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
周丽 刘畅
摘要: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传统“思政课程”所面临的“孤军作战”的困境,“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性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发挥不同学科的共同育人功能,形成德智并举的效果,必须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有效转化。本文以《西班牙国家概况》课程为例,把握“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明确其科学内涵,结合课程实际教学效果,探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西班牙国家概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2-0080-02
0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发挥高校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和手段。而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有效转化需要了解其时代背景和理解“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
1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时代背景
潘青、张健认为“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面临了特殊的时代背景[2]。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各个高校之间可以资源共享,最大效率地利用数据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该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吸取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因素。
其次,在多元价值观念冲击下,学生看待问题的观点还不够全面,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因此要避免学生被西方思想“同质化、一体化”。也要避免功利主义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当下时代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载体等都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2 “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本质的区别:“思政课程”即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比如《毛概》这类课程,注重直接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观念;而“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即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课程为载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其育人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更强调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协同效应[3]。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本质的揭示与把握,从育人本质要求出发,进一步強化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升华[4]。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真正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心的举措。
3 《西班牙国家概况》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3.1 必要性
《西班牙国家概况》为西班牙语专业任选课程,该课程主要针对西班牙语高年级学生授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文化知识课,通过大量的阅读与试听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课程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宽,包括西班牙地理、政治、经济、历史、艺术、饮食、社会生活和习俗、文教事业及国际国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具备一定西班牙语语言基础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知识的拓展以及文化的熏陶,在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观察西班牙社会,分析各种现象成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将来就业需求。
若要达到以上这些教学目标,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教师必须深挖德育因素,将思想教育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避免专业课堂变成思政课堂,要实现教学和育人的协同效应,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笔者将《西班牙国家概况》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优化,设定为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立体课程体系,扩充学生文化知识,熟悉民俗特点,培养学生适应西班牙社会并且有更强的交际能力,进一步熟知西班牙人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在跨文化语言运用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改善学生的跨文化语言运用能力。
3.2 现状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西班牙国家概况》课程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基本符合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要求,但是要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协同效应还有一定的困难,该课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课程体系上,《西班牙国家概况》课程缺乏对价值观培养目标的重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上都没有将育人与专业课相结合,使得学生对西班牙的经济、文化缺乏敏感度,跨文化理解能力较弱。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很多高校使用的是《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系列教材。该教材全文是中文,不符合高年级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要求;且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全书讲述所有西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对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历史、艺术、饮食等多方面的知识不够详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在教学模式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追求平等和个性、网络知识丰富等鲜明特点。因此,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多互动、多讨论,采用线上线下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实施路径
为实现《西班牙国家概况》课程思政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对德育目标的重视。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学生价值观塑造方面欠缺的地方,将专业课知识和育人因素相结合,提出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中西方政治体系的异同,并以此让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备思辨能力、爱国情怀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兼具中国情怀与全球化视野。
其次,甄选教学内容,梳理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设计课程教案,要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要实现课堂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首先要把课堂教学重心下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5]。本课程将通过10个主题内容的设计来促进德育元素的融入。例如專题1的教学内容为西班牙国家概要。以西班牙领土、人口、国旗、国歌等概要的介绍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将其与中国对比,能用西班牙语介绍我国的国家标志和基本国情,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专题3的教学内容为语言文化与传播。以塞万提斯学院和孔子学院的开设为切入点,加强学生跨文化平等交流意识,积极寻求市场合作,挖掘中国文化感召力,树立文化品牌意识,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每个专题都将专业知识与德育元素结合起来,不生搬硬套,有理有据。
最后,改革教学模式,多使用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实施线上线下教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学反馈和教学效果,建立教学案例库,对实践教学进行全面总结,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指出课程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为日后该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基础。
4 结语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需要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须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在高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做出改革。本文仅仅以《西班牙国家概况》课程为例,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路径,尚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此外,本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进仅仅是一个框架和基础,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个性化的内容和方式,使《西班牙国家概况》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获得西班牙语知识和培养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0(01).
[2]潘青,张健.“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关键问题和实现路径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8-99.
[3]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4-45.
[4]董永.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90-92.
[5]田鸿芬,付宏.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人才,2018(4):99-103.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