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内部审计
申艳霞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趋显著,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本部门、本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他相关的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严格审核检查、评价,以加强对本部门、本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以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企业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得以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被遵循,企业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经营目标是否达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层为了保证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部门和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内部控制是为了推进经济实体的有效运营,而内部审计则在于协助管理层调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续实施。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监督作用
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不能缺少必要的市场监督,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形成了完善的市场监督的体系。内部审计的目的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审查账目和报表,还应包括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并及时提出积极、合理审计建议;审计的作用不仅在于揭示差错和弊端、维护财经法纪,还可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国家和本企业的利益。
(二)协调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起着协调作用。内部审计可以客观地从企业全局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管理风险,可以从企业的利益和实际情况出发,清醒地识别和评价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另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了解,在各部门、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之间开展工作时,经常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
(三)参谋作用
参谋作用是指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 利用专业知识和深谙企业内部情况的优势,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围绕企业发展重点,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做好领导的参谋。对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影响企业效益的重点领域展开重点审计。内部审计应利用对国家政策和企业内部情况的熟知性,发挥参谋作用,做好领导的助手。
(四)经济评价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经济评价职能也显得日益重要。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的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的评价和鉴证,从而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另外,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独立检查和评价,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咨询工作,保证其经营决策依据的正确性。
四、实施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内部审计应在企业中找准定位,突出服务职能
企业内部要设立审计部门,在过去,内部审计主要是以国家审计的姿态执行国家审计对企业监督职能,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审计监督是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否。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监督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实现企业经济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内部审计定位于企业,服务于企业,是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职能。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要找准定位,要在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重点是审计和评价企业经营的效益性,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当一个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其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需要进行监督检查的。内部审计就是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再监督或再管理,是其参与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内部审计可以实施各种专项检查,监督检查企业相关风险管理的各个风险控制点,评价预防风险的各项工作是否到位、评价降低风险的有关措施是否有效、评价风险的变化程度等等,从而对进一步改进风险管理提出意见。内部审计还可以对已经显现甚至出现损失的风险进行检查分析,发现和反映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缺陷,如风险管理责任不清、部门间协调不足、风险防范资源不足等。
(三)企业要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围绕企业依法经营、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和股东合法权益这一中心,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审计领域,切实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价等审计手段,总结和推广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典型和经验,查深查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客观有针对性地提出挖潜提效、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及时、准确的评价,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求企业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在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内审人员还要懂得利用计算机审计,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企业所使用的专业软件的设置与使用,利用审计软件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四)企业要努力创新,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必须更加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树立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及时将职能定位从原来的检查监督为主调整为监督服务并重,使内部审计更广泛地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之中,不断拓展强化内部审计的评价、协调、参谋等服务职能。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企业只有建立一支与内部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具有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审计队伍,才能起到有效防范风险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和了解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运作状况,还要关心企业外部环境的变迁、市场经济的趋势、行业的特点和技术的发展等。因此,一方面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组合,不能局限于财会专业,要吸收外部专家、管理顾问、舞弊检查专家等多种专业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队伍;另一方面还应该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