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心中的理想
朱国平
请对自己充满希望,赶走心中的阴影,以充盈的信心和飽满的热情,精心雕刻你心中的理想,你一定会如愿以偿!
有这样一种人,在无论多么紧迫的情状下都从容不迫、安之若素;在无论多么焦虑的心境中都悠然自处、不露声色;让紧迫和焦虑沉淀心底,无论心底有多少旋流,人们见到的都是风平浪静、波光粼粼。这是一种基于高度自信的涵养和功夫。当然,这种人决不会忽视每一个可能对事情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细枝末节,轻松的是心态,忙碌的是手脚。这类人微笑的背后,或许有人所不知的苦衷,但从总的情况看,他们总是如愿以偿。
但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事情还没有开始,就开始唉声叹气;本来事态尚不明朗,就开始悲观失望。他们先臆想出一个可怕或不利的结果,然后,再层层推理,把这个结果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无限扩大,最后把自己弄得寝食不安、坐卧不宁。等到事情过去,才知道,原来事情并没有他们想像的那样糟糕。遗憾的是,之后又是臆想,又是推理,终于有一天,他们成了“天才”,他们臆想的结果真的出现,这岂不也是一种“如愿以偿?”
有一则古希腊神话,说的是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他是一位杰出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给她取名,给她穿上美丽的衣服。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这位美丽的“少女”接受。他的真诚感动了神,神决定帮他。终于,雕像发生了变化: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另一个故事却从反面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刘墉在他的《萤窗小语》中说了这样一件事儿:一位牧师患了花粉热(一种花粉过敏症),过敏源是玫瑰花。某日他上台布道,一见到台角放着两盆玫瑰花,敏感立刻被引发,眼泪鼻涕直流,喷嚏 接二连三。他勉强结束了布道,把教堂执事找来,问:“你明知我有玫瑰花过敏,为什么还要放玫瑰花在台上?”执事苦笑着说:“因为知道,所以我特地买了两盆塑胶的假花,想不到您对假花也过敏呢。”原来,牧师过敏的不是生理,而是心理,真让人啼笑皆非。
热忱和希望可以成功地塑造别人。对别人是这样,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请对自己充满希望,赶走心中的阴影,以充盈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精心雕刻你心中的理想,你一定会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