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王路祎

    

    摘要:公共景观构筑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在文中主要就公共景观构筑物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可以为公共景观构筑物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公共景观构筑物 设计 城市发展

    城市是人类聚落而生的产物,一座城的生长与成熟,取决于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城市公共景观构筑物作为人类生活中最为普遍和公共化的可视化形态,体现了不同城市的独有性和文化特色,是人与環境相互影响作用下的设计产物,可以说是人与自然共生下所孕育的必需品。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追求也不断更迭与提升,城市公共景观构筑物作为公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的高诉求也越见清晰地呈于纸上。

    一、公共景观构筑物于城市中的作用

    (一)引导性

    公共景观构筑物除去自身在景观中所固有的功能之外,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这一点根据构筑物的定位有大有小。譬如公园内的构筑物可引导游客从某一花园进入另一未知空间内,使得景观变得完善和完美;而倘若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可能作用就更大——一方面在城池间形成无形枢纽,成为一种过度的装置,另—方面作为城市特色表达的载体,向游览者传递城市语言,引导游者去了解整座城市。

    (二)功能性

    城市公共景观构筑物的功能性莫过于作为一种落脚点,在游客疲累,或者觉得枯燥乏味时,适当舒缓其身心,亦可以根据指向人群的不同去进行适合其观赏游览和停留的景观氛围设计。例如较为微小却普遍的景观长椅,能针对年轻人,老者和有特殊要求的人,进行不同的构筑和设计,以满足从身高、到舒适程度、甚至新颖程度的需求区间。

    (三)艺术性

    城市公共景观构筑物本身就具备很高的审美价值。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城市景观的细部面貌,在契合地域文化的情况下接受美学与城市景观设计的相互渗透,使得城市景观构筑物设计逐渐演化为一种“再创造”艺术,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等概念更能与地域文化创新相契合。由于其更为自由的创作尺度,能够最大化设计中的艺术与美感,本身就在环境景观审美中有着极大的作-用,给游者带来视觉享受。

    二、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

    人们在谈论一座城市的时候,除去地标性建筑外,最大的谈资莫过于城市之间是否有能供人交流的活动空间,并且这一个空间有无特色、乃至这种特色或特点的程度会影响到这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城市的宜居性,在无形中帮助城市吸引更多的长久居住群体。而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在这一点上占有很重要的比重。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说,一个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其一定有目有很多具有价值的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

    美是一种动态的语言,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提高和更迭,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作为设计师对于城市的情感传达,是城市文化的产物,在彰显城市的同时,必然也与城市发展共生。在旧社会,城市的生成最大功能是一种保障机制,更加强调对于人群居生存的一种硬功能,但随着社会进化,城市也加入了不同的概念,即人们需要在城市中感觉到摩登,目所能及的自信。追逐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人心所向。

    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要使其公共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得经过无数人对他的审视和接纳,而要能成为经久不衰、得到时间青睐的设计作品,和城市共生、吸纳城市的特点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互动与开放性的升华,对于时代诟病的解决等。在全球化的大视代,城市模式越来越完善,但同时也面临着千篇一律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照搬使得自我城市缺乏创意流,变得无特色。因此,对于城市特色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作为公共可视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可以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思想,对辅助创构城市地域文化,唤醒大众对于城市地域文化的共鸣与认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追求公共景观构筑物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发展一直是设计师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体现

    (一)于环境

    环境的美就在于景观,而景观的生成有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的作用。自然、农村、城市是环境美学研究的三大视域,生态性与人文性、自然性与人工性的矛盾与统一是环境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环境是我们的家,故环境美最根本的性质是家园感。在环境美学的视域内,“宜居”进而“乐居”是环境美的首要功能,“乐游”只能是它的第二功能。

    公共景观构筑物作为一类艺术品,兼具了鉴赏性与艺术价值,不仅仅要求其具有高审美,更为根本的是,它需要与环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由于发展对生态带来的大量负面效益,对生态和绿色的倡导越来越强烈,即使是公共设施中微小的构筑物,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如何设计可以既美观又具有一定的环保功能;如何设计量产化的小型构筑物可以节约原材料,亦或是运用什么样的材料可以使得设计对于自然的索求降到最低等。

