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思政课“翻转课堂” 教学效果实证分析
孟凤英 叶国彬
摘? ? 要: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学内容的重构与教学流程的再造,是“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广州大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对比显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超越传统课堂,充分证实“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思政课;中国近代现史纲要;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2-0001-03
为了验证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相比较,本课题组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实证研究。选取调查样本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参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学习的广州大学一年级学生各360名。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准确性,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采用现场填写纸质问卷,限定学生答题时间的方式进行。问卷以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为考核落脚点和取向,建构问题体系和设计问卷题目,主要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数据。
一、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总体概况
(一)知识掌握维度
知识的掌握是课程教学最基本的目标[1]。因此,调查问卷首先设置了覆盖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客观性题目。为了体现区分度,在设定问题时考虑了问题的难度分布状况。数据统计上,采用计算平均得分的方式来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显示,参加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平均得分为56.45,参加“翻转课堂”教学的学生平均得分为80.78,总体高出24.33分,差距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的学生在知识获取方面比在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学的学生更有优势。
(二)能力提升维度
“纲要”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调查问卷从“纲要”课每一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出发设置题目,同样以计算学生平均分的方式来进行对比。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显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平均分为69.26,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平均分为82.29,高出13.03分。由此可见,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在能力提升方面的优势也大于传统课堂。
(三)价值观培养维度
情感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终极目标。调查问卷从历史情境出发,以考察学生辨别是非和判断正误的能力来衡量学生的价值观。采用计算平均分的方式来对比两种课堂的不同情况,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图3显示,学生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平均分为67.55分,参加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学生平均分为85.8分,可以看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在价值培养方面高出传统课堂18.25分,基于 SPOC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更具有优势。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在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方面,辨别能力更强,判断是非的水平也更高,他们的思想观点更符合“纲要”课的培养目标取向,也更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四)“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
前面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培养各方面,对参加基于 SPOC的“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统计,计算了各项平均分,证明了基于 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更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做三个指标的数据统计,能够更加全面、综合、直观地比较两种课堂的教学效果及其差异性,如图4所示。
图4显示,在对学生知识掌握、提升能力和价值观发展进行综合比较时,参加基于 SPOC的“翻转课堂”的学生的总体得分全面超越参加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整体差为18.54分。可见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基本尺度,可以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培养三个方面来分析调查结果,从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中探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知识掌握方面
在知识掌握方面,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高出传统课堂24.33分,主要原因如下。
传统课堂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可能会让学生去看教材,但这个要求很难形成硬约束,特别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很多学生课前并不能认真地预习。课堂上,有些教师基本上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很少与学生问答互动,学生感觉不需要预习。课后,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除了1—2次课程作业外,基本没有具体课后学习任务。这些环节大大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 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在“翻转课堂”之前,根据教师的公告安排登陆SPOC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内容包括课程视频、配套的 PPT课件和教案、章节练习题和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等,学生要依次进行学习。视频中某些知识点后会插入客观题。章节测验题是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基本涵盖了所在章节的基本知识。配套的课件和教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章节的知识点和内容。“翻转课堂”环节,学生带着问题与教师、同学面对面地交流、讨论,是知识的内化吸收环节,能够更好地实现掌握知识的目的。布鲁纳的实验也证明,没有学生参与的知识回忆量不足50%,而学生参与和应用情况下的复述量能够达到95%。课后教学环节除了要求学生做1—2次作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网上讨论区就相关的课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进行交流与探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基本知识。
(二)能力提升方面
思政课的能力目标是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核心尺度。调查显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學效果在能力提升方面高出传统课堂13.03分,主要原因如下。
传统课堂教学,教学阵地主要在教室。课程特点决定了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去讲述知识点等,而且课程内容繁多,教师单纯地进行知识讲授,时间都捉襟见肘。教师为了知识和理论的讲述,不得不牺牲分析问题的时间,而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缺少了学生的参与,自然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之所以比传统课堂更具有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优势,与两种教学模式的不同有密切关系[2]。首先学生课前观看的“纲要”课教学视频,是基于教师交互讨论的问题讲解式教学。观看这样的视频时,能学习到如何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课前的线上讨论环节,学生在讨论区开展广泛而较为深入的讨论,为理解和内化奠定初步基础。在“翻转课堂”上,不用再讲解基本知识了,时间变得充裕了,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演”作用,讨论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再次在“翻转课堂”之后,学生们继续在平台的讨论区进行交流与探讨,提出问题以及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给出回应与解答。因此,整个教学流程的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观培养方面
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价值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上[3]。调查显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在价值观培养方面高出传统课堂18.25分,主要原因如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的讲授为主,教学的重点和落脚点没有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方面,学生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时间也得不到充分保证。这类讲授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分开,不能反映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触动不了学生的思想,也不符合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教学效果一般通过考核成绩来衡量,评估结果由平时评估和最终评估组成。期末考核主要是出一张纸质试卷来考核。这些做法也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体现的是教育性、实效性和发展性教学理念,把价值观培养作为终极教学目标。在“翻转课堂”前,学生观看教师交互讨论式问题解析视频。这些视频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把教材内容体系转变为教学内容体系,再转化为具有逻辑结构的问题体系,最后落脚到价值观之中,学生观看这样的视频,能够直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此时,学生还要参与教学平台的课内讨论、讨论区讨论等,能够提高判断是非、形成正确判断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上,以学生为本,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实现观点碰撞,通过挖掘讨论问题的价值观意义,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突破科学本位观,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体现教育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通过内化和迁移的过程,有效地将正确的思想转化为生活哲学和行为指导,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另外,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把学生参与的整个学习流程都纳入了考核范围,重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这无疑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论
基于问卷调查,以“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的分析视角,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客观层面上,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在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培养方面比传统课堂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它具有更完整和全面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传统课堂秉承知识本位观,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本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普遍没有参与意识,很少能够开展互动,表达思想,不仅影响了知识的掌握,特别是非常有限的互动,限制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和判断正误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也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3.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程序,构建了全面系统的学习流程,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4]。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知识点内容,从原来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有了自主性。课堂上的宝贵时间用来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能力的运用与提升和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学生真正成为“主演”,更多的时间保证了学生和教师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拓宽知识面,而且能够培养更高层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研究证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中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5]。同时,在小组讨论,相互点评等教学环节中,学生们平等交流互动,教师指导和参与并行,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传统课堂教学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独特的优势,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体现了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契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论与教学规律,并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6]。这两种教学模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应该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并趋向于有机结合,实现混合式教学。另外,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参与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大潮,为提高教学实效性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吴九占,郭宇.基于SPOC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多维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8).
[2]刘允,杨立军,罗先辉.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南京某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1).
[3]张乐,张云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1).
[4]吴九占.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
[5]董安美,庄绍勇,尚俊杰.学生高阶思维在翻转课堂的课堂互动中的发生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9,(2).
[6]王巧焕,何春锋,于荣.翻转课堂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与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