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的鲜明特色: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

孙跃纲
摘 要: 十九大报告的鲜明特点就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具体内涵与现实要求发生了特定的变化,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实现二者具体的有机的统一,报告明确指出了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战略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些正是新时代的基本遵循。
关键词: 报告; 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 有机统一
中图分类号: D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8.01.014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宏大视野,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把握上,体现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新的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特定内容
十九大报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时代的基点上,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明确了新时代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具体内涵。
新时代必然面对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正是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时代。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人们交往的基本途径,社会生产生活的具体结构与运行路径,直接决定着一个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发展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新问题新矛盾异常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和实践面对新的主要问题的突显。
从社会层面来看,新时代最主要的问题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已经进入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推进并标志着社会发展时代的递进和跨越,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运行进程中具体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对高水平、高质量、高境界生活的创造和追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拓展,表现为中华民族新时代奋力推进全面强盛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表现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创新性实践。
从实践层面来看,新时代新问题表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历史挑战,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而迫切的历史性整体性现实问题。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新时代,我们面对着许多新的历史性挑战和艰巨的可以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复杂局面和异常艰巨的实际困难,面对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着许多过去遗留积累下来的严峻现实矛盾。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克服和跨越前路上的各种困难,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规律的认识,对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加科学更加完整更加符合人民意愿的认识,必须作出新的理论阐释,推进新的观念提升,进行新的实践探索,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形成新的思想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创新。
新的时代必然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实现和推进新的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具体推进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与历史使命做了全面系统完整深刻的概括与总结,明确指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伟大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历史担当、历史职责。
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坚持以问题为核心,特别是坚持以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矛盾为中心,探索新时代核心问题的内在规律,把握新时代问题的系统联系和总体结构,通过狠抓主要问题,化解主要矛盾,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总体动力,全面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带动整体问题的解决,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现实困难,实现理论的创新,推进改革实践跃入新的更高发展阶段。
新时代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要牢牢抓住我们推进发展最主要的目标,以这一核心目标为中心,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本思路和价值导向,引导各方面的工作,凝聚广泛的力量,汇聚持久的发展动能,形成引领改革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就是旗帜,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力量。围绕实现民族复兴的宏大价值目标,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发展,正确地制定战略部署,科学规划各项工作,推进改革发展伟大事业的全面优化、整体进步和持续发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执政、长期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主题,鲜明而具体的逻辑思路,现实而艰巨的实践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无比明確的理论表达和思想阐释,就是要按照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按照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要求,正确坚定地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具体内涵得到充实而鲜明的展示,为我们正确开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性质与特点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人们总是在特定环境下围绕某些具体问题、某些特殊矛盾进行思维思考和具体选择的,也总是以某种价值目标为导向进行思考判断和实践活动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自觉运用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有机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达到了思维上的清明和理论上的彻底,达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的崇高境界。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具体内涵,明确指出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根本性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有效的思维方法,是把握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方法和科学思想方法。
十九大报告对新阶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性分析与把握,把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具体深入全面的理论思考中,展现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高度,体现出辩证理性思维丰富而透彻的多方面特点。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特点,表现为客观与主观的联系与区别。问题是客观的存在,问题是现实的状态,不可否认,不可回避,抹杀不了,问题导向坚持的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目标导向着重于人的生存发展,是主观的方面,主观的因素,着重于人的主观认识和主观想像。问题与目标、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表达的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特点,表现为客体与主体的联系与区别。问题是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是客体的范畴,存在于人的主体认识之外。目标则属于主体自身的因素,是人基于以往的实践经验与对客体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客体变化以及自己与客体关系的一种未来的超越性想像,表达的是主体的意愿,成为主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实践内容、奋斗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问题导向與目标导向的特点,表现为理想与现实联系与区别。问题是客观的现实,它本身就存在人的认识之外,是人们认识与实践活动的现实对象,是客观的实际,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出发点、着眼点。问题与问题群、问题链共同组成了现实的存在。目标则属于未来要努力达到的目的,属于理想的范畴。目标还不是现实,是只有通过人的不懈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变为现实的一种超越性的思想力量。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特点,表现为事实与价值的联系与区别。问题导向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作为客观事实,从问题出发来认识和变革事物。目标导向坚守人自身生存发展的价值取向,要求一切都要以人为中心,一切都要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确认人的存在与发展是人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力和强大价值指引。社会建立在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基础之上,社会本身又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现实舞台和推动力量。每个社会组织机构和公共权力的合理性合法性,都需要通过为人的幸福快乐生活服务来证明、实现和扩展。