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谭慧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理衰竭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12月间收治的50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实施时间等资料,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可以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方法能够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保证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应该成为临床护理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7-0179-02
心肌梗死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突发阻塞而影响心肌供血水平,造成心肌出现坏死与缺血性损伤等,临床上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预后差等特征,因此我院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干预阶段,除了采取积极的治疗外,还强调对患者的科学护理,详细资料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12月间收治的50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53例,包括男133例,女120例,平均年龄(63.5±8.9)岁。对照组患者253例,包括男139例,女114例,平均年龄(64.1±7.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人员接触患者之后,立即对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并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遵照临床治疗要求准备器械、建立静脉通路等。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
(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针对患者构建24h动态心电图资料,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保证临床干预顺利进行。
(2)心理护理。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均为老年人,且疾病预后差,很多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强调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的方法,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临床干预方法、疗效等几方面入手,深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从病房患者入手,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调整不良心理状态。
(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在征得主治医师意见,并了解患者饮食习惯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为患者选择清淡、低钠的饮食;遵照少食多餐的原则,严格控制每次摄盐量;对于饮食依从眭差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汁、果汁所占比例,保证营养均衡,避免便秘。
(4)健康指导。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预后差,所以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充分利用微信等APP的作用,将与疾病有关的视频、图片等上传到微信上,鼓励患者随时阅读;若患者无法熟练使用微信,可以与家属之间建立交流机制,鼓励家属听从护理人员的建议开展看护。
(5)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机体康复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制定系统化的运动计划,引导患者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并将与有氧运动有关的信息及时告知患者,叮嘱患者避免过度疲劳;遵照预见性的工作要求,分析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向患者介绍自救措施,保证应急能力。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心动图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时间等,并用SAS、SD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证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理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以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心动图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时间等数据存在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资料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资料见表2。
人性化护理时一种科学的护理手段,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通过充分评估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并结合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临床干预等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最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后差,再加之患者年龄高,导致很多患者对预后不自信,影响了临床治疗的开展,所以需要制定一种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以保证治疗效果。我院在临床护理阶段,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到临床上,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满意,证明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阶段,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具有科学性,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