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湿地围垦现状与退耕还湿必要性探讨
胡静
摘 要:本文介绍了湖北湿地资源和围垦现状,分析了围垦的危害影响,阐述了开展退耕还湿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湿地围垦;现状;退耕还湿;必要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 S7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020(2016)02-0076-02
湖北省湿地资源独特,湿地类型丰富多样,素来具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在全国湿地保护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多年来农业围垦及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作为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湖泊数量及水面面积锐减、蓄水功能削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有害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区域生物多样性安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退化。实施退耕还湿不仅可以扩大湿地面积,还能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使湿地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经济作用以及社会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如今湿地锐减的局面,退耕还湿刻不容缓[1]。
1 湖北湿地围垦现状
1.1 湿地资源现状
根据第二次湖北省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湖北省湿地总面积为144.50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1 859万hm2的7.8%;按照湿地类型划分为4类12型,其中:河流湿地45.04万hm2,占湿地总面积31.17%;湖泊湿地27.69万hm2,占湿地总面积19.16%;沼泽湿地3.69万hm2,占湿地总面积2.55%;人工湿地68.08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47.11%。2012年全省湿地地表水资源量783.76亿m3,全省8 hm2以上湖泊755个。
1.2 围垦现状
湖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2013年末,湖北常住人口为5 799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围垦大型水面或沿湖、沿河滩涂成为增加土地面积的重要手段,有关资料表明,建国以来湖北省共围垦湿地面积约19.1万hm2。近几年以来,围垦情况屡禁不止,导致天然湿地面积缩小、水生生物减少、生态质量降低、生态功能退化,20世纪50年代,全省面积6.67 hm2以上的湖泊1 332个,水面面积85.28万hm2,2012年湖泊资源为755个,水面面积27.06万hm2。2012年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同2005年第一次调查相比,100 hm2以上自然湿地减少了10.94万hm2。
以全省几大重点湿地为例:湖北洪湖国际重要湿地(退养还湿)总面积42 677.56 hm2,湿地总面积41 412.69 hm2,围垦和围养面积达14 333 hm2;湖北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11 579.1 hm2,湿地总面积6 917.04 hm2,围垦总面积1 973.9 hm2;湖北大九湖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5 083.5 hm2,湿地总面积1 929 hm2,围垦总面积2 000 hm2;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 322 hm2,湿地总面积13 979.27 hm2,围垦总面积5 365 hm2;湖北丹江口库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5 103 hm2,湿地总面积38 630.54 hm2,围垦总面积2 500 hm2;湖北网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 495 hm2,湿地总面积11 859.84 hm2,围垦总面积约1 470 hm2;湖北咸宁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 952 hm2,湿地总面积5 064 hm2,公园及周边地区围垦总面积2 000 hm2。
2 危害影响
2.1 自然湿地面积削减
由于围垦,近几十年来,湖北省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天然湖泊数量减少,大量自然湿地消失,或转为工农业、城市用地,或转变为以水产养殖、稻田为主的人工湿地。例如四湖地区原有的“四湖”,现在仅存长湖和洪湖,原水面面积共为2.22万hm2的三湖和白露湖现在已全部围垦成粮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湿地(城市内或近郊的湿地)被大量围垦或填埋用于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城市湿地不断萎缩。对城市湿地破坏还表现在对城市湖泊、河流不合理的堤岸工程化处理等。
2.2 湖泊沼泽化进程加速
过度围垦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由于湖容减小,严重减弱湖区的调蓄抗灾功能,以致汛期渍涝灾害频繁、低湖田土壤环境恶化,效益下降。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建闸使江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繁殖、生长的生态条件,使湖区水产资源受到极大损害。
2.3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由于湖泊围垦和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湿地的植被,破坏了珍稀鸟类和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从而威胁其生存和繁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渔民捕鱼网具日益先进,捕鱼船只增加,捕捞强度日益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渔获量不断减少,捕鱼种类日趋单一,种群结构幼龄化,小型化。
2.4 湿地水质污染加剧
农村生产生活、高密度围网养殖等带来的农村水源污染,也成为了湿地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围网养殖过度的投饵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增加了湖体的内源污染。分散在农村居民居住区和耕作区周边的小型库、塘与沟渠,是农业种养殖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水进入主要河道的前置蓄积库,发挥了重要的前期蓄积、沉淀、分解和降解作用,但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堆放垃圾、过渡养殖等,这些小型湿地破坏严重。
3 开展退耕还湿的必要性
3.1 推进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实施退耕还湿是涉及面广、农民受益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不仅增加湿地面积,加快生态恢复进程,减轻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而且改变农民传统广种薄收的耕种习惯,使地得其用,宜湖则湖,宜湿则湿,扩大湿地面积,不仅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而且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有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3.2 推进湿地治理体系和湿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目前,湖北省已初步形成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小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但是湿地保护体制机制性障碍、湿地监测体系尚未建立、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湿地面积萎缩、污染加剧、功能退化等问题仍然突出,湿地治理体系和湿地治理能力还比较脆弱,影响着湿地各种功能的有效发挥。加快推进退耕还湿和退渔还湿,扩大我省湿地面积,恢复和稳定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新时期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任务,是推进湿地治理体系和湿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3.3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在经济落后、农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违法违规采石挖沙、填塘填库、毁湿造地等情况一直成为难以遏制的现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沙进人退,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形成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的机质不断减少,地力下降,致使粮食大幅减产,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实施退耕还湿,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促进了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流向工程区,使区内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粗放农业向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和观光旅游等产业过渡,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谭鹏.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的重要性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3):142-143.
