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探究
赵婕
摘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任何企业或单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匮乏问题。为了将有限资源高效利用,大多数企业开始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预算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方式,从而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全面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社会公共事业监管、运营以及服务等多项工作,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源于国家,所以节省国家资源投放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资金使用存在漏洞,不但可能造成资产流失,阻碍资金运营,而且还可能带来不利的社会影响,继而引发更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不但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优化资金结构,还可以调动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资金合理分配,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资产管理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阐述,从构建预算内控精细化管理体系、明确预算内控的目标和关键点、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强化预算编制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事业单位预算内控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内控;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社会公共事业监管、运营以及服务等多项工作,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源于国家,所以节省国家资源投放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资金使用存在漏洞,不但可能造成资产流失,阻碍资金运营,而且还可能带来不利的社会影响,继而引发更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不但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优化资金结构,还可以调动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资金合理分配,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资产管理质量。很显然,优化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监管资金流向是极为重要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化,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普遍构建了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预算管理的质量也显著提高。但是从总体来看,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还是属于比较粗放型的,预算执行率低,预算管理监控滞后等问题越发凸显,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将粗放的预算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模式,促进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在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力度的基础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算内控向精细化发展已经势在必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落实,在降低资源占用和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方面起到了现实性作用。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进行阐述和探究。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到位阻碍了预算的顺利执行
预算编制质量将会给预算执行带来直接影响,换句话说,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预算执行效率。预算编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类人员特别是业务人员和预算编制人员反复沟通与协调。但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主要是凭借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来进行编制的,而在此环节中,需要整合的数据数量繁多,整合難度较大,监管不到位,各种疏漏和失误在所难免,从而影响了预算编制结果。此外,因为预算编制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并且编制时间较短,使得预算编制缺少合理性,造成资金流动预见性不高,给预算执行带来约制,使得预算执行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预算调整过度灵活,约束力不足
在经济市场背景下,我国有关政策呈现出多样性特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既定运营策略随之变化,给预算执行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迎合市场环境改变和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进行实时修正,但是预算修正过于灵活,修正的合理性和精准性无法得到保障,这样不但会增加预算风险,还会影响预算执行率[1]。
(三)内控制度下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就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无法对预算执行情况加以监管,并且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即便制订了配套机制,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不能确保单位预算执行效率,因此使得内部控制如同摆设,预算执行过程缺少监督机制。
(四)单位预算执行考核存在缺陷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只按照财政部门要求编制年度预算,没有考虑月度和季度预算,所以在考核时也没有把月度、季度当作控制节点来管控,或者只是简单的把年度预算平均分配到月份和季度,而没有对预算进行精细化管理,更不可能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精细化探究了。有些单位虽然开展了预算执行的探究工作,但仅仅是把预算执行效果和财务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只核算出预算完成率及节约率,没有对出现节约或者超出预算的因素加以全面分析研究,对出现结果的原因没有做到深入探究,考核还停留在表面,在建立预算执行报表时,也仅仅是简单对比,无法找出问题产生的真正因素。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使得各个部门职工参与度较低,导致预算执行状况和经济职责机制挂钩不均衡。例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近十年,直到目前为止,没有实现预算执行效率和部门职责人员的绩效的高效融合。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 指标也只包含了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达标率等,考核缺少严谨性,影响预算执行效率,各个部门职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热情较低,预算整体执行效率不高。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
