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备战金钟奖长笛比赛心得
李阳
摘要:中国音乐金钟奖是中国音乐界的最高专业奖项,称为“大金钟”,是与电影金鸡奖、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并列的国家级艺术大奖。金钟奖设作品奖、表演奖、理论评奖和终身成就奖四个类别,其中表演奖就包括民乐、管弦、钢琴、室内乐乐器演奏。今年在青岛举办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管乐比赛,是金钟奖首次举办管乐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在全国遴选出成绩优秀的单簧管、长笛演奏者,旨在推动我国单簧管和长笛艺术的发展,推动单簧管、长笛演奏人才的成长。本文对参赛选手赛前如何准备,比赛过程中注意事项以及赛后总结做了一定阐述,供参赛者参考。
关键词:金钟奖 长笛 作品分析 古典音乐
金钟奖2014年首开长笛比赛,这让全国长笛专业人士兴奋不已。在此之前笔者参加过不少管乐或室内乐比赛,也获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比赛无论从规格及高度都不及金钟奖。此次有幸参赛,一定要做好赛前准备,争取在比赛中高水平发挥。
一、赛前准备
(一)时间安排
从2014年3月接到通知到8月青岛决赛总共有5个月时间,多年来,笔者一直保持每天自主练习一小时的习惯。备战开始,笔者给自己制定了一套赛前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至4月,两个月时间,每天40分钟基本功练习,包含长音、吐音、音阶及技巧性练习,50分钟参赛作品练习。每天用零散时间听国际大师吹奏录音,晚间睡觉前用20分钟时间熟悉曲目作者创作背景及音乐表现形式的专业知识。
第二阶段,从5月至6月,将每天练习时间增加为2小时,增加练习时间的同时提高练习速度和质量。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后,在宁夏本地寻师访友,联系高校、艺术团体在职或已经退休的知名的音乐学者或是具有一定演奏水平和欣赏能力的人,先将大师演奏过的参赛曲目音像资料发给他们欣赏、熟悉,随后逐一邀请到音乐厅或音乐教室,听我演奏,给与一定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准和作品把握能力。
第三阶段,6月到比赛前,除了保证基础训练以外,去北京、西安等地找名师上专业课。通过在校时的师生关系、工作后的积累寻找名师、专家。当时选定了韩国良先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交响乐团首席长笛;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常务院长马铁英教授;中国交响乐团长笛副首席、西安音乐学院长笛教授倪志杰先生;留美音乐家何建军先生。通过业内专家的授课,在演奏及作品把握方面走上更高的层面,这些专家同时也是一些音乐赛事的评委,通过专家讲解更深入的了解比赛内容、选曲意义、评分规则等,借助名师点播给自己最大的提升空间。
(二)参赛选曲、作品分析
参赛曲目包含全国选拔赛曲目与复赛、半决赛和决赛曲目,第一轮是古典时期音乐,突出独奏者综合能力的展示;第二轮曲目为浪漫派时期作品,考验的是演奏者对音乐风格把握,华丽而细腻的音色变化,快慢速度转换的控制;第三轮曲目为固定曲目,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严谨的乐句处理,细微的音色变化,纯熟的技术展示。演奏者必须根据个人情况选出适合自己演奏的曲目。
全国选拔赛与复赛曲目笔者选择了C.P.E巴赫《A小调无伴奏奏鸣曲》柔板 、快板两乐章和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五首。A小调无伴奏奏鸣曲是经典长笛独奏作品之一。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考验演奏者均匀快速的手指,干净清晰地双吐,以及音乐表现力三个方面。最为突出的是中段的吐音,音区起伏变化较大,强弱的对比、乐句划分、呼吸位置等都需要演奏者独立的分析处理。半决赛作品我选择法国浪漫派时期“赖内克”的《水女神奏鸣曲》第一二乐章,高贝尔《幻想曲》。由于上学期间个人比较喜爱法国作品,这两首都是我所熟悉的,能够比较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决赛是固定曲目,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二三乐章,要求带有华彩段落。只有真正的了解莫扎特风格才能完美的诠释这首经典的长笛独奏作品。
(三)全国选拔赛音像资料准备
