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政治经济化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摘 ? ?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经济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政治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强,政治经济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为了满足日益提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需求,促进中国政治和政治经济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看到政治经济化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政治经济化;中国政治;政治发展理论;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5.1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7-8207(2014)12-0013-04
收稿日期:2014-10-16
作者简介:吕静(1973-),女,吉林洮南人,白城市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综合实力,各国都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寻求创新和进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越来越注重国内政治理论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并针对政治理论和经济文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整合和发展措施。在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发展理论和经济文化建设的影响下,我国结合本国国情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体制。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化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与政治发展相关的研究项目均与改革同时进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针对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创新,国内学者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政治发展理论研究大致经过了翻译介绍西方理论、套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重新审查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以及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四个阶段。为加快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深入了解政治经济化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为提高我国整体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涵
为了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化发展、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化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首先应该明确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涵。因为,中国当代政治发展研究起源于政治发展的内涵,我国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察,调查研究过程既吸收了国外先进的发展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亨廷顿的政治发展概念,还综合了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见解。总之,中国政治发展理论可以归结为一般性的理论层次和特殊性的理论层次两个方面。
(一)一般性理论层次
一般性理论层次起源于西方政治发展的主题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发展的合理化、结构之间的分离化以及政治参与规模的扩展化三个层次。一般性理论层次关注的重点是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国学者以此为依据,对政治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学者程道平的观点是:政治发展是我国各民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和创新,以经济付出和政治代价为依据,寻求适合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学者魏星河和罗晓蓉的观点是:通过总结政治发展的内容,将政治发展界定为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变迁,包括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形式逐步拓展和深化,国家自身能力的不断增强与国家凝聚力不断上升等一系列的动态活动。学者刘宁宁的观点是:以传统结合现代的发展框架为主,政治发展和人类政治生活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只有保障政治发展的稳定性,才能为人类建造满意的生存环境。他认为政治经济体制从落后走向发达、从单一走向系统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即政治发展的过程。
(二)特殊性理论层次
特殊性理论层次与一般性理论层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重点考虑的是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特殊考量。学者刁世存的观点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更加注重政治形势的民主化和体制化,这是改革和实现中国政治发展目标、保障中国政治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这种发展模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化,以建立具有中国发展特色和坚持以法治为基础的政治经济体制。学者李凯认为,中国的政治发展要求重点应该放在对未来的积极探索上,而且必须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中来进行,具体地说,它应该把调整国家和社会关系作为主轴,把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的合理分配作为目标,把提升人性的尊严和价值作为最终关怀。学者李筠结合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实际状况,在改变其落后秩序的前提下,针对实际发展特点,坚持 “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建设了现代化的中国政治理论,他认为中国政治发展是组织上的再造的全新进步。
二、政治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
明确政治经济化对我国政治的影响还应该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在实践中,政治是经济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服务工具,经济是政治变革的根源动力和制约条件。
(一)经济是政治变革的根源动力和制约条件
人类社会以经济活动为主,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活动很难满足人们在发展过程中的欲望和需求。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限的,而提供需求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这个矛盾是任何社会形态都无法回避的。只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和手段来规约人类的无限需求,才能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进而在一定历史时期最大程度地调节、缓和这种矛盾来维持人类社会正常、有序的运转。这些方法、途径和手段的体现就是人类制定的各种制度、准则、标准。比如政治制度、婚姻制度、伦理道德准则、宗教制度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主要动力是经济活动,那么,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种经济关系就成为社会经济变革的根源动力。
与此同时,经济又是决定政治变革是否合理与成功以及政治活动是否有效与正确的根本制约条件。这种制约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治变革的方向必须与经济形态的转型和发展相适应;第二,政治形态的合理边界由不同的经济形态对政治管理的需求程度来决定;第三,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活动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恢复、发展、繁荣经济生产活动。另外,之所以将其称为“制约条件”是因为政治一旦违背了以上任何一点,损害的不仅仅是一国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政治活动混乱、国家机器失灵。
(二)政治是经济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服务工具
每一种经济形态活动本身均存在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非理性发展趋势以及存在主义的历史惯性。以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发展为例,假如任其自生自灭地发展,那么其自身很容易陷入“土地相对平均分配——土地兼并加剧——土地日益集中——人地矛盾逐渐激化——被迫进行改革或者爆发农民起义”这样治乱交替的历史循环之中,中国封建王朝的“王朝周期律”便足以说明这一点。众所周知,政治权力是社会权力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起到其他社会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政治是经济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服务工具,主要表现在经济的“量”和“质”两个方面。其中,“量”的方面就是通过运行政治权力不断地改革社会体制,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最终实现经济长期、平稳的发展,这样,才能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质”的方面要求政治活动必须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调整自身不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部分,从而实现经济在“质”的层面的革命与进步。
在这两个方面中,前者很容易实现。因为,任何社会形态下的政府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手段都能推动经济的增长,只要社会财富增加就可以,这是一个“量”的积累。对于后者而言,任何社会形态的政治掌权者都很难摆脱时代的局限性,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短期内都很难做到。因此,后者的实现必须经过政治形态的革新来推动经济革新。
三、政治经济化在当代中国政治中的具体表现
