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周亚娟
“让学引思”,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直接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物理现象,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思考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让学引思”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引导学生观察一个现象,让学生发现探索目标
在“让学引思”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良好的学习情境,然后让学生发现情境中存在的物理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一边引导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一边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
比如,以我引导学生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为例.我首先让学生把LED灯、充电电池、开关串联在一起.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很快串联起了电路.在完成串联电路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进入了学习情境.此时,学生发现刚开始LED的灯是亮的,然后亮了没有多久,灯就灭了.我就问学生,为什么灯会灭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这是因为电池里的电用完了.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作没有电了呢?为什么电池会没有电呢?此时学生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他们经常会遇到手机没电,不能使用的情况.那么什么叫作没有电了呢?没有电的物理机理是什么呢?
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从多媒体课件中看到一个物理现象,然后要让学生通过体验,发现物理现象中包含的物理问题,这个物理问题就是学生要探索的目标.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实验依据
当学生发现了物理问题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机理是什么?可以应用什么样的实验来说明物理机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阅读,学生则要以设计出实验为目标,提取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作为实验的理论指导依据.
比如,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小组和小组的成员存在差异性,虽然他们阅读的是同样的文本,但是他们理解的侧重点不一样.小组成员们完成了学习任务以后,他们要分别以完成实验为目标,分别说明文本的内容.在上文的实验中,擅长理论分析的学生表示,电池之所以没电,与水轮机的水停止流动的原理是一样的.现在水轮机左侧有一个进水管A,右侧有一个出水管B,水管中间设置一道闸门.当闸门打开以后,因为A的水位高,B的水位低,所以水以A→B的方式流动.当两边的水位以样时,水停止流动.电池有电,是指电池一端的电压高,另一端的电压低,当电路闭合时,电压高的自由电荷便向电压低的方向流动,形成了电流.而当电池两边的电压一样高以后,自由电荷便停止了移动,这就是没电了.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出可以应用电压表来测量充电器两边的电压,以此证明上一个学生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还给出了详细的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本,并不是指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课本中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以完成实验设计为目标阅读课本,然后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提出实验依据.
三、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实验问题
在学生设计出实验以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讲台上做实验.其他的小组成员要学习评估这一次实验,让学生发现实验要点和实验问题,找到优化实验的方法.
比如,在上文的實验中,我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小组做实验.这个小组的成员刚开始使用电压表测量时,就有一名学生提出,这个步骤不正确.在应用仪器之前,应当检查仪器的指针是否为0.小组成员在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时,又有一名学生提出他们的量程选择流程发生了错误,在选择量程时,应先选择大量程,再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量程.在这个学习小组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
在开展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与互评,让学生结合学习的经验,拟订一个评估的方式来评估他人的实验质量,并在此过程中反思自己实验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实验问题并最终提高实验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贯彻了 “让学引思”的思路,才能使“让学引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