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在社会的发展历史之中,问题总是客观的事实,目标总是价值导引,问题与目标、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总是密切地反映和多方面地表达着事实与价值之间复杂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特点,表现为思维起点与实践终点的联系与区别。问题导向以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人们思维的逻辑起点,从问题出发,按照问题的状况、特征与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与客观要求来认识和改变事物,化解和解决实际的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失去了基础,缺乏了根基。目标导向要努力把人的思维与实践活动引导到人的生存发展所需要所要求所希望的方向与状态,目标导向要以目标作为最高的价值指示,作为根本的努力方向,以目标的实现、目的的达到作为人的思维与实践活动的标准和终点。问题成为人们思维活动的现实起点,目标成为人们思维与实践活动的方向、标准与目的、终点,体现了思维的起点与终点的鲜明区别与必然连接。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特点,表现为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联系与区别。问题导向反映和表达的是物的尺度,是客观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趋势与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发展的内在规律。自然界的问题、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在人与自然界关系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总体上属于物的问题,反映的是物的尺度。目标导向反映和表达的是人本身生存发展的现实利益要求,是人本身生存发展的理想与价值尺度,是发自于人自身生存发展主体性利益诉求的人的精神性、社会性力量。
目标产生于问题,问题决定着目标。问题导向决定着目标导向,目标导向推进、深化并化解、提升着问题导向。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思维存在着内在必然联系和相互作用。有什么样的问题就会在思维中确立什么样的问题导向,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在思维中明确什么样的问题导向。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对所有的人都是问题,生物学家眼中的问题只是生物本身的性质、功能与遗传变异,天文学家只关注天空中的星体变化,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却与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有关系,与当代中国社会新时代发展中任何一个方面的事业都有关联。在特定问题导向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了人们的特定目标导向,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导向一旦形成确立,就会引导着人的思维与实践活动去努力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把问题导向推进到新的更高的境界。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都属于人的思维方法,是特定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哲学思维方法论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人们如何认识现实,如何在思想中把握事物,按照一种什么样的原则、逻辑、结构、秩序来理解和掌握世界,不同的哲学世界观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是把问题放在核心位置还是把目标放在突出地位,或是把这两种要素、两种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表现出人们把握世界的不同世界观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始终要求,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密切地结合起来,有机地统一起来,反对任何割裂两者联系的错误倾向。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而深刻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事实与价值、党与人民、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思维方法的有机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三、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
十九大报告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在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努力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崇高境界,达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所要求的理论高度,使人的主观认识、主体的理想价值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与必然趋势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报告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具体的现实问题和复杂的社会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研究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指出在新时代实现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有机统一,必须始终坚持问题与目标之间相互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以及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过渡的必然趋势、内在要求与现实进程。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体的在理论和实践中达到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起点与终点、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辩证统一,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新征程中尽最大可能减少失误,最大效率地实现目标,就必须积极探索,科学创新,在问题导向基础上充分体现和贯彻目标导向,走出一条能够给人民、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带来实际的巨大效益,给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以巨大推动的新途径、新办法、新举措、新道路。具体高效地实现由问题到目标的转化和过渡,由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走向二者的具体统一,要求在理论与实践上努力把人与世界的具体的多样化的矛盾,进行符合客观世界内在运行规律、符合人类生存发展价值要求的逻辑进路选择。
在理论逻辑上,就是要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完善和持续推进我党在改革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涵盖面广,包含深厚的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底蕴,体现了中、西、马理论文化风格倾向的高度统一,涵盖、总结和概括了我党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经验,汲取和融合了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创造,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其中八个“明確”的理论创新,全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科学地应对了实践的发展,顺应了人民的期盼,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八个明确”紧紧围绕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人民进行的改革发展实践出发,从规律与价值两个视角相统一的高度,做出巨大的理论创新,做出具有最大理论空间与实践舞台的科学答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巨大活力。在改革发展实践不断创新的基础之上,“八个明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深刻的概括,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更加明晰、更加辉煌、更合人民期盼、更加富有生机活力。实践没有止境,理论的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习近平新思想必须紧跟和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和服务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理论为理论指导,学习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学理建设的榜样,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与创新工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探索与创新发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不断推进到新的更高阶段。
在文化逻辑上,就是要按照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综合各种积极文化元素,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把古今中外的丰富文化传统、多样化文化流派、深厚文化遗产、不同文化倾向、差异化文化元素综合起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世界文化市场的竞争中,切实弘扬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民族性格,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密切地结合起来,努力吸收世界一切文化积极进步的科学元素,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在特征与独特优势,充分激发传统优秀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努力把中华智慧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总体进程之中,融入人类文明智慧的创新与发展之中。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坚守人民主体性,科学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深入生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创造出高质量的优秀文化产品,生产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活机制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丰富的文化生活需要。人民是文化生产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力,也是先进文化科学文化的接受者、传播者、实践者。努力推进以文化人的工作,大力提高和不断增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共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凝聚最大的发展能量,构筑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人类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先进文化的进步需要创新,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必须把继承、创新、交流、融合结合起来,必须把学习、应用、时代与民族统一起来。通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创造性文化创新实践,创造出具有中国特点、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走向世界文明的最前列,开创世界文化发展的新潮流、新风尚。