(一)构建预算内控精细化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预算内部控制环境。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单位所有职工共同参与,单位负责人、管理层级和基础层级都要明确预算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并保持一致。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将会给原有的管理理念、组织框架以及单位效益带来影响,因此,需要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支持[4]。此外,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需要单位所有职工都参与到其中,如果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给予全面支持和肯定,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就会存在一定难度。
其次,完善系统性内部控制机制。将粗放式预算内部控制形式转变为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构建出既依赖于组织框架,又和组织框架呈现对立形式的预算管理组织机制。所以,预算管理组织机制要迎合单位运营特性以及管理需求,其中包含了预算管理决策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等。
最后,优化管理体系。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不仅要具备完善的预算内部控制环境,还要全面落实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二)明确预算内控的目标和关键点
第一,预算内部控制管理标准。将原始的预算管理局限性进行消除,降低预算执行问题的发生几率,提升预算管理执行能力,增强单位资金运营效率。要想实现以上标准,首先,优化预算编制流程,让预算更具合理性和规范性。其次,细化执行流程,加大流程管理力度,让运营活动严格根据预算来执行,做好资金应用的把控工作。最后,完善预算考核体系,调动职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给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条件。第二,明确预算内部控制关键点。原始的预算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只是迎合了对外披露需求,但是没有满足单位内部管理标准,从而使得管理人员无法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营到其中,可以结合机构战略标准,把较为复杂的工作进行细化,之后结合业务种类加以分配,实现对有关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提升[2]。
(三)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要想提升预算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部门。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部门,其中包含了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控制部门以及预算职责部门等。其中,预算管理部门一般由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构建而成,从单位领导层与财会部门领导层中各抽取一名担任该部门的正副领导职务,抽调几名业务水平过硬的财会人员作为该部门的基本职员。预算管理部门负责的工作包含了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管理标准以及预算管理政策的建立;确定单位年度落实的管理标准和发展规划;提出预算编制方式以及流程;制定预算执行方案;核查预算执行效果等。结合单位实际状况,对预算执行方案加以修整,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流程监管和把控。预算控制部门隶属于预算管理部门,其以预算管理部门的执行部门的形式存在,其负责预算编制以及日常监管工作,一般由各个部门负责人以及財务部门构建而成,其中财务部门的职责在于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加以监管和核算,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流程中存在的差异情况,并且制作成差异报表,上交给预算管理部门;协助预算控制部门进行预算执行环节中各项问题的处理工作。预算职责部门作为预算的执行主体,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应该设立四个部门,第一个是预算办公室;第二个是技术部门;第三个是监管部门;第四个是评估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四个部门都要严格按照该单位制定的预算管理标准来落实,负责该部门预算编制、落实、监管以及评估等工作,同时配备了专业的人员来执行,从而保障预算内部控制工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四)强化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编制方式大致有这么三种分类,第一种是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第二种是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第三种是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运营特性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对预算项目的实质内涵加以区分,从而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除了专项项目之外,业务数量改变等情况一般不会给预算编制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首先在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预算执行状况以及决算情况,加以客观研究,同时考虑对预算环节中经济状况以及政策给单位运营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采用把零基预算当作主体,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当作辅助工具的预算编制方式。在采用零基预算方式时,应该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的引导下,把零当作基数,根据各个部门业务特性,做好职责分工,对预算年度中各项工作的完善性以及合理性加以评估,明确各个部门职工状况,同时根据各个部门业务发展要求,在做好调动工作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各个部门的经费,对单位今后以及内外因素造成的影响加以思考,科学预测单位发展改变情况,建立各个部门经费预算方案,由预算控制部门将预算结果汇报给预算管理部门。
(五)加强预算执行的内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真实状况,在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流程以及预算标准的基础上,应用一系列完善的预算管理措施,对预算执行情况加以监管。例如,制定完善的预算执行预警体系,合理选择预警标准,明确预警界线,如果某项预算标准高于预警标准时,预警体系将会发出预警信号,同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月度或者季度为单位来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定期对预算执行偏差加以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偏差报表,对各个预算职责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偏的差进行记录,开展预算执行效率询问工作,要求各个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辩解和阐述,区分情况采取对策,以达到落实年度预算标准的目的。
(六)建立预算评价管理制度
首先,预算执行情况评估。第一,预算支出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是否存在超出标准或者超出规划、提升支出标准等现象。第二,项目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私自挪用和占用现象。第三,是否按照相关标准来落实预算工作,是否及时到位。第四,各个职责部门预算编制的参考信息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其次,预算执行安全性评估。第一,查看预算职责部门是否真正实现分工合理,预算执行情况是否规范;第二,职责部门相关人员的监管职责是否得到了实施,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标准来对各项资金应用情况加以核查;第三,预算收支到账之后是否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是否将获取资金上报给财务部门,是否存在私自挪用和占用资金等现象。三、事业单位预算内控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预算内控精细化管理理念与认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落实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对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理念所有了解,并且建立预算内部控制管理环境,采用培训的方式,把精细化预算管理深化到每个职工的心里。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需要全员参与,保证管理层级和基础层级预算管理理念一致,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提升单位整体效益。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管理会给原始管理理念、组织框架以及单位效益带来一定影响。所以,秉持由上而下的原则,加大各个部门的配合力度,从战略发展角度来落实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率[3]。
