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路径

    王云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通常需要教师用适宜的问题引导进行阅读,从中发现阅读的美妙,感悟阅读的影响,享受阅读的快乐,这样才能慢慢地把学生吸引到阅读之中去。当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有发展、有进步时,才会对阅读着迷,兴趣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在解决问题中激发阅读的兴趣

    有些教师抱怨,学生拿到教材,能够兴致勃勃地把许多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下去,可是到了上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反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多数时候变成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被动去看看课文。出现这样的原因其实不是学生不爱阅读了,而是教师阅读教学的套路让学生生厌,哪里还有兴趣可言呢?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需要从自身的教学上找出路。

    如教学《花的学校》(三年级上册第2课),学生预习课文之后,上课时教师如果再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学生肯定越读越觉得乏味,因为读着读着他们就能背过来了。对此,教师要结合课文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抓住有新鲜感的词句体会,准确拿捏学生预习能够读懂什么,什么是隐含在字里行间学生一时发现不了的东西;综合这些学情,一位教师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是:“你知道文中的花孩子和我是什么关系吗?”这是一个学生从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所以,学生不待教师再提认真阅读的要求,一头扎进课文里有滋有味地读起来。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学生陆续给出的结果指向“我就是那花孩子”。教师没有就此停下来,转而追问“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有没有新鲜感?新鲜在哪里?带着这样的理解,再去读读课文里有新鲜感的表达,看看有没有进一步的体会?把这种体会互相说一说。”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阅读兴趣。二、在精心选择中发现阅读的美妙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毕竟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体现的是一种共性的内容,而学生的阅读口味是很不一样的,有的喜欢绘本,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神话,有的喜欢小说等,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需求只有在课外阅读中才能获得满足。换句话说,教师和家长,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精品书籍加以推荐,以保持学生在喜欢的书籍或文本中发现阅读的纯正之美。

    如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三年级上册第5课),在这篇写秋天景色的课文中,平常的梧桐落叶,雨后并不规则地铺在水泥道上,被作者描述成“铺满金色的小巴掌”,特别富有童话的意味。作者这种在平常中发现美的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与训练,但仅凭这一篇文章是难以达成效果的。于是,教师推荐学生阅读(选读)作者的《小巴掌童话》。书中就有许多类似课文中的发现与表达,如《太阳,你是粉刷匠吗》《原野上,一朵花开了》《谁先绿的》《雨天的歌》等等,读着读着,学生就会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张秋生善于将生活中十分平常的事物写出具有新奇感的精美的小故事,正像书的题目那样是特别精妙的童话,读起来就停不下,合上书故事里的美妙还在眼前闪烁呢。三、在科学引导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量、词汇量不够,文本的语言内涵深刻,前后内容之间有隐性联系等,会使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遇到“拦路虎”,而他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欠缺,结果就影响他们继续阅读,原有的阅读兴趣就此打折。对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有效解决这些“攔路虎”的方法,如及时查阅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猜测、直接跳过去忽略、先记录备查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能够把阅读进行到底,进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如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四年级上册第5课)时,这篇安徒生的童话篇幅比较长,有些说法学生单看一个句子理解不了,前后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属于隐性关系,又安排在提问阅读策略单元学习,这些都使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会出现比较多的困难。教师应该科学引导,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并适当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尽情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