初赛是全国海选,各地艺术团体、高校、音协选手将演奏音、视频寄送至大赛组委会,在全国参赛选手中选出48名选手赴青岛参加复赛。
本次比赛规格高,对参赛选手的视频资料要求是:最近六个月录制的视频,不可以做任何处理,要求背谱。要想以比赛要求的时间完整无误的完成每一遍演奏,这就要保证演奏的速度和准确度,达到这种程度后,找到录音棚做好演奏的录像,录像要保证每个曲目一气呵成,不能出现间断,尽量避免错音。
(四)加强体能锻炼,注意饮食,调整休息时间
保持良好的体能是参赛状态的基础,赛前每天坚持晨练,每周一次游泳,做三次瑜伽,每天保证8小时休息时间,饮食搭配合理,防止口腔溃疡等,保持好身材,创造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比赛。
(五)钢琴伴奏选定并加强配合
笔者和熟悉的参赛选手共同选择一个钢琴伴奏老师,这样既能保证钢琴伴奏的熟练程度,也方便选手间的交流,每次到北京上课与钢琴伴奏老师进行一到两次的合奏,赛前一两天再配合过一两遍,保证台上配合达到最佳状态。
二、临近比赛及现场注意事项
(一)赛前熟悉比赛场地,预先走台,侧面了解其他选手水平。
(二)个人仪容仪表及礼仪。挑选好演出服装,盘头、带妆上台,做到穿着得体,举止大方。
(三)比赛现场与心理状态调整
虽然在赛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比赛当天尤其到了临近上场的时刻紧张感也会随之上升,因人而异,克服紧张的心理各有心得。个人认为除了台下多练习以外还要经常参加比赛积累经验,多开音乐会适应舞台感觉。
(四)上台后调整
上台前做好乐器检查,多做深呼吸,给自己良好的信念,台上校音同时调整好气息,心理想着台下的节奏,控制好比赛现场,稳住节奏不受心跳加速影响。
三、赛后总结
紧张的比赛随着决赛场上的26分钟画上了句号。本次比赛我的最终成绩是决赛入围奖。任何工作都要善始善终,做好总结,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毕业后七年高校教学,缺乏大量的演出,虽然近几年在交响乐团工作,但演出曲目比较固定,练习时间不够,与在校大学生演奏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缺乏大赛经验,参赛机会较少,台上发挥不理想。
(三)音乐作品赏析能力需要大量加强对专业文献的阅读,音乐创作历史背景,人物及时代背景的熟悉,更要多听音乐会,常做作品分析功课。
(四)个人音乐会必须常态化举办,尽可能多的积累舞台经验。
摘要:中国音乐金钟奖是中国音乐界的最高专业奖项,称为“大金钟”,是与电影金鸡奖、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并列的国家级艺术大奖。金钟奖设作品奖、表演奖、理论评奖和终身成就奖四个类别,其中表演奖就包括民乐、管弦、钢琴、室内乐乐器演奏。今年在青岛举办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管乐比赛,是金钟奖首次举办管乐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在全国遴选出成绩优秀的单簧管、长笛演奏者,旨在推动我国单簧管和长笛艺术的发展,推动单簧管、长笛演奏人才的成长。本文对参赛选手赛前如何准备,比赛过程中注意事项以及赛后总结做了一定阐述,供参赛者参考。
关键词:金钟奖 长笛 作品分析 古典音乐
金钟奖2014年首开长笛比赛,这让全国长笛专业人士兴奋不已。在此之前笔者参加过不少管乐或室内乐比赛,也获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些比赛无论从规格及高度都不及金钟奖。此次有幸参赛,一定要做好赛前准备,争取在比赛中高水平发挥。
一、赛前准备
(一)时间安排
从2014年3月接到通知到8月青岛决赛总共有5个月时间,多年来,笔者一直保持每天自主练习一小时的习惯。备战开始,笔者给自己制定了一套赛前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至4月,两个月时间,每天40分钟基本功练习,包含长音、吐音、音阶及技巧性练习,50分钟参赛作品练习。每天用零散时间听国际大师吹奏录音,晚间睡觉前用20分钟时间熟悉曲目作者创作背景及音乐表现形式的专业知识。
第二阶段,从5月至6月,将每天练习时间增加为2小时,增加练习时间的同时提高练习速度和质量。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后,在宁夏本地寻师访友,联系高校、艺术团体在职或已经退休的知名的音乐学者或是具有一定演奏水平和欣赏能力的人,先将大师演奏过的参赛曲目音像资料发给他们欣赏、熟悉,随后逐一邀请到音乐厅或音乐教室,听我演奏,给与一定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准和作品把握能力。