(二)健全组织架构和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组织框架已经无法满足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体系需求,需要对组织框架进行重新修整和整合,但是要想确保单位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实,需要对单位组织框架的重整难度加以思考,通过在单位内部建立管理部门来实现组织框架的重新修整,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构建组织框架的过程中,还要完善有关预算管理机制,以此保证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建立信息化平台为预算内控提供技术支持
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一系列技术指标当作支撑,例如建立预警标准等。此外,针对预算编制、预算核算等具备特殊性的工作内容,需要对其执行过程加以监管,并且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的方式,给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体系的落实提供依据。當前,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真实状况,研发出把网络计算机技术当作基本,和OA办公系统等多种办公软件相融合的信息化平台。在构建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需要把预算编制、预算考核、预算实施状况以及预算考核等内容都列入到信息管理体系中,把预算编制、落实以及考核等内容构建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借助单位信息化管理数据,对单位预算执行状况加以监管和控制。四、结束语
总之,预算执行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预算执行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考核依据。为了提高预算执行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来采取措施,既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又需要单位各级负责人的坚决执行力和完善机制保障。提高预算执行率不仅是落实年度预算的有效措施,更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运营的重中之重。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人员要深入研究,努力提高预算执行率,为整个单位健康运营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南淑娟.提高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7(11):292.
[2]张新化.提高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探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3):159-160.
[3]邹金.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部门预算执行率的实践探索[J].交通财会,2016(11):40-41.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摘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任何企业或单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匮乏问题。为了将有限资源高效利用,大多数企业开始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预算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方式,从而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全面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社会公共事业监管、运营以及服务等多项工作,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源于国家,所以节省国家资源投放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资金使用存在漏洞,不但可能造成资产流失,阻碍资金运营,而且还可能带来不利的社会影响,继而引发更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不但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优化资金结构,还可以调动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资金合理分配,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资产管理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阐述,从构建预算内控精细化管理体系、明确预算内控的目标和关键点、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强化预算编制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事业单位预算内控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内控;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社会公共事业监管、运营以及服务等多项工作,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源于国家,所以节省国家资源投放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资金使用存在漏洞,不但可能造成资产流失,阻碍资金运营,而且还可能带来不利的社会影响,继而引发更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不但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优化资金结构,还可以调动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资金合理分配,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资产管理质量。很显然,优化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监管资金流向是极为重要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化,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普遍构建了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预算管理的质量也显著提高。但是从总体来看,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还是属于比较粗放型的,预算执行率低,预算管理监控滞后等问题越发凸显,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将粗放的预算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模式,促进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在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力度的基础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算内控向精细化发展已经势在必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落实,在降低资源占用和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方面起到了现实性作用。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进行阐述和探究。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到位阻碍了预算的顺利执行
