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研究初探

乔蕤琳
【摘 要】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事业发展的源初动力,也是其不断追求医学真理的终极目的。人类的终极关怀中包含了医学人文精神实质。现代社会,医学人文精神的欠缺,引发了医学与人本身的意识冲突,其中因违背医学产生的缘起因素,使得人们对医学本身产生怀疑。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医学人文精神在社会整体贯深的主要手段,研究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广泛开展此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医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3-0075-02
医学的产生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其本源是人类要为生命负责,怀着珍视和敬畏的心去呵护生命。医学精神是引领医学不断向医学目的前进的根本动力。医学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两种基本属性、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是医学精神的根本内容。从医学目的的角度来讲,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精神的系统语境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医学的根本动力是医学人文精神。
一、 医学人文精神的概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医学人文精神是将人文精神引入医学领域,使之成为医学生应有的内在涵养和职业素质。它的内涵是一种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观念,把实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利益和幸福、人的发展完善和自由作为主旨,并内化于整个医学研究和医闻服务中,是医学的本质要求,把握着医学发展方向。“人的价值”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医学人文精神的道德规范和原则是从人的价值这一核心理念中引申出来的。
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和介入方式,是医学人文精神切入实践的关键;医学人文品格是医学人文精神的良性载体和职业表征,是医生的职业品格。
二、 医学人文精神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医学人文精神自古有之,但仅仅依靠并不在统治阶级的文人墨客之中宣扬,是不能发扬光大、传承的。总的来说,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医学对人的重要性,“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便是生动的证明。《黄帝内经》《大医精诚》的问世,也充分反映了古人完全了解医学和医者的重要。然而,从两部书的编写背景来看,其均为统治阶级资助,其最终目的不排除是为其自身维护健康服务。而另一个原因是教化医者,以怀柔之策緩解社会反抗力量,终为维护其统治。
由于统治阶级压抑人性的教化使中国的医学人文精神缓步前行,加之近代文化大革时期,对人性的极大颠覆和信仰的断裂,使得医学人文精神走到了悬崖边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产生的后果越发显现出来。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的觉醒,让人的自我关照又重回百姓的生活。
应该强调的是,在我国,大部分医生并没有失去医者的善良。从古至今,从医学大家到街头赤脚,都在心灵深处存有医者精神的圣土,实施医疗过程中体现着医者爱患的精神。然而,医者只是医疗体系中的实施者,他们的力量是通过医术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病痛。而框架在医者与患者之外的大的医疗环境是否体现人文性,才是医学能否成为人文医学的根本前提。
重新建立医学人文精神对医学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是在我国实现人文医学的首要问题。实现人文医学关键在于思想教育。
三、 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在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的意义
从哲学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在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积极地进行变革事物、改造世界的活动。医学人文精神属于意识范畴,对医学发展具有积极的发展作用。
从医学的本质来看,医学是人学和科学的结合体。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具有天然的本质联系。医学是保护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手段,是研究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和人类同疾病及致病因素作斗争的科学。它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既充满了科学精神,也充满了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人本关怀的精神,是以人本精神做指引进行一切医学的研究和医疗行为。其具有两层内涵,一是对患者的大利益,二是对医者的大关怀。它不仅是对医生的要求,更应是整个医学研究、医疗体系的人文内涵的驾驭。
从对生命的认识来讲,如何认识生命,是医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它构成了医学的精神素质的根本前提。医学人文精神的要义便是建立在对生命的极大尊重和敬畏上。医学人文精神中,认为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它具有平等性和唯一性,生命个体和群体对待生命的态度应是自我珍惜、相互尊重和敬畏。生命只有一次,获得生命容易,但失去了,便不会再拥有生的权力。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充分享有生的权利,最大限度心怀幸福感,与自然、与同类、与一切的可能和谐共存,分享生的快乐。那么,只有心灵和肉体同时健康的人,才会深感生的快乐,即使生活窘迫,心中毅然会充满幸福之感。健康的人,健康的人生,就是心中充满爱的对大自然给予生的机会的感恩,用自己朴实、善良、无欲无求的心灵去劳动、去创造、去回报自然。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医学人文精神引领医学发展方向,是医学院校教育体系的灵魂。任何医学学科都要在医学人文精神的统领下进行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医学生命才会永记初心,经久不息,才会促进医学发展始终向其本质要求,即为实现人类的终极关怀迈进。
四、 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现状
从教育上,我国普遍缺乏人文精神教育,以人文精神为本质的医学院校更是亟待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和在教育体系中的领军科学的地位。当前,医学人文教育正面临挑战,一是对医学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虽然近两年来有所进步,但教育的目标和措施远未到位。二是医学高校的人文教学队伍的规模、质量、机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教育上的欠缺集中体现在医疗服务和医疗政策的制定上。一方面,长期以来,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一直为人们所认同,而医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性质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则表现为“见病不见人”。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中出现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导思想,忽视病人的根本利益的种种现象。医院越来越像治病的市场,而不是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人间圣殿,这无疑违反了医学产生的初衷。
另一方面,我国的医疗体制从解放时期公费医疗占主体的医疗体制体现了人文关怀,但公费医疗的受益者只占少数,没有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目前的医疗体制在投入上逐年增加,更多的百姓享有了医保待遇,最大程度的分享了改革开放国家富强的成果。然而,人文理念的淡化或弱化现象仍然存在,以人作为发展主体依然没有深入整个国家的思想意识形态中,而这一点,是解决医疗问题,甚至国家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
五、 如何提升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增加学科设置
在医学院校中,学科设置应注重人文性,以下三个方面应着重考虑:第一,要有以医学史、医学哲学为主要代表的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置,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医学观。第二,要有以医学伦理为方向的学科,包括生态伦理、生命伦理和高新技术应用中的伦理等,其主要目的是要树立学生的伦理学基础,开阔思维。第三,要有医学社会学为内容的学科,主要有医患沟通技巧、医学与法、卫生保健政策、医生与病人、卫生经济学等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普及
当前人文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文医学的建立最终要依靠社会的参与和政府的直接领导。因此,这不仅是医学院校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那么,在我国全面进行思想意识大换位,是最根本的手段。只有在全社会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全民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建立崇尚生命、尊重生命、珍惜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这种彻底解决思想意识的方法,必将使人文精神成为我国大众的基础思想,从而使人人都享有健康心灵、人人都互助友爱、共建和谐社会。因此,要从小学开设人文精神课程,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化给新生人类,使其得到思想的解放;应建立医学人文学科师资培训基地,大力开展人文学科相关课题的研究。同時要进行人文精神宣传教育,广播、电视、影视剧等传媒是进行人文思想意识宣传的重要和有效途径。
(三)将医学人文精神学科定义为学校发展的评价指标之一
当前,我国高校评价指标中,科研成果占相当比重,这使得国内大多数高校都以追求科研新成果作为提升学校国内排名和地位的重要手段。科研发展固然重要,但缺离了人文精神引领,尤其是对医学院校而言,失去了医学人文精神的灵魂,那么,科研成果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即离开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根本要求,一切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对人类长期发展毫无意义。因此,要将医学人文精神学科的发展作为评价医学院校发展的指标之一,使学校始终不偏离医学人文精神的主旨,从而将医学的研究和临床服务更具人性化,最终实现人文医学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秦 超]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