第三阶段,6月到比赛前,除了保证基础训练以外,去北京、西安等地找名师上专业课。通过在校时的师生关系、工作后的积累寻找名师、专家。当时选定了韩国良先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交响乐团首席长笛;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常务院长马铁英教授;中国交响乐团长笛副首席、西安音乐学院长笛教授倪志杰先生;留美音乐家何建军先生。通过业内专家的授课,在演奏及作品把握方面走上更高的层面,这些专家同时也是一些音乐赛事的评委,通过专家讲解更深入的了解比赛内容、选曲意义、评分规则等,借助名师点播给自己最大的提升空间。
(二)参赛选曲、作品分析
参赛曲目包含全国选拔赛曲目与复赛、半决赛和决赛曲目,第一轮是古典时期音乐,突出独奏者综合能力的展示;第二轮曲目为浪漫派时期作品,考验的是演奏者对音乐风格把握,华丽而细腻的音色变化,快慢速度转换的控制;第三轮曲目为固定曲目,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严谨的乐句处理,细微的音色变化,纯熟的技术展示。演奏者必须根据个人情况选出适合自己演奏的曲目。
全国选拔赛与复赛曲目笔者选择了C.P.E巴赫《A小调无伴奏奏鸣曲》柔板 、快板两乐章和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五首。A小调无伴奏奏鸣曲是经典长笛独奏作品之一。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考验演奏者均匀快速的手指,干净清晰地双吐,以及音乐表现力三个方面。最为突出的是中段的吐音,音区起伏变化较大,强弱的对比、乐句划分、呼吸位置等都需要演奏者独立的分析处理。半决赛作品我选择法国浪漫派时期“赖内克”的《水女神奏鸣曲》第一二乐章,高贝尔《幻想曲》。由于上学期间个人比较喜爱法国作品,这两首都是我所熟悉的,能够比较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决赛是固定曲目,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二三乐章,要求带有华彩段落。只有真正的了解莫扎特风格才能完美的诠释这首经典的长笛独奏作品。
(三)全国选拔赛音像资料准备
初赛是全国海选,各地艺术团体、高校、音协选手将演奏音、视频寄送至大赛组委会,在全国参赛选手中选出48名选手赴青岛参加复赛。
本次比赛规格高,对参赛选手的视频资料要求是:最近六个月录制的视频,不可以做任何处理,要求背谱。要想以比赛要求的时间完整无误的完成每一遍演奏,这就要保证演奏的速度和准确度,达到这种程度后,找到录音棚做好演奏的录像,录像要保证每个曲目一气呵成,不能出现间断,尽量避免错音。
(四)加强体能锻炼,注意饮食,调整休息时间
保持良好的体能是参赛状态的基础,赛前每天坚持晨练,每周一次游泳,做三次瑜伽,每天保证8小时休息时间,饮食搭配合理,防止口腔溃疡等,保持好身材,创造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比赛。
(五)钢琴伴奏选定并加强配合
笔者和熟悉的参赛选手共同选择一个钢琴伴奏老师,这样既能保证钢琴伴奏的熟练程度,也方便选手间的交流,每次到北京上课与钢琴伴奏老师进行一到两次的合奏,赛前一两天再配合过一两遍,保证台上配合达到最佳状态。
二、临近比赛及现场注意事项
(一)赛前熟悉比赛场地,预先走台,侧面了解其他选手水平。
(二)个人仪容仪表及礼仪。挑选好演出服装,盘头、带妆上台,做到穿着得体,举止大方。
(三)比赛现场与心理状态调整
虽然在赛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比赛当天尤其到了临近上场的时刻紧张感也会随之上升,因人而异,克服紧张的心理各有心得。个人认为除了台下多练习以外还要经常参加比赛积累经验,多开音乐会适应舞台感觉。
(四)上台后调整
上台前做好乐器检查,多做深呼吸,给自己良好的信念,台上校音同时调整好气息,心理想着台下的节奏,控制好比赛现场,稳住节奏不受心跳加速影响。
三、赛后总结
紧张的比赛随着决赛场上的26分钟画上了句号。本次比赛我的最终成绩是决赛入围奖。任何工作都要善始善终,做好总结,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毕业后七年高校教学,缺乏大量的演出,虽然近几年在交响乐团工作,但演出曲目比较固定,练习时间不够,与在校大学生演奏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缺乏大赛经验,参赛机会较少,台上发挥不理想。
(三)音乐作品赏析能力需要大量加强对专业文献的阅读,音乐创作历史背景,人物及时代背景的熟悉,更要多听音乐会,常做作品分析功课。
(四)个人音乐会必须常态化举办,尽可能多的积累舞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