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培育

徐芸
近年來,自媒体迅速兴起,逐渐取代传统信息媒体传播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重要媒介,自媒体传播的信息更易于被大学生阅读和接受,因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针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引发的价值多元、价值混乱和价值缺失而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使命。自媒体时代媒介基础的转变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提供了新机遇。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有效运用自媒体,传递社会正能量,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引领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构建。
一、自媒体时代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一)传播内容的生活化
旧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仅限于书本、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其传播内容过于教条化和模式化,对于思想活跃、追求独立和个性的大学生而言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抵触。而身处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自媒体时代,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主流媒体”的声音受到前所未有的干扰,每个人都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直接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相比之下,传统思政教育的理论说教显得枯燥无味,“点赞”、“任性”、“厉害了”等生动形象接地气的网络语言更易被青年人接受,越来越多贴近生活的APP软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传播内容更加生活化、口语化,因此,思政工作者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必须情系学生、与时俱进,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让价值观教育接地气、有新意。
(二)教育过程的平等化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因其具备的随时随地、每时每刻的强大传播机制,使得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以往以理论灌输为主的价值观教育已经很难为青年人所接受,教育者作为理论占有者的垄断地位受到强烈冲击,价值观的培育不再是“说服”与“被说服”的上下级关系,而成为“影响”与“选择”的平等交往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媒体影响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更为走心,具有更大的魅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网络身份的虚拟化
网络信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便捷,恰与大学生群体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相契合,这就使得大学生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被动接受教师或书本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放宽视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热点,自主地在自媒体上传递生活信息,表达个人观点,构建社交网络。这种交往和传播因网络身份的虚拟化而显得更加真实,内容也更加深刻和现实。
二、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由于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海量信息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极易被虚假不良信息煽动误导,从而出现价值取向的迷惘,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背道而驰。因此,提升大学生辨别媒介信息,抵御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影响着青年人价值观的形成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舆论生态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互联网已成为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大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社会舆论的“加速器和放大器”。自媒体的运用使得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变得唾手可得,这种碎片化的传播带来的后果是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价值观的相互冲击,所以这种情况下网络环境的监管缺失容易造成网络道德的失范,但是网络道德的失范具有隐蔽性,这种隐蔽性考验着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一些自媒体平台为了获取点击量,抓住大学生猎奇心理,不惜出卖职业道德,歪曲炒作热点,片面报道甚至虚假报道,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和认知力的发展带来极大伤害。
(二)自媒体的运用削弱了在传统模式下思政教育的作用
当下,自媒体的运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身在校园,放眼世界,另一方面则极大冲击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学生获取信息具有多样性、开放性,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主动权,弱化了教师传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花在电脑和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网络自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高校思政工作者教育学生时苦口婆心的劝导,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思想交锋,在网络思潮的冲刷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万物皆媒的新媒体环境向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自媒体时代引领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在自媒体得到普及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自呱呱坠地以来,就生活在网络世界里,他们是自媒体时代的数字原住民。因此,适应信息社会数字化时代的需要,提升自媒体传播下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就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引导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一)积极提升数字素养,让自媒体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将制定“互联网+”行动,“互联网+”第一次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随着智慧校园Is平台的推广,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积极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掌握自媒体语言艺术,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新范式,让自媒体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改变过去“一元”灌输的教育理念,实现多元、平等的对话,让理论的教育不再是庙堂之音,而应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学生思想话语的共通点,合理运用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让自媒体成为引导主流文化的传播阵地