预算编制质量将会给预算执行带来直接影响,换句话说,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预算执行效率。预算编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类人员特别是业务人员和预算编制人员反复沟通与协调。但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主要是凭借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来进行编制的,而在此环节中,需要整合的数据数量繁多,整合難度较大,监管不到位,各种疏漏和失误在所难免,从而影响了预算编制结果。此外,因为预算编制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并且编制时间较短,使得预算编制缺少合理性,造成资金流动预见性不高,给预算执行带来约制,使得预算执行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预算调整过度灵活,约束力不足
在经济市场背景下,我国有关政策呈现出多样性特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既定运营策略随之变化,给预算执行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迎合市场环境改变和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进行实时修正,但是预算修正过于灵活,修正的合理性和精准性无法得到保障,这样不但会增加预算风险,还会影响预算执行率[1]。
(三)内控制度下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就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无法对预算执行情况加以监管,并且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即便制订了配套机制,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不能确保单位预算执行效率,因此使得内部控制如同摆设,预算执行过程缺少监督机制。
(四)单位预算执行考核存在缺陷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只按照财政部门要求编制年度预算,没有考虑月度和季度预算,所以在考核时也没有把月度、季度当作控制节点来管控,或者只是简单的把年度预算平均分配到月份和季度,而没有对预算进行精细化管理,更不可能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精细化探究了。有些单位虽然开展了预算执行的探究工作,但仅仅是把预算执行效果和财务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只核算出预算完成率及节约率,没有对出现节约或者超出预算的因素加以全面分析研究,对出现结果的原因没有做到深入探究,考核还停留在表面,在建立预算执行报表时,也仅仅是简单对比,无法找出问题产生的真正因素。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使得各个部门职工参与度较低,导致预算执行状况和经济职责机制挂钩不均衡。例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近十年,直到目前为止,没有实现预算执行效率和部门职责人员的绩效的高效融合。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 指标也只包含了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达标率等,考核缺少严谨性,影响预算执行效率,各个部门职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热情较低,预算整体执行效率不高。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
(一)构建预算内控精细化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预算内部控制环境。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单位所有职工共同参与,单位负责人、管理层级和基础层级都要明确预算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并保持一致。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将会给原有的管理理念、组织框架以及单位效益带来影响,因此,需要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支持[4]。此外,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需要单位所有职工都参与到其中,如果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给予全面支持和肯定,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就会存在一定难度。
其次,完善系统性内部控制机制。将粗放式预算内部控制形式转变为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构建出既依赖于组织框架,又和组织框架呈现对立形式的预算管理组织机制。所以,预算管理组织机制要迎合单位运营特性以及管理需求,其中包含了预算管理决策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等。
最后,优化管理体系。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不仅要具备完善的预算内部控制环境,还要全面落实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二)明确预算内控的目标和关键点
第一,预算内部控制管理标准。将原始的预算管理局限性进行消除,降低预算执行问题的发生几率,提升预算管理执行能力,增强单位资金运营效率。要想实现以上标准,首先,优化预算编制流程,让预算更具合理性和规范性。其次,细化执行流程,加大流程管理力度,让运营活动严格根据预算来执行,做好资金应用的把控工作。最后,完善预算考核体系,调动职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给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条件。第二,明确预算内部控制关键点。原始的预算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只是迎合了对外披露需求,但是没有满足单位内部管理标准,从而使得管理人员无法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营到其中,可以结合机构战略标准,把较为复杂的工作进行细化,之后结合业务种类加以分配,实现对有关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提升[2]。
(三)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要想提升预算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部门。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部门,其中包含了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控制部门以及预算职责部门等。其中,预算管理部门一般由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构建而成,从单位领导层与财会部门领导层中各抽取一名担任该部门的正副领导职务,抽调几名业务水平过硬的财会人员作为该部门的基本职员。预算管理部门负责的工作包含了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管理标准以及预算管理政策的建立;确定单位年度落实的管理标准和发展规划;提出预算编制方式以及流程;制定预算执行方案;核查预算执行效果等。结合单位实际状况,对预算执行方案加以修整,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流程监管和把控。预算控制部门隶属于预算管理部门,其以预算管理部门的执行部门的形式存在,其负责预算编制以及日常监管工作,一般由各个部门负责人以及財务部门构建而成,其中财务部门的职责在于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加以监管和核算,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流程中存在的差异情况,并且制作成差异报表,上交给预算管理部门;协助预算控制部门进行预算执行环节中各项问题的处理工作。