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控角度探讨业财融合
王永
摘要:实施业务财务一体化战略是当前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而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业财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内控角度对财务内控与业务内控进行差异分析和融合探讨,以期促进业财深度融合。
关键词:财务内控;业务内控;业财融合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加强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业财融合是财务管理向业务环节纵深延伸的一种方式,从市场需求出发,在公司经营的规划设计、采购管理、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均需要财务的介入参与,实现最终的市场供给。业财融合可以说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就必须构建业财一体化格局。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业财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要加强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的衔接与融合,以此为基础提高内控运行的有效性,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一、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的差异分析
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目的是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由于财务与业务分别处于经营管理的两条线,其内控管理的目标与内容自然也有差异。一个有效的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上的融合,需要消除和化解这些差异。
(一)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工作目标上的差异
企业内部依据工作职能设立了若干性质不同的工作部门,这些部门面对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导致具体的目标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业务部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直接创造者,因此会更加注重业务量指标的完成,对于业务指标背后所涉及的成本控制、投资回报等不会过分关注。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价值管理部门,侧重点是对财务信息的记录与加工,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其内控点是相关的财务风险。工作目标的差异导致二者之间难以实现完全的平衡与兼顾。
(二)业务部门参与业财融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由于业务职能的专一性与财务业务的综合性,大部分企业的业财融合任务多落在财务部门身上,由财务部门牵头发起,最终成果也主要体现在促进财务管理提升方面。由于对业务部门的直接促进作用和工作成效体现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业务部门的工作量,再者通过价值管理对经济事项进行评估可能会暴露业务管理的不足,最终将导致业务部门参与业财融合的积极性不如财务部门高,甚至对融合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管控能力存在差异
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注定造成了在融合过程中形成管控上的短板。一方面专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仅靠工作中的理解难以将融合向深度拓展。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等管理工具在企业实践中未加应用或应用不当,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将业财有效衔接。此外,部分企业在进行项目的立项、可研、审批等环节中,财务部门都是事后参与或不参与,由于没有对方案的效益计算、分析以及风险的把控,造成项目很难应对财务风险。
(四)业务与财务数据缺少统一的标准
目前在众多公司的运营数据上,业务、财务均各自为战,而在业财对接口径上有时又缺乏统一规范。拥有一定自主权的业务部门往往会因为管理方式及专业的限制,导致最终流向财务部门的会计数据出现差异。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由于无法满足报表、披露等要求常常需要进行二次处理。而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提供的辅助结论及数据认可度不高,对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的工作不理解。
(五)管理系统对业财融合的支撑能力不匹配
很多公司经营管理中会涉及多个管理系统,系统设计的思路均以满足本部门管理需求为主,部分业务数据不能通过系统自动生成财务数据。财务数据也没有和业务系统形成达成数据共享,不能有效地追溯到业务过程。当处于信息运用末端的财务部门缺乏对前端数据的控制与审核,就难以将决策支撑作用贯穿于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流程,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二、强化内控衔接 促进业财融合
针对业财融合过程中的制约和不足,根据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的差异分析情况,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个方面进行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的有效衔接,进而促进业财深度融合。
(一)构建纵横交融的控制环境
业财融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破业务与财务部门各自为战的界限,从内控上建立一个纵横交融的环境。环境包含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及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在将业务与财务融合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建立能提高业财融合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明确业务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关联作用,进行有效的融合渗透并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最终形成财务绩效考核中有业务指标,业务绩效考核中有财务指标的考核体系。
人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因素,业财融合要积极构建人才流動机制,打破传统的职能分工,建立链接业财纽带的桥梁。财务专业人员要向业务部门渗透,提升专业部门的价值管理能力,同时财务管理也要引进业务人才,提高财务部门的生产经营指导能力。
(二)将风险评估嵌入业务流程
当融合了业务与财务的综合目标后,管理层要针对目标识别与其相关的风险,并评估被识别风险的后果和可能性。一旦确定了主要的风险因素,就可以考虑它们的重要程度,并尽可能将这些风险因素与业务活动联系起来,考虑所采取的行动来管理风险。
