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齐白石

编者按:
从本期开始,由冉乃彦先生主笔的新栏目《名家有约》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冉乃彦先生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发展心理和科研方法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自我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名家有约》所刊载的文章,都是冉乃彦先生通过现场还原的方式,把自己与一些知名人士交往的故事叙述出来。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名人风范,也会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以致用,完善自我。
我身边有一张已经泛黄的1951年的《中国少年报》,一篇《孩子们访问老画家齐白石》的文章引起我对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文章中写道:
一月十七日下午,北京市有几个爱好美术的小朋友,会见了我国最有名的人民画家齐白石老先生。
齐老先生今年已经九十三岁了,因为年纪太大了,所以行动有一些困难,但是他非常爱孩子,一看见小朋友们来访问,就很高兴地叫人扶他起来,和大家一一握手,亲切地说:“我很喜欢小朋友,你们来得正好,我刚要画画,我画给你们看!”
他走到书桌旁,拿起画笔。小朋友们就围在他的身旁,专心地看他画画。老人家一面画,一面和孩子们讲着:“画的时候,要注意东西的大小、位置和纸的比例……”
他忽然又指着一个八九岁的小朋友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开始练习画画了,一直在不断地练习……”
就这样一边说,一边画,不大一会儿,他就画好了一对鸳鸯,在荷叶底下戏水。他画得多么生动,那两只鸳鸯神气活现,就像是活的一样。

孩子们在一旁看得出神了,有一个孩子禁不住说:“老公公,您怎么画得这样好呀?”老先生含笑正想答话,在一旁的他的学生已经先开口了:“这是因为老先生能够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哪!你们知道吗,老先生从八岁学画,八十多年来,他差不多从没有间断过画画。只有两次他间隔了十天没有作画,一次是因为害了重病,一次是因为他母亲去世,心里很悲痛。现在他虽然九十三岁了,还是天天都要作画。你们看他老人家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呀!”
他的学生接着说:“老先生是热爱学习的。他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农民家里,因为家里很穷苦,只读了半年书。以后就在家里放牛打柴,十二岁的时候他学木工,以后就做了十五年的木匠。他做木匠的时候,常常跟着师傅到外村去做工。在提着的工具篮子里,除了刀斧,还放着小小的桐油罐子和纸张笔墨。一天工作完毕,晚上就点起桐油灯练习作画,一直到深夜还不肯休息。他平时花很多功夫去观察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的形状。他看得很仔细,连虾子有几根须、玫瑰的刺是怎么长的,都研究得十分清楚,所以画出来的就跟活的一样。他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他能够刻苦学习。”
孩子们听到这里,都感动极了。想起自己有时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些困难,就不肯坚持下去,现在听了齐老先生学习的故事,受到了很大的鼓励。大家决心学习他这种刻苦钻研、不怕困难的精神。
齐老先生为了鼓励这些小朋友,还特意把刚画好的画送给大家,叮嘱大家要好好学习。他又给中国少年报画了一张名叫“老少和平”的画,转送给全国的少年朋友们。
看着这张旧报纸,我仿佛回到六十多年前。因为我就是这有幸拜访齐白石的“几个小朋友”中的一个。1951年,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初一,由于我酷爱画画,就报名参加了邓海帆老师组织的美术小组。邓海帆老师是知名的画家,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美术老师,我们都非常喜欢他。他辅导我们画创作画,非常耐心。我记得我画了一幅庆祝中苏友好条约的画,邓老师还特意走到我身旁,轻声地对我说:“你还是挺能画的啊。”
有一天,邓先生笑眯眯地走到我身边,小声通知我:“中国少年报社要组织少年儿童美术爱好者去拜访齐白石大师,你代表咱们美术组去,愿意吗?”鼎鼎大名的齐白石是大画家,更是我们这些美术爱好者崇拜的对象啊!听到这喜从天降的好消息,我赶紧说:邓先生,我愿意,太愿意了!
那天,我们七个中小学生在西单辟才胡同集合,由中国少年报社的编辑带领我们,走到胡同西头一个往北拐的小胡同——跨车胡同。
齐白石的住宅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从路西的一个青砖灰瓦的门楼进去,左拐右拐,再进去是一个方方正正的院子。最引人注目的是,不大的院子里满是水缸、花盆,房檐上挂着大大小小的鸟笼,墙角摆满了虫罐,不时传来鸟叫虫鸣声。原来主人在这里植树栽花、饲鸟养鱼,是为了近距离仔细观察它们,更好地创作。
进到北屋,看到齐白石老人,他正笑容满面地迎候我们。齐白石老人穿着深色的中式长袍马褂,蓄着银白色的胡须,眼镜后面一双非常有神的眼睛不停地、认真地观察着我们每一个人。
没有多说什么,齐白石老人就要教我们画画。在他的弟子搀扶下,他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一个宽大的黑色画案前,用非常浓重的湘音,边画画边对我们讲解。
只见他拿起一根像小笤帚似的大笔,蘸饱了墨汁,刷!刷!刷!大笔迅速地在画纸上掠过。在那一刹那,一位九十三岁的老人,利索得像个小伙子。当时,我们都看傻了。没想到,画画竟像练武术,有这么大气魄!落在纸上一大片有浓有淡的墨迹,我们一时看不出是什么。过一会儿,齐白石老人轻轻地加了几笔,几片硕大、多汁、富有生命力的荷叶立刻显现出来了。
接着齐白石又教我们画鸳鸯,在画鸳鸯眼睛的时候,他停下来,歪着脑袋,特意告诉我们:“画眼睛的时候,注意不要画得溜圆,像庙里的菩萨眼睛那样,要画得有点扁,这样才有神呢!”我因为从小在云南、四川长大,所以湖南话基本能听懂。我看他画鸳鸯眼珠的时候,的确顿了一下笔,不是一个规则的圆,但画出的眼睛却活了起来。
在我们专心看齐白石作画的时候,忽然有人挤到我面前了。原来,有个个子低的同学看不见,就挤到了我前面,我只好踮着脚尖看。后来发现在记者拍的照片上(见上页图片),露着半张脸的就是我(右数第三人)。
那次拜访齐白石大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不忘。这可能就是心理学讲的,早期记忆会对一个人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思考怎样成长。齐白石原来是一个木匠,五十多岁才正式卖画,做职业画家,最终成为一位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师。我明白了,人的成才,关键是努力,年龄和基础都不是决定的条件。齐白石在九十多岁的时候仍然每天坚持画画,这让我懂得了人的成功关键是勤奋。
二是做什么样的人。齐白石不但艺术上有成就,而且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拒绝和敌人合作,还画出讽刺漫画。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为世界和平作贡献。他对新一代,有着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我敬佩这样的人。
三是学习齐白石尊重实践,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态度。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我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了“实践高于理论”的信念,对一生的成长、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几十年教育科研的工作中,我总能够自觉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和理念,这都和早期受到的影响分不开。
四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我更加理解和热爱国画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而骄傲,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虽然我后来没有专门搞绘画,但是这种从小熏陶出来的艺术修养,对我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人曾说:“由于美是使人成为主体,彻底摆脱动物界的最后环节,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全面实现的标志,因此,美是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或最高境界。实践不仅创造了对象世界的美、物的美,而且创造了人的美。”的确,审美教育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使我生活得更有情趣、更有幸福感,也更有意义。
(责 编 再 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