    在形式上,也越来越要求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因素,与城市地景相连接,营造一种共生关系,传达“源归自然”的城市发展理念。公共景观构筑物必然处于一定体量的环境之中,因此人们在欣赏评判某件景观构筑物的时候不仅仅是它自身的独特,而是构筑物能否与周围大环境形成一种整体印象,能够形成一种舒畅的关系。

    公共景观构筑物成为人们个体对城市环境诉求的载体被建造出,使更多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反思时代现状,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

    比如Sohlbergplassen Viewpoint/Carl-Viggo Holmebakk松林漂浮观景台(图1),曲度的混凝土结构穿插在林区之间,巧妙地避开了场地上的所有树木,在不伤及树木的同时又与远处的水景产生一种延伸的呼应感,底部中空的空间设计增加了环境空间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又做到了与环境同呼吸的共生关系,是城市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中很核心的设计思维。

    (二)于艺术

    从艺术形态上来说,因了艺术原型的审美形式以及受到当代流行影响或传承的艺术设计语言—直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更可以看作是一门艺术。小型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的审视主要包括在城市中是否具有韵律感,体态关系是否协调;中大型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的审视则主要是其形态的美感,尺寸和比例是否合适且具备特色,是否能够影响大众的审美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景观构筑物能够让人置身在一种“思维桃源”中,感受到高审美情趣的快感,并从中学习、摒弃因生长环境所自然生成的某种审美定式,刷新和提升自己对于美的认知,以及对于艺术的认知。

    比如加拿大的“Urban Reef”wins Robson Redux(图2),于规律楼宇和方正大广场中,置入参数化的曲线座椅设计,破开了城市的固有格局,柔化了城市线条,木头的质感和颜色搭配,巧妙地融于蓝天和绿色的大地景观之间,使得整个广场变得活泼起来,具备律动感,让游览者好奇,使人群更加主动地停留、休憩,并参与到与城市景观的互动之中,而同时,未来感的造型探索也具备很高的美学价值。

    (三)于人心

    “以人为本”,无论在任何一个领域中都是无可厚非的,同样,在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之中,人心必然成为其针对的主旨。现代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在实现人们硬功能诉求的同时,人性化这一点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好的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必定在空间和尺度手法上体现着一定的人文关怀。大地景观绝不会是一整块没有步行小径的景观设施,景观长廊也绝不会在两侧不设置防止幽闭的窗口或者供人休憩的长椅。这种更贴近人性,更温暖的构筑物细部设计,能够提升公众对于其的兴趣,进而提高口碑和传颂度,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带动城市发展。所以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必须从人心出发,以合理的空间界定和高审美的体态,来满足城市发展和时代潮流的需要。

    比如说德国设计师Felix Conrad的“unity”树池设计,在满足造型基础的同时;人性化地考虑到夜间阅读从而设置等;考虑到私密感和阴雨天气因而设置遮雨顶;考虑到手机的群众效应因而设置了充电装置甚至有考虑到WiFi的设置;考虑到社交所以在树池中间是可以聚在一起就座的。这种种,都不禁让人感到舒适和便捷,是未来景观构筑物设计的一个大趋势(图3)。

    结语

    公共景观构筑物是景观设计的灵魂,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城市形象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应该对人类大众审美起到一个引导并升华的作用,而非仅仅满足硬功能的需索。大胆探寻以最大化创意表现和观赏价值同时又能合适融于环境的方式是我们在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中所要探寻的重要课题,这是千篇一律和创意流失的当今一个时代性问题。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对于人、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递进关系,我们不可以将其拆分开来进行审视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与其相关联的設计因素,并且对其落成后所能解决和所能造成的现象进行预估,在其中遇见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比较成功的公共景观构筑物,才能使其更好地完成推动城市发展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