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航海类文化遗产

摘要:文化遗产从存在形态上讲,有有形与无形之分,但从专题内容上分门别类来讲却是不多。特别是在各种专题、行业类博物馆百花齐放的今天,对于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若能从专题内容的角度予以更加细化清晰的认识,无疑更加有利于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航海类文化遗产正是以航海为主题的一个概念范畴,相关的还有海洋文化遗产、水下文化遗产等,本文希望能对航海类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其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今后对我国悠久航海文明更好的弘扬和保护。
关键词:航海 海洋 文化遗产
海洋文化遗产应该是相对于“内陆遗产”、“自然遗产”而言的一种相对的文化概念,顾名思义,海洋文化遗产首先应该是涉海类的,或者外延再大一点是与舟船航运相关涉水类的,区别于大陆文明;其次应该是有人类行为参与的,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结晶,区别于纯自然类的遗产。
曲金良先生将中国海洋文明架构于传统的中华文明之上,分析海洋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探讨其空间范围,认为“中国文化圈”就是“中国海洋文明圈”[1]。文中也不无遗憾的指出,对于海洋文化遗产家底的摸清、线路空间的梳理,还远未开始。本文尝试从类别上对于海洋文化遗产进行细分,旨在对航海类遗产的涵盖范围有个更清晰明确的认识。挂一漏万,希望方家予以斧正。
1 概念认识
海洋与航海,单从字面上理解,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前者侧重自然意义,后者侧重人文意义,再都加上文化遗产的后缀之后,又都具有了文化意义,但遗憾的是管见所及,并没有学者就这两个概念再进行专门的探讨,或者说探讨的必要性并不大。就笔者所见,海洋文化遗产侧重在“海”,从陆海空间分布的角度,在空间范围上与大陆文明作一区别;而航海文化遗产侧重在“航”,是从人类与海洋互动关系的角度,在主题内容上与人类的其他行为文明作一区别,比如农业文明、牧业文明。当然,概念上虽作如此理解,但实际却并非泾渭分明、边界清晰,很多是互有涉及、多所隶属的,同样的文化遗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这也正可反映出文化遗产价值的多元与丰富。文化遗产本就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有物质的、有形的、静态的,也有非物质的、无形的、动态的,对其价值判断的提高,是人类对自己文明创造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步。
另外相近的概念,还有水下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界定水下文化遗产为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2]。由此可见,该定义还是侧重从文化遗产的地理分布来界定,淹没于水体之下的,相对于陆地上下的[3]。还有一些不多见但也有人提及的概念,如水文化遗产、海关文化遗产,前者偏重水利,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对水的利用、认知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工程、文物、知识技术体系及相关的宗教、文化活动等[4]。后者更具有鲜明的海关行业特性,是与海关相关的,在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等领域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关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海关建筑(设施)、遗址、实物、文献、艺术品等;海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海关制度、行为和技能规范、口头传统、礼仪和行业精神等[5]。从大“航海”的概念来讲,前者水利多与航运相关,后者关卡税收也多与航海运输、经济贸易有关,如放在航海文化遗产的概念下,应多有相关。现在随着申遗热潮,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概念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包括海道交通、海上贸易、路线、人员往来等等,应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是我国航海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航海的内涵和外延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一个概念都有狭义与广义之分,“航海”也是一样,从我们博物馆的定位角度来讲,一定是定位于广义的航海概念。博物馆是追溯历史、传承文化、弘扬文明的地方,人类航海的历史无论哪个民族,无不是从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慢慢发展到近海再到远洋的,从这个角度讲,航海的历史、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空间划分为内水、群岛水域、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等,其中内水是国家领陆内以及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包括港口、河流、湖泊、内海、封闭性海湾和泊船处[6]。因此,无论从博物馆、航海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代海洋法的角度,我们所谈的航海都不仅仅是人类在海洋上通过一定工具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活动,还包括与之相关的造船、海关、海事、航道、打捞救助、海防海军、港口码头、海上贸易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有涉及到人的,如航海教育、船员海员、航海体育、军事、渔民渔业等,也有涉及到物的,如仪器、仪表、设备、部件等;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如航海行船技术、传统造船工艺、航海信仰、渔歌号子等;有可移动的,也有不可移动的,如海关大楼、造船厂遗址、海防炮台等。涉及的门类也会很多,有建筑设施、遗址遗存、生活工作用品、古籍文献、票证纸杂,也有青铜、陶瓷、书画、杂项等传统艺术品,主要是依据主题、内容而言,或图案纹饰,或文字,或作者,或造型等与舟船航海有关联的。这样看来,航海的范畴就要大大拓展了。
2 分布范围
航海类文化遗产应是从文化遺产的主题性质上界定的,凡是主题上与舟船航运相关的,都应该算作此一范畴。并非遗产的分布区域,从水中打捞的所谓水下文化遗产不一定全部都是海洋文化遗产,位于陆地上的甚至是内陆地区的文化遗产也有可能是航海类文化遗产。比如淹没在水下的古城遗址,无疑是水下文化遗产,但并非航海类文化遗产,而偏处西南某老乡家里的船纹铜鼓因其羽人竞渡的典型舟船纹饰,却是难得的航海类文化遗产,是我们收藏、保护的对象。
