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简析(下)

○严志梁
五、资本主义经济“滞胀”时期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时期,即经济发展停滞,伴有严重的通货膨胀,两者并存。这种奇怪的“结合”,并不是短暂的,而是较长期的,约有十来年时间。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实属罕见,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滞胀”。在此期间,生产停滞,失业剧增,物价上涨,工资下降。
造成经济“滞胀”的原因有:
(1)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造成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通货膨胀终于抬头。关于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朱钅容基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通常情况下,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势必会引发通货膨胀。”
(2)西方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东廉价石油的基础上的。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使西方国家商品生产的成本大幅提高,造成物价全面上涨。
(3)前一时期的快速发展,使许多产业部门的产品滞销,市场接近饱和,造成生产的停滞。
经济“滞胀”的发生,使凯恩斯的偶像被打碎,西方经济界一片混乱,各种经济流派起来,与正统的凯恩斯学派抗衡。
六、经济调整和缓慢增长时期
在经济“滞胀”的形势下,西方国家右翼势力得势。在英国,保守党人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上台执政;在美国,共和党人里根于1981年当选总统。他们抛弃凯恩斯主义,以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理论为指导。
供应学派主张以大幅度的减税来刺激供应(供给),从而刺激经济活动。供应学派否定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认为正是由于人为地、经常地刺激需求,使物价不断上涨,这样,一方面造成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削弱了社会购买力,使经济增长停滞。
供应学派认为,应该刺激的不是需求,而是供应。企业家之所以扩大生产规模,主要的诱因是利润,是除去纳税之后的净收益。因此,对企业主收入增加部分所课的税率是否合适,很重要。政府应确定一个合适的税率,使它既能刺激企业主投资,又不减少政府太多的收入。税率有一个最佳点,当税率超过这一点时,税收的总额反而会下降,因为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动,从而缩减课税的基础,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因此,出路在于削减政府开支,用大幅度减税的政策来代替刺激需求的政策,大力降低税率。
供应学派得到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支持。在1980年总统竞选中,里根以这一派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套以减少税收、减少政府开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纲领。里根执政后,执行这一政策。到1984年底,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连连下降,经济增长也出现少有的景气。
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弗里德曼。这一学派在货币政策上与凯恩斯主义不同。
凯恩斯主张对货币采取“相机抉择”的所谓“权变”的政策。当经济繁荣时,中央银行应当收紧银根;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应当适当放松银根,从而达到平衡货币供求,缓解经济波动的目的。
弗里德曼则主张用“单一规则”取代“相机抉择”,理由有两个:(1)他认为,货币供求的变化影响到经济活动,大约有几个月到一年的滞后期;(2)这种影响还是短暂的,短暂的时间一过,会产生反弹,反而会引发物价上涨和失业增长。所以弗里德曼主张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货币政策。他认为确定货币增长比例的依据是:(1)根据物价上涨的需要;(2)要与劳动生产率同比例增长。具体说,他认为美国的货币供应的年增长率可定在4%~5%的幅度之内。
由于凯恩斯的“权变”的货币政策解决不了西方经济的“滞胀”问题,从1975年起,联邦德国、瑞士、日本、撒切尔夫人任首相的英国、里根任总统的美国都推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较好地控制了通货膨胀。
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出了经济“滞胀”时期,各国先后控制了通货膨胀,但生产增长仍然十分缓慢。
七、现代史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力量对比的变化
大致说来,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世界历史进入现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以欧洲为中心的局面逐渐变为以美国为中心。
一次大战后,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西欧各国的经济实力下降。但在政治上,西欧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因为当时美国的军事实力无法与英法等欧洲强国相比。美国本想通过国际联盟控制世界各国,但因政治、军事实力不够,希望落空,美国国会也因此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美国在二三十年代,孤立主义盛行,政府实行“中立”政策。
二次大战后,美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政治上,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相反,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和后勤物资加工厂,它所有的企业都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因此经济实力空前增强。战争后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在二战期间结束了孤立主义的政策,战后开始实行称霸世界的世界主义对外政策。
二次大战后的初期,军事上,美国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近五百个军事基地,在五十多个国家驻扎军队。经济上,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即35美元等于1盎斯(约28克多)黄金的价格;(2)加入该体系的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确定与美元的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的标志。它在客观上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例如,相对稳定的汇率,在一个时期内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国凭借它战后初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甚至发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开始逐步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资本主义各国经过战后初期的恢复和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的经济飞速发展,实力增强。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加上它经过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消耗,实力下降。1973年,黄金的黑市价格已上涨到1盎斯黄金换10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各国纷纷改变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改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80年代,美国的实力进一步削弱。在国际舞台上,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也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奉行相对独立的对外政策。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八、9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概况
90年代初,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出现了新变化,正像有的经济学家所形容的:日本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晴转多云”;美国经济“晴空少云”。日本经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副萎靡不振、止步不前的景象。西欧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不快。而美国的经济,从1991年3月起,止跌回升,已有八九年时间,至今仍然没有出现逆转现象。美国的这次经济增长,不仅失业率低(这是经济增长的通常现象),而且与低财政赤字、低通货膨胀率并存。
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涨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八九十年代世界上开始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即信息科技的革命。美国抓住了时机,把信息科技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90年代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日本长期以来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引进欧美国家的科技成果,加以消化和吸收,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基础科学的研究。在当今发展经济需要高科技创新的情况下,日本似乎缺乏后劲。由此可见科教兴国战略之重要。
90年代,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的两极格局崩溃,美苏争霸的局面结束,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由于美国在90年代经济的持续高涨,美国有实力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因此它继续奉行到处干涉的霸权主义政策。看来,目前世界的“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总的看来,美国像二次大战后初期那样称霸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责任编辑:彭莘
相关文章!
  • 情境、主体、意识、理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有效教学理论、生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念、“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无不揭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

    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

  • 为历史课赋予历史感

    何睦何智坚?眼关键词?演大众传媒,变迁,教学设计?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52-0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