政治经济化已经成为全球政治活动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政治的本质是“为经济的发展而服务”的。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对经济的服务程度各有不同。即经济形态越先进、越高级,则政府为经济服务的必要性也就越强,程度也就越高。在当今社会,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活动的范围、广度、深度以及全球化程度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人类的社会经济化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作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资源要素也越来越复杂,资源相对稀缺性也越来越大,需要维持其发展的金融资本、技术资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各种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当代政府的政治活动所面临的各种管理任务也在不断增加,而这些任务又都与经济发展相关联,因此,促进经济发展就成为世界各国政治活动的主要任务。所以说,政治经济化是当代政治活动内在属性的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就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显然,政治经济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实践中,政治经济化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政治层面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政治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其行为方式、行动目标以及内容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与国际经济市场接轨的过程中,我国越来越注重海外市场、国际资本和技术引进以及与他国资源合作等项目的开发。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海外市场逐渐扩大,经济利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内容也日益上升为我国政府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议题和内容,我国开始从政治大国逐渐向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转变。
(二)国家政治层面
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目标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已经被重新纳入到经济建设的发展任务中,多次重大经济会议都强调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逐渐成为现阶段各部门、各项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是政治经济化在我国政治层面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在政府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调整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地方政府层面
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化在我国政治发展过程中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地方政府表现得更为明显。地方经济的发展均以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主要方向,必须重点考虑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益,这与地方官员的晋升有直接关系,实际经济发展也以此为依据。公众十分关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做的贡献,并以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作为评价政府官员工作效益的主要依据之一。
四、政治经济化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政治经济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政治发展的高度。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家政治形势也存在较大的区别。总之,政治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其服务水平与政治发展水平成正比例关系。一个国家政治发展形态越高级、发展模式越复杂,经济服务需求就越紧迫、对服务程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一直不断地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强化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政治经济化是各国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体制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总之,政治经济化既可以推动我国政治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发展,又能促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当然,在政治经济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还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
(一)政治经济化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
⒈政治经济化推动了当代中国政治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发展。 政治经济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推动中国政治合理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必然引导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目标向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为我们树立务实的发展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和条件,这些都对政治经济化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和作用。众所周知,国民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发展因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现代经济体制自身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科学性,这就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政治活动具有理性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等特征。从以往的发展经验来看,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提出的,由此可见,政治经济化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当代政治的科学化、合理化和专业化。
⒉政治经济化推动了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受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模式要求我们把握改革之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很难实现既有的、没有经过政治改革而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必须坚持政治经济化发展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动力和保障。
政治经济化要求改变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和政府运行模式,将传统的、单纯直接管理转变为多元化的综合管理形式,由全面政治管控模式向有效政治管控模式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中所使用的语言体系、主要议程以及运行手段等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变化十分明显,这是政治经济化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之一。
⒊政治经济化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政治经济化发展在推动中国当代政治参与主体变化的同时,还不断扩充参与主体的数量,已成为提高参与对象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另外,政治经济化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包含着市场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交换、自由、平等以及竞争、法治等内容,这些内容在法制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发展必须以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为依据。总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依托政治经济化的推动。
(二)政治经济化对当代中国政治的消极影响
政治经济化在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国政治理性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以及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还为我国政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治经济化在为我国政治发展提供大量动力和保障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治体系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政治经济化发展的同时,政治参与诉求的效益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原有的政治体系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在多元化政治理念传播过程中,政治体系在意识形态上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
对此,我们必须明确,虽然政治经济化的这些负面影响会阻碍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但是,政治经济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负面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由此带来的所有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远亮.网络政治传播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基于政府与民众关系的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04).
[2]李冰.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中的公民认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06).
[3]钱容德.封建主义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09).
[4]李春山.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13).
[5]夏美武.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4,(11).
[6]郭燕来,程竹汝.当代中国政治演进的基础[J].晋阳学刊,2011,(04).
[7]尹玉吉.认识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独特视角——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制度经济分析评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8]臧峰宇.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文化语境[J].学术月刊,2012,(12).
[9]冯建辉.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与当代中国政府转型——基于一种政治哲学的分析[J].攀登,2010,(03).
(责任编辑: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