博物馆种类有很多,文化遗产的认识和范围也很广泛,在如何界定“航海类文化遗产”的问题上,需要采取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便于对其分布范围有个更好的认识。过去从未有关于“航海类文化遗产”的界定,对于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航海类文化遗产”,没有现成的法则可以遵循,必须依靠我们自身在实践中去探索。笔者的体会是:对所谓“航海类文化遗产”,要作狭义和广义两种区分。有些是与航海直接相关的,如航海理论与技术,船舶及其部件、设备,造船、船模、航运、港口码头、海事、海关、航道、海上救捞、水下考古等,是直接的核心的“航海类文化遗产”;有些则要转几个弯才能扯上关系,如与陆上江河湖泊等内河相关的航运、海军海防、海上交往、中外交流、海外贸易、海洋渔业、海洋习俗信仰、船员海员教育研究、帆船赛艇等相关体育休闲等,这是间接相关的边缘的“航海类文化遗产”。用核心-边缘的理论来讲,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核心区决定整个系统的特点与性质,并不断扩散,影响边缘区[7]。因此,核心的航海类文化遗产与边缘化的航海类文化遗产相互影响、遗存,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航海文化遗产。
无论广义、狭义,还是核心、边缘,这些“航海类文化遗产”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军事、交通、民俗信仰等诸多领域,有物质类的,也有非物质类的。因此,“航海”乍听起来范围很窄,仔细想想却又宽广的很,随着“航海类文化遗产”概念的延伸和范畴的扩展,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都很难给它作一个完整的界定。孙光圻先生认为,鉴于航海在活动性质以及技术物质因素方面的广泛性与复杂性,航海历史的发展轨迹始终与人类的全部文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8]。
3 类别细分
分门别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科学,目的不同,标准不同,分类的方法、分类的内容都会大大不同。航海,因其活动性质及技术物质因素等,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以便更好的让人们认识航海的面貌与特点。
(一)从活动范围来分,有大陆上江河湖泊的航行、航运相关的,比如京杭大运河、通江汇海的漕帮、泸沽湖的猪槽船、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太湖的渔船等;也有近海、浅海、岛屿区域的航海相关的,比如沿海的南北洋运输、明代的倭寇海盗、郑成功收复台湾、中日甲午海战等;另外就是外海、远洋相关的,比如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麦哲伦,水上飞机的横渡大西洋、泰坦尼克号邮船、包括当代的翟墨、郭川环球航行等等。由此可见,人类由内陆水域到近海再到远洋的航海历史,正如婴孩由爬到走再到跑的过程,从包荒冯河的蒙昧到独木舟、木板船、各式帆船、现代轮船,航海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二)从功能应用来分。(1)与交通相关的,纯粹是从此岸到彼岸的渡载、运输,比如原始独木舟、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火车渡船粤海铁等;(2)经济贸易相关的,比如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南海一号、海关税收、朝贡贸易、海洋捕捞等;(3)政治、军事相关的,比如郑和下西洋、元军渡海攻日、漕粮水运、马江海战等;(4)文化交往、科学技术、学术研究相关的,比如鉴真东渡日本,遣隋使遣唐使,雪龙号极地科考,远望号气象观测,指南针与舵、橹、帆、水密隔舱等的发明应用,航海教育与研究等;(5)工程、服务相关的,比如航道疏浚、供开采资源的海上钻井平台、水上的救助打捞等;(6)航海体育、探险、休闲相关的,比如厦门号环球航行、帆船比赛冠军徐莉佳、伊丽莎白邮轮等。航海的功能应用很广泛,难以尽述,肯定还有没涵盖进来的内容。
(三)从航海的过程分解来分。(1)航海的时代背景,比如大航海时代,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2)航行水域的条件、状况,比如对于海况、天气的观察、测绘等;(3)航海的政策、法律、法规等;(4)船只的建造、技术、工艺、设施、修理维护等;(5)航海技术、驾船技术、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维护等;(6)航海管理机构的运作、演变等;(7)航海相关人物的生平、活动业绩、历史评判等;(8)海上航路的拓展、选择、演变等;(9)港口、码头、海关的历史、演变;(10)海上事故、海难救助与打捞;(11)航海的饮食、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海员生活;(12)重大的航海事件与活动等等。航海是多层次、多系列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综合性的行为过程,因此若从其过程分解来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面、非常复杂。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进行分类,更有利于人们了解航海、认识航海。
(四)从与航海相关的载体来分。(1)资料文献,包括历代与航海有关的史籍、文献、档案、典章、笔记、方志、族谱、游记、传记、考证、记录、文牍、照片、图纸、研究成果以及各种相关证件、票据、章照等;(2)实物、模型,包括各时代与航海有关的考古发現、文物遗迹,如陶瓷、青铜、书画、石器、甲骨、墓葬、建筑、遗址、碑石、雕塑、壁画、石刻、工艺品等,还有舟船、舟船残件、相关属具、部件、仪器、设备、工具、用品以及各种模型;(3)口碑资料,包括记忆并流传在当代社会的与历代航海活动有关的传说、民俗、经验、工艺、技术、仪式、信仰等非物质的航海类文化遗产,比如妈祖信仰、渔歌号子、疍民文化、舟山船拳、传统造船工艺、徐福传说等。
事物的类别有很多种区分方法,不同的分类,只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不同的角度,以上笔者不揣浅陋的论述,也只不过是在这陌生的探讨领域进行抛砖引玉的粗浅尝试,希望有更多方家加入进来探讨,以使我们对于“航海”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文化遗产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扩展,而概念的演变折射出人类思维观念的演变[9]。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也会不断深化,保护的范围和对象也会不断扩大,这对于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视以及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对于海洋文明的传承和保护都会得到促进,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