会而共同持有的价值。在这个价值观下,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尽自己的责任、持道德的操守。
目前我国的中学生个性比较自我、行事比较任性、心态比较叛逆,这使他们觉得自己难以融入社会,对社会理想不予认同,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对初中生的社会理想认同予以引导,让他们从社会角度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一、引导学生遵守法律
现行法律是社会理想认同的一个硬性支柱,如果人们有遵守法律的概念,那么社会就会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如果人人都不愿意遵守法律,那么整个社会的管理都会变得非常混乱。初中生由于是非观尚未形成,他们容易受到煽动性社会言论影响,偶尔会对现行法律表现得很不屑。部分学生因为家世良好,他们认为法律一点都不重要,自己的家庭背景比法律更管用,自己有需要,只要求助于自己的家庭就可以,法律约束不了家庭活动;有些学生的出身平平,他们感受得到社会阶级的差异,认为法律的存在就是有钱人的绿灯,所以这样的法律只是压迫贫穷人的工具,这样的学生也不会愿意自主遵守法律。
教师要从社会理想认同的角度让学生从宏观角度出发,向他们传达法律的健全是人心所向,是社会不可抗拒的潮流,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这个历史规律的坚定信念。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法律护我成长》这一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李天一”案件。李天一是未成年人,且具有家庭背景,他为什么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就能够了解到如果法律让李天一逃过制裁,那么法律将不再具有严肃性,那么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制裁李天一是人心所向,所以在判决过程中即使遇到重重阻碍,最终李天一还是受到法制最严厉的制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典型案例了解到法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有序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的社会理想认同时,学生就能理解到打法律擦边球的思想永远不会成为主流,它最终会被民主、文明的社会抛弃,学生就会重新认识法律的威严性,从而对自己的社会理想认同重新构建。
二、引导学生遵守公德
社会公德是社会理想认同的软性支柱,如果人们都愿意遵守社会公德,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温情而美好,如果人人都不愿意遵守社会公德,那么社会就会变得冰冷而难以被人们信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时,有时会觉得这些社会公德都是大道理,学生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听别人说教;有些学生则以社会现状为自己开脱,认为那么多人都不遵守社会公德,我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那我岂不是很吃亏?学生不愿意遵守社会公德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树立遵守公德的信念,教师要让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就要让学生树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社会公德信念,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沦为负面社会言论的附庸。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面对诱惑,要学会说“不”》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捡到东西,要不要归还原主的问题。学生开始热烈的讨论,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捡到的东西,东西不是自己的,当然要交还给原主;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捡到了东西,还要帮人保护,还要与人联系,自己也受到财物和精神上的损失,交还原主可以,但是原主必须要给予经济补偿;有些学生认为原主没有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是他们自己的失误,东西既然被自己捡到了就是自己的了。教师不可以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丢东西的人,你是否会保证自己绝对不丢东西?如果丢了一个小物件,可能你不在乎,那么如果你丢了一个大物件你是否会希望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事件发生的原因里发现问题。公德事件虽然不能从法律的角度看待,然而人人都不遵守公德,那么人人都不会有安全感。学生如果能从公德的构建看待社会理想认同,他们就会从自身安全的角度遵守属于自己的社会公德。
三、引导学生遵守伦理
社会伦理是社会理想认同的隐性支柱,如果人们愿意遵守共同的社会伦理,那么社会发展就会很稳定,如果人们没有社会沦理意识,人们就会试图挑战社会公德和社会法律。由于目前中学生的家庭社会构成比较简单,他们很少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义务,这使中学生的责任感比较缺失,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从学生的伦理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自己家庭的故事,有一名学生说到她的母亲很早死,父亲另娶了妻子还生了妹妹,每年父亲都带着妹妹去新家庭团聚而不带自己去,他感觉到自己非常孤单,他觉得自己非常恨父亲,永远不原谅父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通常父母不是完美无缺的人。父母因为受到社会影响、受到知识限制、受到欲望驱使,有时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他们在伦理上做得有亏,造成自己的亲人痛苦。然而,人是为自己而活的,正因为感受到这种痛苦,所以才更不应该受这种行为的影响,要自己去寻找一条更光明、更积极的生活道路,然后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自己遵守怎样的伦理才能让亲人感受到快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人与我的意识、自己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意识,学生对伦理问题的看待就会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学生拥有了自己的认知就不会认为伦理是虚无飘渺不需要重视的事物。
总结
从社会理想认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学生就会从社会的角度重新定义自己的三观,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文峰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与

    叶子旭摘要: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学生美术技巧的责任,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新意识。审美能力是学

  •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设计

    尹凯孔雪【摘要】思维导图作为现阶段逐渐被教师所接受的一种学习工具,以其表达能力强、结构清晰明了、适应力强而被教师逐渐使用,该工具可

  • 80年代纯文学期刊何以繁荣:以“

    内容摘要:在八十时代,以四大名旦为代表的纯文学期刊是文学的主阵地,作为文学传播环节的核心,连接起作者和读者的两端,在特殊的内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