预算职责部门作为预算的执行主体,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应该设立四个部门,第一个是预算办公室;第二个是技术部门;第三个是监管部门;第四个是评估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四个部门都要严格按照该单位制定的预算管理标准来落实,负责该部门预算编制、落实、监管以及评估等工作,同时配备了专业的人员来执行,从而保障预算内部控制工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四)强化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编制方式大致有这么三种分类,第一种是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第二种是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第三种是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运营特性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对预算项目的实质内涵加以区分,从而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除了专项项目之外,业务数量改变等情况一般不会给预算编制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首先在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预算执行状况以及决算情况,加以客观研究,同时考虑对预算环节中经济状况以及政策给单位运营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采用把零基预算当作主体,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当作辅助工具的预算编制方式。在采用零基预算方式时,应该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的引导下,把零当作基数,根据各个部门业务特性,做好职责分工,对预算年度中各项工作的完善性以及合理性加以评估,明确各个部门职工状况,同时根据各个部门业务发展要求,在做好调动工作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各个部门的经费,对单位今后以及内外因素造成的影响加以思考,科学预测单位发展改变情况,建立各个部门经费预算方案,由预算控制部门将预算结果汇报给预算管理部门。
(五)加强预算执行的内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真实状况,在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流程以及预算标准的基础上,应用一系列完善的预算管理措施,对预算执行情况加以监管。例如,制定完善的预算执行预警体系,合理选择预警标准,明确预警界线,如果某项预算标准高于预警标准时,预警体系将会发出预警信号,同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月度或者季度为单位来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定期对预算执行偏差加以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偏差报表,对各个预算职责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偏的差进行记录,开展预算执行效率询问工作,要求各个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辩解和阐述,区分情况采取对策,以达到落实年度预算标准的目的。
(六)建立预算评价管理制度
首先,预算执行情况评估。第一,预算支出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是否存在超出标准或者超出规划、提升支出标准等现象。第二,项目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私自挪用和占用现象。第三,是否按照相关标准来落实预算工作,是否及时到位。第四,各个职责部门预算编制的参考信息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其次,预算执行安全性评估。第一,查看预算职责部门是否真正实现分工合理,预算执行情况是否规范;第二,职责部门相关人员的监管职责是否得到了实施,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标准来对各项资金应用情况加以核查;第三,预算收支到账之后是否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是否将获取资金上报给财务部门,是否存在私自挪用和占用资金等现象。三、事业单位预算内控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预算内控精细化管理理念与认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落实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对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理念所有了解,并且建立预算内部控制管理环境,采用培训的方式,把精细化预算管理深化到每个职工的心里。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需要全员参与,保证管理层级和基础层级预算管理理念一致,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提升单位整体效益。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管理会给原始管理理念、组织框架以及单位效益带来一定影响。所以,秉持由上而下的原则,加大各个部门的配合力度,从战略发展角度来落实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率[3]。
(二)健全组织架构和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组织框架已经无法满足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体系需求,需要对组织框架进行重新修整和整合,但是要想确保单位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实,需要对单位组织框架的重整难度加以思考,通过在单位内部建立管理部门来实现组织框架的重新修整,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构建组织框架的过程中,还要完善有关预算管理机制,以此保证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建立信息化平台为预算内控提供技术支持
精细化预算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一系列技术指标当作支撑,例如建立预警标准等。此外,针对预算编制、预算核算等具备特殊性的工作内容,需要对其执行过程加以监管,并且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的方式,给预算内部控制精细化体系的落实提供依据。當前,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真实状况,研发出把网络计算机技术当作基本,和OA办公系统等多种办公软件相融合的信息化平台。在构建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需要把预算编制、预算考核、预算实施状况以及预算考核等内容都列入到信息管理体系中,把预算编制、落实以及考核等内容构建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借助单位信息化管理数据,对单位预算执行状况加以监管和控制。四、结束语
总之,预算执行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预算执行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考核依据。为了提高预算执行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来采取措施,既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又需要单位各级负责人的坚决执行力和完善机制保障。提高预算执行率不仅是落实年度预算的有效措施,更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运营的重中之重。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人员要深入研究,努力提高预算执行率,为整个单位健康运营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南淑娟.提高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7(11):292.
[2]张新化.提高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内控对策探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3):159-160.
[3]邹金.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部门预算执行率的实践探索[J].交通财会,2016(11):40-41.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