不同的风险因素,导致参与工作流程的积极性不同。有效的风险评估绝不仅仅针对某项业务本身来衡量,要综合考虑其关联业务及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务要参与到业务前端中,将风险评估嵌入到审查、审批及决策工作流程中,并加大其深化应用的力度。进而形成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实现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三)搭建“业财一体化”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以风险为导向采取的政策和程序,目的是通过管理风险来实现目标。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层级和部门,包括一系列批准、授权、核对、查证等不同的活动。在内控融合上,应通过全面梳理和优化现有财务和业务内控,打通财务和业务内控间的壁垒。财务要积极适应面向业务的需要,从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数据统一和决策支持等方面,为业务内控提供服务与支持。财务要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决策的多种因素,避免陷入财权断事权单一财务判断,进而提高决策水平。
以预算控制为例,传统内控缺陷往往是因为业务部门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项目调整,出现决算与预算脱节,形成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业财融合背景下的企业预算应当是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为辅,涵盖企业所有管理系统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财务部门要结合业务部门的专业预算,将数据采集延伸到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从而提高预算的实用性。
(四)搭建融会贯通的信息与沟通
以内控建设推进业财融合,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高效规范作用,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系统的运营,建立信息共享模块。大型企业可以自主开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服务众包模式。通过搭建业财融合的信息桥梁,按照系统设定的业务流程,及时、准确、完整的填报各类业务数据,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向业财融合转变。另外需要关注的是,信息系统不仅要处理内部资料,而且还要处理形成企业决策和外部报告所需要的外部信息,形成客户、供应商、监管者和股东等工作关系之间有效的沟通。
(五)建立业财合一的监督体系
持续有效的监控行为应该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既包括实时监督机制,也包括一定期限或特定事项的检查与审计。一个管理系统在一定时期的运行质量,主要依赖于风险评估和持续监控程序的有效性,财务部门要主动参与业务流程,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
要實行有效的业财合一的监督,需要综合性管理人才,将财务理念融入业务管理,同时财务人员也要懂业务知识。由传统的会计核算向致力于业务发展转变,是新时代财务人员转型的方向。每一位管理人员应不局限于自身的专业技能,要将眼界扩展至行业、客户、供应商等信息,转变为具有商业敏感度、逻辑分析能力的人员,转变为企业内控的方案提供商。参考文献:
[1]林佩璇.业财融合发展在中国移动的推行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
[2]袁冰.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17(18).
[3]张益琼.Z公司内部控制改进研究[J].会计之友,2016(08).
[4]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
(作者单位:吉林省酒精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实施业务财务一体化战略是当前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而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业财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内控角度对财务内控与业务内控进行差异分析和融合探讨,以期促进业财深度融合。
关键词:财务内控;业务内控;业财融合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加强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业财融合是财务管理向业务环节纵深延伸的一种方式,从市场需求出发,在公司经营的规划设计、采购管理、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均需要财务的介入参与,实现最终的市场供给。业财融合可以说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就必须构建业财一体化格局。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业财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要加强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的衔接与融合,以此为基础提高内控运行的有效性,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一、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的差异分析
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目的是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由于财务与业务分别处于经营管理的两条线,其内控管理的目标与内容自然也有差异。一个有效的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上的融合,需要消除和化解这些差异。
(一)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工作目标上的差异
企业内部依据工作职能设立了若干性质不同的工作部门,这些部门面对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导致具体的目标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业务部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直接创造者,因此会更加注重业务量指标的完成,对于业务指标背后所涉及的成本控制、投资回报等不会过分关注。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价值管理部门,侧重点是对财务信息的记录与加工,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其内控点是相关的财务风险。工作目标的差异导致二者之间难以实现完全的平衡与兼顾。
(二)业务部门参与业财融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由于业务职能的专一性与财务业务的综合性,大部分企业的业财融合任务多落在财务部门身上,由财务部门牵头发起,最终成果也主要体现在促进财务管理提升方面。由于对业务部门的直接促进作用和工作成效体现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业务部门的工作量,再者通过价值管理对经济事项进行评估可能会暴露业务管理的不足,最终将导致业务部门参与业财融合的积极性不如财务部门高,甚至对融合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管控能力存在差异
