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计量属性的选择的研究
严张锐
摘要:在会计计量工作中,会计计量属性是较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状态,如何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选择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成为会计改革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适当的研究。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计量属性 可靠性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对会计质量信息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为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且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权衡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因此在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相关研究中,也要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细化的分析。
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1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从本质属性角度看,会计工作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是会计工作中对财务活动客观真实的反映。在经济活动呈现出复杂化发展状态的当今社会,尽管会计工作中只能够实现对过去交易的确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估计和判断因素错误的情况。因此在客观真实的条件下,会计信息可靠性往往与确定性程度存在紧密的联系。简言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在开展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确定性的重视,保证计量结果和财务报表确认工作的确定性,促进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增强。
1.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的架构体系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其具体要求体现在预测、反馈价值以及及时性方面。在当前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提高信息的相关性,主要需要从表外信息入手进行研究,并对表内信息进行确认,保证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工作的实际效果,促进会计计量工作问题的解决。
1.3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
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能够对可靠性的增强产生积极的影响,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符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1]。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在逐步探索相关性建设的过程中会对会计反映范围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必然会导致历史成本计量受到影响,造成可靠性弱化。因此要注意权衡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关系,为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
2 会计信息不同层次计量属性的选择
在西方会计概念架构中涉及到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问题,实际上在会计计量方面,不同层次的会计计量属性对可靠性和相关性选择的侧重点存在明显的差异。下面就结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不同层次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系统研究和解读。
2.1准则制定层次
为了能够在另一个层次中完成对有价值信息的生成,并且为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进而按照相关性对财务报表所属项目进行选择。从这一层次阶段进行研究,由于在会计工作中还没有针对相关要素以及要素所属项目进行准确的计量,因此不需要对会计信息可靠性进行分析,只需要完成对信息的定性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适当的研究,如果预计认定要素所属项目是相关的项目就可以认为会计信息可靠。而从相关性角度看,计量预计无法计量或者不能进行可靠计量的要素所属项目,可以认为具有相关性。简言之,在准则制定的层次上,需要对计量属性进行选择,并且在选择过程中首先分析相关性,其次对可靠性进行解读,可靠性的分析工作能够为相关性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
2.2财务报告编制层次
由于在準则制定层次上借助会计选择对表内要素以及所属项、表外辅助等进行了规定,还对应用的计量属性进行了判断,因此在财务报告编制层次上,编报人员要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解读。即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将中立性作为参照标准,对想要反映的上述相关内容进行直观准确地反映。如果是过去会计工作中引起的差错性问题,在发现问题后需要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而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则需要经由审计人员审计后对发现的问题和相关会计信息予以披露,保证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开展惩处工作[2]。如果在第一次已经完成对要素所属项目的选择和计量属性的选择,那么在第二次工作中则需要借助对计量属性的合理应用将表内项目、表外辅助等进行披露。这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价值也会进一步凸显。换言之,会计信息的价值决定于其对相关信息的真实反映。
3 具体开展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工作的考虑
在会计工作中具体针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选择时,必须结合会计计量工作的特殊性,对会计计量对象的特点进行细化分析,并且在选择计量属性方面,需要两个重要信息质量特征的积极配合。同时,由于我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定义、解释等与国际主要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从公允价值定义角度看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对我国会计计量属性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只能参考我国的定义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并选择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个重要的计量特征,最终对计量特征进行有效的确定,保证选择的科学性,能够为会计工作的优化开展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明显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3.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的适用范围与其自身特点存在一定的联系,一般会将历史成本应用到不具备有序市场、大宗交易并且公开市场价格也不存在的资产和负债方面,这些种类资源的获取以及不同类型负债的最终形成,都能够在计量过程中将买卖双方的实际成交价格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完成入账工作后,可以将其看作是负债的历史收入进而转为历史成本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实际应用历史成本的过程中对历史成本进行限定的条件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针对资产取得或者负债形成交易所生成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如实地反映出来,并且对作为资产的现金流出和作为负债的现金流入情况进行细化分析。
第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坚持中立性,要注意避免不合理使用谨慎惯例导致错误的出现,甚至形成偏差,产生不良后果。
第三,应该在应用过程中对不同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进行统筹分析,在历史成本中如实对基本的投入存量和流量进行反映,保证信息的全面性。
第四,历史成本入账后除非需要完成处理工作,否则在持有资产或者负债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变动,也不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再次计量或者多次计量,因此不会在应用历史成本的过程中出现未实现的持有损益。
