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探究

    摘?要:随着中国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在新课改的政策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的教育目标要求对学生的培养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作为首要的教育任务。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美学素养的关键学科,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方面开展,但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美术教学中关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了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学素养能够全方位提升,教师应当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教学探究。基于此,文章围绕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更好地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学生美育教育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而小学美术课程对学生的艺术作品创作、鉴赏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为依托,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审美体系形成过程中,锻炼其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这不仅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激发了学生对美、对艺术的追求热情,让学生智育和美育教育并驾齐驱,成为多元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

    一、 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美术课程受重视程度低

    结合当前的总体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教师和家长将更多的中心放在了主干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忽视了美术课程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对学生美学培养的重要性。中国对于青少年的美术教育也比较欠缺,与美术相关的文化活动举办次数有限,相应的画展、美术作品展仍然处于比较小众的范畴,学生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也较少。同时,其他科任教师还会出现占课的现象,美术课程常常被忽视,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也对美术缺乏重视,这种客观环境十分不利于美术课程的发展。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传统的美术课程将目光集中在了基础的绘画上,为学生留出的动手制作机会不多。同时,美术课程设置频率较低,部分学校一周只开设一节美术课,导致知识的学习缺乏连续性。另外,常规的美术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展开,这样虽然符合课程的归还安排,但缺乏灵活性。在当前多元文化碰撞的世界,仅凭借教材内容的学习,不能满足学生的审美发展需求,无法跟上时代潮流,使美学鉴赏能力比较保守,存在滞后性。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客观环境和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部分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只停留在绘画,没有认识到其美学教育的内涵。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的后期会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将削弱美术学习的热情,丧失学习兴趣。在动手制作环节中,学生存在不爱动手、应付差事的现象,让美术教育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也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教学理念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部分教师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缺乏科学的指导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设置各种条条框框,导致全班同学的作品大相径庭,违背了个性化发展的理念。或者部分美术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就比较欠缺,审美格局不高,没有认识到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不能接受良好的美育教育,美术综合素养自然难以提升。

    二、 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本就与其他学科不同,开放性和灵活程度比较高,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也没有刻板的固定标准。因此,教师应当着力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燃起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例如,在苏教版《奇怪的梦》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奇怪的梦与大家分享。小学生年龄较小,可能会说出一些天马行空的内容,教师注意不要打断学生发言,让勇敢地表达想法。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教师可以先做示范引导,把自己做过奇怪的梦生活地讲出来,再对学生进行主动提问。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拿起课前准备好的橡皮泥,捏出自己梦中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用色,不要被现实中的事物所干扰。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彼此的作品编一个小故事,使课堂更加轻松,充满欢声笑语。

    (二)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动手兴趣

    多媒体技术对美术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不仅能将一些抽象的内容通过音频、视频和图片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也能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指引下,激发对动手制作的兴趣。例如,在“包的世界”一课学习时,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除了书包外没有接触过太多种类的包,在动手制作环节灵感素材有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征,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再加工。这时需要留心男同学的心理变化,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款包种类较多,而男性款包的类型和外观比较单一,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世界顶尖包设计师的故事,让男同学对包的设计跳脱出自身性别的限制,也就是说,在课堂中男同学也可以大胆地设计女性款包。这样,学生的整体艺术思想得到扩展,在实际的动手环节也能将自身的潜力更好发挥出来。同时,教师不要对制作材料做规定,学生可以选择各种素材进行制作,但是在动手制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材料选择的原因和总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带着思考动手,提升动手制作的深度。

    (三)注重美术作品鉴赏,鼓励学生动手创作

    在开展动手制作初期,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脑海中无法形成粗略的制作方向。对优秀美术手工作品进行鉴赏不但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灵感,脑中形成作品雏形,从而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动手制作中。在“木版画”的学习中,学生由于对这方面内容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供学生参考,并且将教学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教学以临摹为主,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临摹,对木版画进行初步的了解。第二层次要鼓励学生根据木版画的艺术类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独立创作,既要大胆,也要创新。第三层次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木板,让学生将第二层次创作中的作品拓到木板之上,让实际教学更具有真实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情感需求,也让学生在动手创作中获得成就感,不但提升动手能力,也更加认真对待美术课程。与此同时,除了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外,教师还可以搜集符合学生年龄的作品,鼓励学生在课下完成动手实践,让教学具有延续性。并且,定期为学生的美术作品举办展览,让学生获得认同感,自觉强化自身的動手能力。

    (四)采用鼓励式的评价体系,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美术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性的方法去进行评价,这样在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时候,也能强化他们的学习体验,尽量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去不断进步与成长。教师应该具备一个开放式的心理,小朋友在犯错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批评,而是应该帮助他们快速地去改正这些问题,将趣味性的评价模式融入美术课程中,从而取得一个更好的作业评价效果。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评价,美术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多鼓励、肯定,详细的阐述这些教学知识,和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关系,将激励性评价法应用到其中,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评语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一种方式,恰到好处的评语能够帮助那些失落的学生重新树立信心。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变化,发现他们的优点,让学生的愿望得以实现,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在旁边写上一句鼓励语,如:“构思新颖”“选题明确”和“作业完成度高”等。对于那些不认真或是作品不够优秀的学生,教师同样要改进自己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及时找到自己的缺陷。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也要适当性的去进行评价和鼓励,如“今天的作业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哦”“如果更加仔细一点会更好了”等鼓励性语言。

    三、 结语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动下,小学美术教育已经愈发受重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动手能力是小学美术教育阶段的重点培养目标,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使用鼓励式的评价手段,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與此同时,教师要明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情感需求,在教学中不设置过多框架,给学生留出自由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铭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教育,2016(6):49.

    [2]朱海燕.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6(42):179.

    [3]郝婧瑜.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研究[J].时代教育,2017(2):212.

    [4]龙怡.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数码设计,2019(2):224-225.

    [5]王芳琪.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读与写,2019,16(1):217.

    作者简介:

    夏静,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