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架松与劲松
元 尚
在劲松小区,潘家园东里2、3号楼东侧,有一处陵寝建筑遗迹,据载为清初著名的肃亲王豪格葬处。建筑目前仅存大殿、东西配殿以及东侧一段保存比较完整的风水墙,墙体表面为红色,另外潘家园东里2号楼,东侧残存有一小段墙体。劲松一名据说就是从这座王爷坟而来,原来这里有好几棵松树,其中一棵大松树,因为年代久远,需靠一个大架子支撑,从前人们叫它“架松”,地名也如是,后来改为今名。
豪格的府邸,最早在玉带桥东岸,也就是现在正义路东侧。有10位王爷住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毁了。后来变成使馆区。王府只好迁到北新桥船板胡同,规模变得小了许多,人们认为这已经不是原来王府的规模了,不过从 “礼王府的墙,豫王府的房,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看出豪格家族还是很有钱的,豪格当年进中原打仗,不仅杀人,还聚敛银两。
豪格(1609-1648),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清崇德八年(1643年)8月初9深夜,皇太极一命呜呼,继承人没着落,可以出来争夺皇位的,有多尔衮、豪格以及其他几位有实力的王爷。按道理说,皇位是豪格的,可是皇太极没说,多尔衮又是皇太极的弟弟,两人带着各自的人马在崇政殿里上演了一出皇位争夺战。
本来局势对豪格是很有利的,一开始人们也是推举他上位,可这时候豪格想玩一手以退为进,先辞后就,于是就说自己没有什么德性,又缺少当皇上的那份福分,还是算了吧。豪格这一让,弄得其他几位王爷,都想自己试试,没有人力挺豪格,多尔衮那一派也乘机搅局,双方弄得不可开交,后来还是多尔衮滑头,出了一个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方案:“皇子里面,豪格是自己说不干了,没办法就让他弟弟福临来当吧。问题是他年龄偏小了点,这么着吧,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帮助皇上管管事。”豪格从此失去夺得皇位的机会,一直心里不服,私下里到处说多尔衮的坏话。结果豪格的一个手下将领,被人家策反首先举报说豪格图谋不轨,此时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已经是大权在握,先把豪格的得力手下都收拾了,最后想杀掉豪格,皇上听说以后,觉得不行,可是自己年龄太小,没办法,只好整天的哭个不停,茶不思饭不想,最后算是保住了豪格一条命。
后来顺治迁都北京,大奖群臣,豪格才算又恢复肃亲王爵位。顺治三年(1646年)3月,多尔衮命令豪格带兵去打张献忠,豪格本来不愿意去,可又没办法还是去了,不仅去了,还就真把张献忠消灭了。两年后回京师,没多长时间,因为有人举报郑亲王济尔哈朗有罪,牵连到豪格,从而被捕下狱,最后据说是气死在狱中。也有说是被多尔衮害死的。还有一个传说,说豪格班师回京先拜见多尔衮,多尔衮就在帐中埋伏好刀斧手,豪格进来,一声令下,杀了他。
《燕都杂咏》一书当中,有首诗歌就是说这事的,而且还明确点明了劲松原来有架松:
名王昭伟绩,马鬣认崇封。不见吹箫竹,惟余偃盖松。
“名王”即指豪格。“偃盖松”说的就是豪格墓地上生长的那棵大松,这棵大松树枝干横生,绿荫匝地,倚靠在一架专门用来支撑大树的红漆木架上,在清代该算是京师的一大美景了。这首诗歌从内容看来,应该是写于豪格死后平反,并葬于架松,所以才说不见了豪格王爷,这个“不见”两字,不仅表达了写诗人对豪格的怀念,也表达了豪格的冤和屈,含有早该平反的意味,遗憾的是如今只留下了那棵让人仰慕的大松树。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明显是清人写,也很有可能就是豪格生前的拥戴者所写,一为了抱不平,二为了纪念。而劲松的地名,也可能是出于纪念,就以那棵松树为名,既表示万古长青,又表示坚忍不拔。劲松也因此得名“架松”,大松树现在不见了,问了附近的好多老人,没有人能说清楚松树是什么时候没的。目前劲松这座王爷坟正在修缮,已经翻修完东西配殿,但愿整座建筑能早日修复。
作者单位:北京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