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许一个自己

杨茜
全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要建构自己的形象,建构自己的未来,这里面既有对自我固有精神内核的坚守,也有新形势下对自我的展望。
是被时代裹挟,还是逆袭?
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这是一个浮躁不堪的时代。电视在这个时代的裹挟中没有安分守已,而是随着潮流,用它的粗糙、苟且、急功近利演绎着自己在大时代中的市井。而“主持人”三个字在这样的裹挟中其释义也变得不仅仅是某个专属的职业名词,他还可以是歌手、全栖明星、相声演员、小品演员等等。电视台好像越来越喜欢用“现成”的,因为这些熟脸已经在形象构建中有其成熟的元素,观众知道你是谁!是什么样的!继羽泉担纲《我是歌手》的主持人之后,田震、杨钰莹、林志颖继续高薪加盟各家卫视,他们确实博得了眼前的关注度。随着电视的同质化竞争的愈演愈烈,也许我们将看不到各个台具有“符号性”识别性质的主持人了。
王尔德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没有得到,另一种是得到了。被功利的时代裹挟着,你是迎合抑或坚守?当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各路豪强”来分“主持人”这杯羹,作为普普通通的一名在奋斗中一路摸爬滚打的主持人应如何建立自己形象识别系统?换句话说:要如何才能让观众记住你?
在雅安地震报道中,观众认识了一名叫做蒋林的外景报道记者。网民总结说:成都台的蒋林秒杀央视出现的所有前线记者。他反应迅速,思路清晰,没给现场救援添乱;他善于通过观察挖掘细节,信息量巨大,懂得有效引导镜头;他不官腔,不废话,精炼,准确,客观,不煽情却不乏人文精神。
在2008年汶川地震报道中,观众看到了陈鲁豫的《都江堰全纪录》,明星的打扮,艺人的风范,长时间个人情绪的渲染与哭泣,忽略了作为媒体人的本职工作,更忘记了自己是谁?
同样是灾难性报道,无论你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主持人,还是明星主持人,你的形象建构在于你内心的坚守。
对专业的坚守。你不是一个歌手,不是一个演员,你是一个专业的主持人。你对节目有专业的解读,你对台本有专业的解构,你对业务有最实的基础。如果你寄希望于运用“野路子”就进军不了新闻阵地。
对人格的坚守。不曲意、不逢迎,你的职业赋予你人格的魅力,不是靠取悦你的观众,而是对人格的坚守。不仅仅是对自我品格的坚守,更是对包含着对观众人格的尊重和敬畏。懂得尊重他人,你的职业和你这个主持“人”,才值得被尊重。
对责任的坚守。你有对职业的理想,你之所以站在这里,是因为当你手握话筒时就手握了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是:给未成年人糖果色的童年,给成年人的精神减压,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欢愉。这份责任是:给社会注入正能量,让人们看到黑暗、读懂现实,更是点燃希望、照亮未来。
甘于清淡。播音员主持人身上的光环是职业赋予的,要保有这份光环的清透,就要做好甘于清淡的准备。沾满铜臭味的商演、走穴,都会让你身上的光环黯淡。当主持人在炫耀自己一个月跑了几个场子、做了几个商演的时候,我想说:对不起,你只是一部口声的机器,你并不懂“主持人”这几个字里的坚守。
保有激情。黑格尔说: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的时候才能起飞。绝对的光明犹如绝对的黑暗,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爱岗敬业,保有专业主义激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为荧屏增添亮色。
给未来许一个自己
在信息飞速发展、媒体急速融合的时代,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建构应该放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来谈。未来需要一个怎样的节目主持人?放眼现今的电视荧屏,人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都在弱化主持人的功能,尤其是收视屡创新高的大型综艺节目。如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四大评委:黄晓明、韩红、李玟、王伟忠就已经承担了主持人的大部分功能,而作为主持人的林海和程雷的戏份则相对较少。《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华少,更是被冠以“卖凉茶”的绰号。2013年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开播,主持人华少只在广告环节以快速播广告的“中国好舌头”出现,网民掐表:43秒口播350字广告,平均一秒吐字7.4个,这成了节目新的看点。当然,主持人华少也据此成了话题,迅速走红,但另一方面,这难道不是主持人的尴尬吗?
再看看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阵地。科技发展,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传统电视媒体已经做不到消息的“第一发布者”。在时效无法掌控的时候,能做到权威的掌控吗?我们看到不少的节目主持人还在沾沾自喜和固步自封中。未来的节目主持人概念一定是更宽泛的概念,他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更是一个“全媒体电视人”。如果你还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播报员,注定会在数字全息化的大潮中被吞没。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建构不能停留在表面,在新的时代应该有新的解读:
信息的集成者。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报纸、杂志、网站、移动客户端,信息飞速传播,信息也过载,未来的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一种能力,那就是信息梳理的能力。在传统播报的主持人的概念里,导演切给你什么就是什么,编导给你整合什么就是什么。在未来,这一切都要变。随着各台成立的网络数字化中心,我们看到了台网融合的大趋势,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主持人的空间更大了,也对主持人的素质内核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像现今的报摘主持人,梳理各大报纸的信息需要具备过硬的解构能力,而未来需要梳理的是全息媒体更庞杂、繁复、密集的数据。面对随时跳屏的信息,你是否能当好自己的主人?
有观点的评论员。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报人普利策曾说社论是“报纸的心脏”。如果说社论是报纸的心脏,那么新闻评论理应是电视的灵魂。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大潮下,人人都是信息的搜集者和发布者。然而,受众更愿意或者更需要听到关于新闻事件背后的解读与解构。
北京电视台徐春妮总结全媒体时代主持人特征时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持人不再是循规蹈矩的播报员,而是最快的信息收集者、传播者和评论员。全媒体主持人将实现从信息发布者到信息解读者,从媒体代言人到观点平衡者,从信息传递者到信息集成者等一系列角色转型。”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无论现在和未来相加是多少,看清前方的路,抓住脚下的根,许一个未来给自己。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有着大大的梦想,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我们在做着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栏目责编:曾 鸣
相关文章!
  • 从美国图书馆的服务看中国图书

    魏蔚蒋群蓉【摘要】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图书馆服务及阅读推广领域,经验丰富,成果显著。我国图书馆要积极学习西方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

  • 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学思考

    沈 玲<br />
    【摘要】近几年,群体性事件频发,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不利影响。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属于一种非常态的信息

  • 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创新

    【摘要】全民阅读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在各地积极的积极推广下,全民阅读的推广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改变,如书香城市、流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