(责任编辑:唐 岚)
摘 要:本文介绍了湖北湿地资源和围垦现状,分析了围垦的危害影响,阐述了开展退耕还湿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湿地围垦;现状;退耕还湿;必要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 S7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020(2016)02-0076-02
湖北省湿地资源独特,湿地类型丰富多样,素来具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在全国湿地保护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多年来农业围垦及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作为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湖泊数量及水面面积锐减、蓄水功能削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有害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区域生物多样性安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退化。实施退耕还湿不仅可以扩大湿地面积,还能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使湿地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经济作用以及社会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如今湿地锐减的局面,退耕还湿刻不容缓[1]。
1 湖北湿地围垦现状
1.1 湿地资源现状
根据第二次湖北省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湖北省湿地总面积为144.50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1 859万hm2的7.8%;按照湿地类型划分为4类12型,其中:河流湿地45.04万hm2,占湿地总面积31.17%;湖泊湿地27.69万hm2,占湿地总面积19.16%;沼泽湿地3.69万hm2,占湿地总面积2.55%;人工湿地68.08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47.11%。2012年全省湿地地表水资源量783.76亿m3,全省8 hm2以上湖泊755个。
1.2 围垦现状
湖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2013年末,湖北常住人口为5 799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围垦大型水面或沿湖、沿河滩涂成为增加土地面积的重要手段,有关资料表明,建国以来湖北省共围垦湿地面积约19.1万hm2。近几年以来,围垦情况屡禁不止,导致天然湿地面积缩小、水生生物减少、生态质量降低、生态功能退化,20世纪50年代,全省面积6.67 hm2以上的湖泊1 332个,水面面积85.28万hm2,2012年湖泊资源为755个,水面面积27.06万hm2。2012年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同2005年第一次调查相比,100 hm2以上自然湿地减少了10.94万hm2。
以全省几大重点湿地为例:湖北洪湖国际重要湿地(退养还湿)总面积42 677.56 hm2,湿地总面积41 412.69 hm2,围垦和围养面积达14 333 hm2;湖北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11 579.1 hm2,湿地总面积6 917.04 hm2,围垦总面积1 973.9 hm2;湖北大九湖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5 083.5 hm2,湿地总面积1 929 hm2,围垦总面积2 000 hm2;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 322 hm2,湿地总面积13 979.27 hm2,围垦总面积5 365 hm2;湖北丹江口库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5 103 hm2,湿地总面积38 630.54 hm2,围垦总面积2 500 hm2;湖北网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 495 hm2,湿地总面积11 859.84 hm2,围垦总面积约1 470 hm2;湖北咸宁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 952 hm2,湿地总面积5 064 hm2,公园及周边地区围垦总面积2 000 hm2。
2 危害影响
2.1 自然湿地面积削减
由于围垦,近几十年来,湖北省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天然湖泊数量减少,大量自然湿地消失,或转为工农业、城市用地,或转变为以水产养殖、稻田为主的人工湿地。例如四湖地区原有的“四湖”,现在仅存长湖和洪湖,原水面面积共为2.22万hm2的三湖和白露湖现在已全部围垦成粮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湿地(城市内或近郊的湿地)被大量围垦或填埋用于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城市湿地不断萎缩。对城市湿地破坏还表现在对城市湖泊、河流不合理的堤岸工程化处理等。
2.2 湖泊沼泽化进程加速
过度围垦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由于湖容减小,严重减弱湖区的调蓄抗灾功能,以致汛期渍涝灾害频繁、低湖田土壤环境恶化,效益下降。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建闸使江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繁殖、生长的生态条件,使湖区水产资源受到极大损害。
2.3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由于湖泊围垦和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湿地的植被,破坏了珍稀鸟类和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从而威胁其生存和繁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渔民捕鱼网具日益先进,捕鱼船只增加,捕捞强度日益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渔获量不断减少,捕鱼种类日趋单一,种群结构幼龄化,小型化。
2.4 湿地水质污染加剧
农村生产生活、高密度围网养殖等带来的农村水源污染,也成为了湿地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围网养殖过度的投饵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增加了湖体的内源污染。分散在农村居民居住区和耕作区周边的小型库、塘与沟渠,是农业种养殖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水进入主要河道的前置蓄积库,发挥了重要的前期蓄积、沉淀、分解和降解作用,但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堆放垃圾、过渡养殖等,这些小型湿地破坏严重。
3 开展退耕还湿的必要性
3.1 推进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实施退耕还湿是涉及面广、农民受益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不仅增加湿地面积,加快生态恢复进程,减轻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而且改变农民传统广种薄收的耕种习惯,使地得其用,宜湖则湖,宜湿则湿,扩大湿地面积,不仅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而且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有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3.2 推进湿地治理体系和湿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目前,湖北省已初步形成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小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但是湿地保护体制机制性障碍、湿地监测体系尚未建立、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湿地面积萎缩、污染加剧、功能退化等问题仍然突出,湿地治理体系和湿地治理能力还比较脆弱,影响着湿地各种功能的有效发挥。加快推进退耕还湿和退渔还湿,扩大我省湿地面积,恢复和稳定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新时期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任务,是推进湿地治理体系和湿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3.3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在经济落后、农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违法违规采石挖沙、填塘填库、毁湿造地等情况一直成为难以遏制的现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沙进人退,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形成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的机质不断减少,地力下降,致使粮食大幅减产,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实施退耕还湿,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促进了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流向工程区,使区内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粗放农业向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和观光旅游等产业过渡,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谭鹏.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的重要性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3):142-143.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