3.2公允价值
按照国际上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方面针对公允价值做出的定义以及在实际应用公允价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看出公允价值的适用度偏低,一般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会将公允价值的计量放置到已经形成有序市场、有序市场中的大宗买卖,已经形成了可以进行观察的、公开透明的并且相对活跃市场价格的拟出售资产或者拟转移负债,在市场价格体系中包含已经出标的价格、投标的价格和中间价格。针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方面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要想应用公允价值,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尚未形成现实层面的交易,但是买卖双方已经达成承诺,并且形成了想要交易的意向,即买卖双方之间形成了假想交易的条件。
第二,在计量过程中所使用的是估计价格,并且可以选择最佳估计价格,在此过程中,最佳估计价格实际上就是在有序市场上构成的具有相同资产和负债属性的销售价和转移价。
第三,在合约中对承诺日的效力进行确定,确认了承诺日就是计量日,在其后的财务报告中报告日和结算日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重新计量,因此需要注意对当前尚未实现的持有损益情况进行适当的确认。
第四,公允价值的计量与资产负债的定义相吻合,也就是从资产角度进行研究,公允价值的计量能够将未来的现金流入情况以及现金流出情况明确地反映出来,并且将这些内容都看作是脱手价格进行研究,即企业等主体的资本产出角度完成计量工作。
对上述分析进行综合性研究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国家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美国社会公允价值的计量也未必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按照应用条件,只有形成有序市场,并且市场相对活跃,有大宗买卖、公开标价等特征,如证券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市场上对各类型产品进行交易,才能够按照公允价值开展计量工作,对公允价值的可靠金额进行计算,促进公允價值计量工作表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征。
在我国研究体系中,针对公允价值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且按照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结果,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尚未针对公允价值作为估计计量属性进行明确的限定,也没有针对其是否具备现实交易进行深入的研究。按照我国实际情况对公允价值的内涵进行适当的限定,发现只要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吻合,就能够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如资产减价业务、负债充足业务如果能够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吻合,会计人员就可以尝试借助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完成计量工作。因此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和应用公允价值情况能够看出,我国公允价值指代买卖双方在交易活动中可以取得的市场价格或者自愿达成的市场价格,并且交易活动中的金额可靠。
综上所述,现阶段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工作中,要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视,并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深入探索,保证研究效果,为科学合理地选择会计信息计量属性夯实基础。本次研究工作中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希望可以为财会工作的系统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冯素珍,倪国锋.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会计谨慎性视角[J]. 财会通讯,2012(3):32- 34.
[2] 景东东.新旧准则下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D].贵州财经大学,2013.
摘要:在会计计量工作中,会计计量属性是较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状态,如何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选择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成为会计改革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适当的研究。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计量属性 可靠性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对会计质量信息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为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且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权衡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因此在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相关研究中,也要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细化的分析。
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1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从本质属性角度看,会计工作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是会计工作中对财务活动客观真实的反映。在经济活动呈现出复杂化发展状态的当今社会,尽管会计工作中只能够实现对过去交易的确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估计和判断因素错误的情况。因此在客观真实的条件下,会计信息可靠性往往与确定性程度存在紧密的联系。简言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在开展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确定性的重视,保证计量结果和财务报表确认工作的确定性,促进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增强。
1.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的架构体系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其具体要求体现在预测、反馈价值以及及时性方面。在当前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提高信息的相关性,主要需要从表外信息入手进行研究,并对表内信息进行确认,保证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工作的实际效果,促进会计计量工作问题的解决。
1.3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
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能够对可靠性的增强产生积极的影响,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符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1]。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在逐步探索相关性建设的过程中会对会计反映范围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必然会导致历史成本计量受到影响,造成可靠性弱化。因此要注意权衡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关系,为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
2 会计信息不同层次计量属性的选择
在西方会计概念架构中涉及到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问题,实际上在会计计量方面,不同层次的会计计量属性对可靠性和相关性选择的侧重点存在明显的差异。下面就结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不同层次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系统研究和解读。
2.1准则制定层次