自媒体时代的特征是内容多样化、参与平等性、主体交互性、信息共享性和潜在风险性,成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亚文化”。这种“带着体温的媒体”(手机媒体)甚至超越了传统媒体成为舆论生成的重要力量。因此,有效利用网络平台,使其成为引导主流文化的传播阵地,就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交付的现实答卷。
1.加大网络投入,提升传播影响力。一是着力推动建设涵盖院、系、班级的党团组织的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教育、实践、服务“一体化”传播平台,迅速占领理论宣传主阵地。二是整合高校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等多重媒体资源,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努力构建校园绿色网络体系,抵制“亚文化”的消极影响。如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自2015年以来,先后开通今日头条、一直播等自媒体平台,逐渐加大“两微一端”建设力度,将其打造为引导主流文化的新阵地。依托学院文化管理系新闻采编和制作专业,发掘各个系部的学生骨干,组建了学生记者团,由党委宣传部统一指导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致力于培养学生群体中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自媒体采编人才,形成院系两级相辅相促、全方位覆盖的网络传播体系。近一年来学院官方微信和微博粉丝数持续增长,两微端口传播力提升明显。2017年度我院微信运营水平在重庆市高职院校排行榜中位列第三,荣获“重庆教育最具影响力政务微信”“重庆教育十强政务微信(高职院校组)”称号,在弘扬主流价值观,构建“网上精神家园”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贴近校园生活,突出主流价值引领。校园自媒体平台必须贴近校园生活和师生,更要从文化建设的内容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引导舆论导向,传播校园正能量。一是建立榜样激励机制,挖掘校园励志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二是建立热点讨论机制,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养成独立思考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三是建立互助关怀机制,借助自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走出迷茫低谷。如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组织策划了《十九大在重艺》《名师系列报道》《重艺励志青年》《优秀毕业生报道》等多个专题,开展了“最美女教师”网络投票活动,以“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激励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价值功能得到充分实现;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抵制不良“校园贷”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举行“最美校园”才艺大赛,通过绘画、摄影、文学创作等等方式展示校园最美的一面,既为学生施展才艺提供了平台,又弘扬了校园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
(三)充分凝练学院资源,让自媒体成为提升高校形象文化的重要渠道
高校形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强调文化特色,精神文化强调学校个性。优良的校园形象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因此,利用自媒体传播技术整合图、文、视频等多种信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形式,激发大学生浓厚的参与热情,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实效。如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行以“友善”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新亮点,并且借助自媒体平台,使其成为提升学院形象文化的主渠道。一是在自媒体平台对各二级系部开展的“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日行一善”等活动进行报道,形成友爱和善、真诚包容的校风,培育良师益友、严爱相济的教风,带动正直善良、优雅进取的学风;二是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特点,设计了学院卡通形象,并在微信公众号中开展学院卡通形象征名活动,以大众投票等方式进行评选,赋予了学院形象新的时代特征,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三是借助互联网热点,在微信平台推出了根据网络红歌《成都》填词的校园歌曲《重艺》,歌词中承载了重艺精神和育人理念,清新通俗,被师生广为传唱,成为提升学院形象的文化产品;四是推进友善校园环境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和“厚德博艺,真诚求索”的校训在校园各个醒目位置随处可见,加强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非遗馆等一批教育场馆建设,打造校园友善环境及办公室友善文化,使校园环境的使用、审美、教育三大功能达到和谐统一。通过多种途径塑造并传播学校的品牌文化形象,增强学院形象文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话语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四)建立輿情防控体系,让自媒体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心灵桥梁
在自媒体时代,由于网络信息参与的低门槛和信息发布的匿名性,网络信息往往鱼目混珠,真假莫辨,其中不乏网络谣言、偏激意见和错误言论。因此高校应建立和完善舆情防控体系,实时从贴吧、BBS等自媒体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正面疏导,最大限度降低负面信息的影响,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做到不缺位、不失语。如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了院系两级网络舆情监控小组,通过搜集学生在网站留言板、百度贴吧、重艺万能墙、个人空间、官方微博和微信评论区等发表意见,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了解学生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诉求,及时给予正面回应和疏导,或提交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将处理结果适时反馈给学生,形成网络舆情月报制度,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舆情上报、分析、研判的工作机制。同时,注重从学生干部中培养理论素养良好、理想信念坚定的“意见领袖”,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及思想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将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偏激言论、虚假信息及时扼杀在萌芽中,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必须着眼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自媒体优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人内化于心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敏学善思,陶冶德行,明辨是非,笃实前行,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新人,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责任编辑:马健
相关文章!
  • 政制的平衡

    〔摘要〕约翰·亚当斯的政治思想脱胎于古典学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理论,同时与他的政治实践紧密结合。基于对天然贵族、人性中本能的冲动的判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包容与民主”理论对城市社区治

    张力伟 杨修<br />
    〔摘要〕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事关人民生活福祉与国家长治久安。在“社区碎片化”等社会事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