在历史逻辑上,就是把近代以来中华优秀儿女团结奋斗,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伟大历史承接下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探索和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推进历史进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悠久,动力深厚,为世界和人类历史做出了巨大的创造,表现出独特的智慧。多民族国家在多文化交流交融融合兼容进程中不断创新,不断飞跃,不断增强发展强大而持续的动力活力。历史是流动着的创新,创新是新起点上的历史。改革发展的任何时候,治国理政的过程始终,都要牢牢站稳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根基,承继民族发展强盛的历史血脉,汲取文明发展的历史智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与历史使命,肩负着创造和推进中华历史持续发展的神圣历史担当,快速健康地追赶和超越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立足中华历史的未来,始终把发挥创新第一推动力的巨大作用放在首位,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党、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集中全民之力,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大力培养创新性杰出优秀人才,把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创新、拿来借鉴与综合创新结合起来,增进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与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力度,切实在全民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正确评价机制和科学价值导引,把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担当具体化为人们的自觉创新行动,用创新的伟大力量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继古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开创将来,努力把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历史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战略逻辑上,就是要充分展示世界眼光,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总体潮流的立场上,以全球视角观察问题,把握态势,引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是世界最正义的光明实业,是必定要引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人间正道,必须要有世界性的战略思维,要有全球性空间眼光和长远性时间视角,以宏大高远的战略意识,提升我国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境界。遵循和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总体趋势,在整个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改革完善进步调整。努力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协调应对共同的危机,研究和化解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的挑战,推动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的国际事务中,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劣,把人类和平发展、人民幸福快乐的美好希望和历史进程推进到更加现实更加科学更加持续的新高度。
在政治逻辑上,就是要坚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真正切实地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為着眼点,切实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作为政治组织,其发展活力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面对新时代的新矛盾新挑战,党要不断提高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导和提升国防建设与人民军队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一国两制”思路实现祖国统一的智慧与能力。尤其要加强党自身的能力建设,执政本领建设,切实强化和提高党的学习能力、政治领导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学发展能力、依法执政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狠抓落实能力、驾驭风险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执政党的综合实力、信誉形象、国际影响与政治权威,提升党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通过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亲民务实、公正理性的政治生态,彻底扭转不良风气蔓延的势头,彻底消灭任何特权与贪腐现象。通过全党的努力和从严治党的综合性举措,通过全党治国理政能力建设和领导国家组织人民的智慧挖掘,切实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活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实践逻辑上,就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全面协调持续地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贯彻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推进到科学的高度,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和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满完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包含异常复杂的内容,其战略进程至少三十多年,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可完全预料,挑战和困难将会异常严峻。要取得新征程的伟大胜利,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在社会改革发展历史进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要切实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切实贯彻和实际推进各个方面工作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切实贯彻实现和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事业,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人民的力量始终是社会历史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决定因素。完成新征程的伟大历史任务,进行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伟大斗争,必须充分激发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和高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激发和高质量满足人民在新时代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丰富需要,努力创造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切实遵循和持续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点和必然性规律,积极推进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创行社会治理,探索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历史大业。在全面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凝神聚力,勇敢探索,攻坚克难,全面推进改革发展各个方面的伟大斗争,开创各方面工作的新局面。切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发展,把牢把好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底线,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切实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水平和全民文明素养,在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基础上稳步改善民生,提升社会公平,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深化各个方面全面的改革,激发人民群众巨大历史创造动力与智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探索发展新规律,寻找发展新举措,坚守发展大逻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发展新动力、优化经济新结构、提升发展高质量的实践中,不断推进新突破,实现新飞跃。
党的十九大报告具有鲜明的科学思维高度,始终贯穿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科学思维逻辑。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创造和推进新征程中,实现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遵循人民意志,按照报告明确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战略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不断地克服和化解前进路上的各种问题,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推进民族发展的历史进入新的更高阶段。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遵循客观规律,需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发展。在每一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具体的改革发展进程中,都要努力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坚持人民利益紧密地统一起来,密切地结合起来。正像报告中所明确指出的,为人民的利益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敢于面对曲折,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和制度焕发出旺盛的发展活力与巨大的生命力,使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进程,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
[责任编辑、校对: 杨栓保 ]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