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工匠精神培育

姜静
【摘 要】独立学院是我国近年来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这种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新形式,使得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有了更多的创新性和可能性。“工匠精神”是独立学院提升办学质量的软实力,目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在敬业、专注、毅力、耐心、创新等精神特质教育中处于弱势,因此,如何能在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Abstract】Independent college is a new mode of running a school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new for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makes the training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more innovative and possible. "Craftsman Spirit" is the soft power of independent colleg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 running. At present,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dedication, concentration, perseverance, patience, innovation and other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is in a disadvantaged position, Therefore, how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關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
【Keywords】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ed talents; craftsman spiri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9-0117-03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传统手工业大国,世界博物馆内珍藏的中国青铜器、漆器、瓷器、丝织品无不证明了中国古代的制造水平。但是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企业过分追求即时利益,放弃了产品的品质,一味地通过营销来赚取利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我们的“工匠精神”被遗失了。而由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的中国正在觉醒,“工匠精神”这个词的提出,为今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指明了方向。独立学院作为为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1]。
2 工匠精神的狭义内涵和广义内涵
从狭义来讲,提到“工匠”,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如木匠、瓦匠、铁匠、皮匠等等从事手工造物和劳作的技艺精湛的匠人。而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指的便是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精神。在欧洲一些国家“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在中国古代,蔡伦、张衡、鲁班等人身上无不体现了工匠精神,工匠们专心致志,互相切磋技艺,在不断讨论改进技艺和设计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了一种刻意求新求精的精神,这就是工匠造物精神的内核。
从广义上来说,“工匠”实际上是一切造物的所有劳动者。在现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广义内涵更加丰富,一方面代表了工匠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代表了工匠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产品精益求精,对工艺不断创新、对设计独具匠心、对品质执着坚守的一种职业精神。也可以说,“工匠精神”其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 求富立德的创业精神、 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 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淡泊名利的学者精神等精神特质。工匠精神不唯“工匠”所独有,它是人类通过不断学习、创新所积累的一种能够把工作做好的基本态度和精神保证。
3 培育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工匠精神”是打造“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基础 ,是我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和迎接质量时代的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被中央领导人多次提出和强调,并且已经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中,这是一次国家行动,更是时代的呼唤。“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为各行各业所必需。
3.1 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培育“工匠精神”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靠人口红利、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正面临内忧外患,一方面,我们跟其他国家相比的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失,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除此之外,国人们对进口产品的过度追捧,也说明了在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等方面,中国制造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工业品低价倾销的指责和欧洲国家的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
工匠精神是强国战略的精神支柱,是制造业的灵魂和软实力。要想实现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一系列跨越,必须发扬工匠精神,只有培育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才能完成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2]。
3.2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工匠精神”
目前我国经济存在循环不畅以及重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供给侧质量不高,无法达到需求侧要求的标准,导致了需求受到压抑和外溢。因此,目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提供有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技术创新,满足市场真实需求,用改革的办法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提“工匠精神”,谁能提供好的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只要我们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让消费者放心,就可以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所以,弘扬工匠精神,也是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3.3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培育“工匠精神”
网上曾流传一组数据:数据一,欧洲和日本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12.5年,市场竞争激烈的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能达到8.2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确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的寿命不超过3年。数据二,在福布斯 “2016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中国企业无一入榜,而在其另一份 “2015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的榜单中,中国却有十几家企业都进入了100强。这说明,中国企业数量很多,但是能真正做大做强,经久不衰却凤毛麟角,能享誉全球的也屈指可数,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企业缺乏工匠精神。
企业要追求长远发展,其核心问题不再是追求业务扩张,而是产品品质的比拼,实质就是企业精神与文化的比拼。企业之间的竞争取决于不是简单的人财物的叠加,一个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要打造老字号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做到基业长青,只有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赢得用户、赢得信誉、赢得市场、赢得企业发展的先机。
3.4 社会个体的成长需要“工匠精神”
古今中外,很多优秀卓越的人身上都有工匠精神的缩影,《庄子》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古代圣贤孔子、日本的寿司教父小野二郎、小米创始人雷军、《战狼》的导演吴京,格力董明珠等等,事实证明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人,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工匠精神”必不可少。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电视或者网络上看到一些制假造假、贪污腐败的新闻。生活中,很多人只想着买彩票一夜暴富,对工作敷衍了事;很多身处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不专心学习,却贷款炒股。多数人对“工匠精神”并不理解,他们每天羡慕别人的风光,却不知风光背后的付出。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只有具备吃苦耐劳的干劲儿、坚定踏实的冲劲儿、精益求精的韧劲儿,敢于创新的闯劲儿,才能成为行业里面的专家,才能从众多个体中脱颖而出,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当前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需要我们每个个体都能发扬“工匠精神”,做最好的自己,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4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工匠精神培育
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工匠精神”。与国家发展同向偕行,承担社会责任,是独立学院的时代使命。
4.1 营造良好氛围,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空气
在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方面,独立学院有其机制上的优势:在实行全员聘用制的情况下,人员能进能出,职位能升能降。因此,要培育“工匠精神”,关键还是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在学院日常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转型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尽快从“工匠精神”的渗透中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来,不断提升人才的软实力,增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独立院校要抓住高等教育改革的机遇,立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学生的职业定位,强化生涯规划意识,增强应用型人才的敬业观、专业观、职业信念和理想信念,以“工匠精神”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
4.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土壤
要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技术应用能力较强,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将“知”和“做”有效结合。要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调整课程体系,将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真正做细做实,必须建立多行业、多领域的实习实训基地,把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科技竞赛等活动与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肥沃的土壤。
4.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阳光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经常称教师为“教书匠”,既为匠人,就更需要具备匠人精神,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独立学院要利用自身体制的优势,改革教师任用考核体系,引进“双师型”、“双能行”、“双师双能型”教师,将是否具备“工匠精神”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国家的教育事业固然需要大教育家,但更需要的是大量一线教师。教师要重拾工匠精神,这是我国时代精神的需要。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做一个踏踏实实的“教书匠”,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养成自我驱动型的学习机制,实现思想境界和实践能力的飞跃。
4.4 加强校企合作,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养分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靠长期工作实践积累,还要靠企业文化的熏陶。独立学院需要不断拓宽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搭建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平台,拓宽校企合作范围与途径。一方面,以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邀请企业参与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的制定,共建特色课程;另一方面,根据企业需求,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感受企业文化,实行订单式培养,尝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弹性学习等模式,将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合,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的“工匠精神”,引领广大学生从企业的生产、服务、管理中感悟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如俊.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转轨”策略—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J].职教论坛,2016(10):26 -32.
【2】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66-71.
【3】张旭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战略诉求与创新转换—兼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推进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5.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