为了能够在另一个层次中完成对有价值信息的生成,并且为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进而按照相关性对财务报表所属项目进行选择。从这一层次阶段进行研究,由于在会计工作中还没有针对相关要素以及要素所属项目进行准确的计量,因此不需要对会计信息可靠性进行分析,只需要完成对信息的定性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适当的研究,如果预计认定要素所属项目是相关的项目就可以认为会计信息可靠。而从相关性角度看,计量预计无法计量或者不能进行可靠计量的要素所属项目,可以认为具有相关性。简言之,在准则制定的层次上,需要对计量属性进行选择,并且在选择过程中首先分析相关性,其次对可靠性进行解读,可靠性的分析工作能够为相关性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
2.2财务报告编制层次
由于在準则制定层次上借助会计选择对表内要素以及所属项、表外辅助等进行了规定,还对应用的计量属性进行了判断,因此在财务报告编制层次上,编报人员要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解读。即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将中立性作为参照标准,对想要反映的上述相关内容进行直观准确地反映。如果是过去会计工作中引起的差错性问题,在发现问题后需要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而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则需要经由审计人员审计后对发现的问题和相关会计信息予以披露,保证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开展惩处工作[2]。如果在第一次已经完成对要素所属项目的选择和计量属性的选择,那么在第二次工作中则需要借助对计量属性的合理应用将表内项目、表外辅助等进行披露。这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价值也会进一步凸显。换言之,会计信息的价值决定于其对相关信息的真实反映。
3 具体开展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工作的考虑
在会计工作中具体针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选择时,必须结合会计计量工作的特殊性,对会计计量对象的特点进行细化分析,并且在选择计量属性方面,需要两个重要信息质量特征的积极配合。同时,由于我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定义、解释等与国际主要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从公允价值定义角度看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对我国会计计量属性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只能参考我国的定义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并选择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个重要的计量特征,最终对计量特征进行有效的确定,保证选择的科学性,能够为会计工作的优化开展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明显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3.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的适用范围与其自身特点存在一定的联系,一般会将历史成本应用到不具备有序市场、大宗交易并且公开市场价格也不存在的资产和负债方面,这些种类资源的获取以及不同类型负债的最终形成,都能够在计量过程中将买卖双方的实际成交价格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完成入账工作后,可以将其看作是负债的历史收入进而转为历史成本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实际应用历史成本的过程中对历史成本进行限定的条件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针对资产取得或者负债形成交易所生成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如实地反映出来,并且对作为资产的现金流出和作为负债的现金流入情况进行细化分析。
第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坚持中立性,要注意避免不合理使用谨慎惯例导致错误的出现,甚至形成偏差,产生不良后果。
第三,应该在应用过程中对不同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进行统筹分析,在历史成本中如实对基本的投入存量和流量进行反映,保证信息的全面性。
第四,历史成本入账后除非需要完成处理工作,否则在持有资产或者负债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变动,也不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再次计量或者多次计量,因此不会在应用历史成本的过程中出现未实现的持有损益。
3.2公允价值
按照国际上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方面针对公允价值做出的定义以及在实际应用公允价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看出公允价值的适用度偏低,一般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会将公允价值的计量放置到已经形成有序市场、有序市场中的大宗买卖,已经形成了可以进行观察的、公开透明的并且相对活跃市场价格的拟出售资产或者拟转移负债,在市场价格体系中包含已经出标的价格、投标的价格和中间价格。针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方面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要想应用公允价值,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尚未形成现实层面的交易,但是买卖双方已经达成承诺,并且形成了想要交易的意向,即买卖双方之间形成了假想交易的条件。
第二,在计量过程中所使用的是估计价格,并且可以选择最佳估计价格,在此过程中,最佳估计价格实际上就是在有序市场上构成的具有相同资产和负债属性的销售价和转移价。
第三,在合约中对承诺日的效力进行确定,确认了承诺日就是计量日,在其后的财务报告中报告日和结算日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重新计量,因此需要注意对当前尚未实现的持有损益情况进行适当的确认。
第四,公允价值的计量与资产负债的定义相吻合,也就是从资产角度进行研究,公允价值的计量能够将未来的现金流入情况以及现金流出情况明确地反映出来,并且将这些内容都看作是脱手价格进行研究,即企业等主体的资本产出角度完成计量工作。
对上述分析进行综合性研究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国家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美国社会公允价值的计量也未必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按照应用条件,只有形成有序市场,并且市场相对活跃,有大宗买卖、公开标价等特征,如证券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市场上对各类型产品进行交易,才能够按照公允价值开展计量工作,对公允价值的可靠金额进行计算,促进公允價值计量工作表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征。
在我国研究体系中,针对公允价值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且按照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结果,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尚未针对公允价值作为估计计量属性进行明确的限定,也没有针对其是否具备现实交易进行深入的研究。按照我国实际情况对公允价值的内涵进行适当的限定,发现只要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吻合,就能够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如资产减价业务、负债充足业务如果能够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吻合,会计人员就可以尝试借助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完成计量工作。因此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和应用公允价值情况能够看出,我国公允价值指代买卖双方在交易活动中可以取得的市场价格或者自愿达成的市场价格,并且交易活动中的金额可靠。
综上所述,现阶段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工作中,要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视,并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深入探索,保证研究效果,为科学合理地选择会计信息计量属性夯实基础。本次研究工作中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希望可以为财会工作的系统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冯素珍,倪国锋.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会计谨慎性视角[J]. 财会通讯,2012(3):32- 34.
[2] 景东东.新旧准则下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D].贵州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