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注定造成了在融合过程中形成管控上的短板。一方面专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仅靠工作中的理解难以将融合向深度拓展。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等管理工具在企业实践中未加应用或应用不当,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将业财有效衔接。此外,部分企业在进行项目的立项、可研、审批等环节中,财务部门都是事后参与或不参与,由于没有对方案的效益计算、分析以及风险的把控,造成项目很难应对财务风险。
(四)业务与财务数据缺少统一的标准
目前在众多公司的运营数据上,业务、财务均各自为战,而在业财对接口径上有时又缺乏统一规范。拥有一定自主权的业务部门往往会因为管理方式及专业的限制,导致最终流向财务部门的会计数据出现差异。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由于无法满足报表、披露等要求常常需要进行二次处理。而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提供的辅助结论及数据认可度不高,对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的工作不理解。
(五)管理系统对业财融合的支撑能力不匹配
很多公司经营管理中会涉及多个管理系统,系统设计的思路均以满足本部门管理需求为主,部分业务数据不能通过系统自动生成财务数据。财务数据也没有和业务系统形成达成数据共享,不能有效地追溯到业务过程。当处于信息运用末端的财务部门缺乏对前端数据的控制与审核,就难以将决策支撑作用贯穿于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流程,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二、强化内控衔接 促进业财融合
针对业财融合过程中的制约和不足,根据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的差异分析情况,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个方面进行业务内控与财务内控的有效衔接,进而促进业财深度融合。
(一)构建纵横交融的控制环境
业财融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破业务与财务部门各自为战的界限,从内控上建立一个纵横交融的环境。环境包含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及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在将业务与财务融合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建立能提高业财融合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明确业务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关联作用,进行有效的融合渗透并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最终形成财务绩效考核中有业务指标,业务绩效考核中有财务指标的考核体系。
人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因素,业财融合要积极构建人才流動机制,打破传统的职能分工,建立链接业财纽带的桥梁。财务专业人员要向业务部门渗透,提升专业部门的价值管理能力,同时财务管理也要引进业务人才,提高财务部门的生产经营指导能力。
(二)将风险评估嵌入业务流程
当融合了业务与财务的综合目标后,管理层要针对目标识别与其相关的风险,并评估被识别风险的后果和可能性。一旦确定了主要的风险因素,就可以考虑它们的重要程度,并尽可能将这些风险因素与业务活动联系起来,考虑所采取的行动来管理风险。
不同的风险因素,导致参与工作流程的积极性不同。有效的风险评估绝不仅仅针对某项业务本身来衡量,要综合考虑其关联业务及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务要参与到业务前端中,将风险评估嵌入到审查、审批及决策工作流程中,并加大其深化应用的力度。进而形成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实现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三)搭建“业财一体化”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以风险为导向采取的政策和程序,目的是通过管理风险来实现目标。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层级和部门,包括一系列批准、授权、核对、查证等不同的活动。在内控融合上,应通过全面梳理和优化现有财务和业务内控,打通财务和业务内控间的壁垒。财务要积极适应面向业务的需要,从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数据统一和决策支持等方面,为业务内控提供服务与支持。财务要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决策的多种因素,避免陷入财权断事权单一财务判断,进而提高决策水平。
以预算控制为例,传统内控缺陷往往是因为业务部门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项目调整,出现决算与预算脱节,形成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业财融合背景下的企业预算应当是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为辅,涵盖企业所有管理系统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财务部门要结合业务部门的专业预算,将数据采集延伸到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从而提高预算的实用性。
(四)搭建融会贯通的信息与沟通
以内控建设推进业财融合,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高效规范作用,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系统的运营,建立信息共享模块。大型企业可以自主开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服务众包模式。通过搭建业财融合的信息桥梁,按照系统设定的业务流程,及时、准确、完整的填报各类业务数据,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向业财融合转变。另外需要关注的是,信息系统不仅要处理内部资料,而且还要处理形成企业决策和外部报告所需要的外部信息,形成客户、供应商、监管者和股东等工作关系之间有效的沟通。
(五)建立业财合一的监督体系
持续有效的监控行为应该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既包括实时监督机制,也包括一定期限或特定事项的检查与审计。一个管理系统在一定时期的运行质量,主要依赖于风险评估和持续监控程序的有效性,财务部门要主动参与业务流程,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
要實行有效的业财合一的监督,需要综合性管理人才,将财务理念融入业务管理,同时财务人员也要懂业务知识。由传统的会计核算向致力于业务发展转变,是新时代财务人员转型的方向。每一位管理人员应不局限于自身的专业技能,要将眼界扩展至行业、客户、供应商等信息,转变为具有商业敏感度、逻辑分析能力的人员,转变为企业内控的方案提供商。参考文献:
[1]林佩璇.业财融合发展在中国移动的推行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
[2]袁冰.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17(18).
[3]张益琼.Z公司内部控制改进研究[J].会计之友,2016(08).
[4]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
(作者单位:吉林省酒精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