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新论
陈文丽
高等院校设立辅导员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特色,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重要条件。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铺路石。近年来,许多高校采取“高进、优出、明责、严管、培养、提高”和“重选留、严要求、畅出口”等措施,以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种种挑战,这就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更多更细的要求。因此,对高校辅导员角色重新定位,特别是对辅导员工作社会需求、自身发展及认识方面的角色再定位,是加强和适应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形成一种共识,即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工作者,是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其核心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任务就是相关的具体学生工作。另一方面,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的深入,高校辅导员工作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辅导员终生从事的职业,所以在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之初就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使自身事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客观要求。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在目前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整体的发展和提高。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定位模糊,分工不明确。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职责并不十分明确,除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外,还牵扯到许多非本职工作。高校没有能够明确,至少没能从制度上保证辅导员按其工作任务履行职责,加之目前管理机构的不合理,使辅导员处在一种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之下。学校党政管理机关如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而辅导员因人事上归院系管理,院系又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让辅导员承担了众多教学秩序的管理和行政事务。辅导员的具体职责是什么,辅导员是应对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还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是管理者、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由于忙于应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因而弱化了本职工作,并且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难以提高,面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有效的方法加以教育引导,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思政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是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强。这主要表现为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断层,缺乏中青相结合的梯队;职称、学历实力不强;专业结构混杂。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不但要求政治过硬,综合素质高,而且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分析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然而,就目前辅导员队伍整体而言,整个队伍可谓是来自“五湖四海”,有工科、理科、文科等各个学科,许多辅导员基本上都未经过专业化的学习和培训,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工作时主要依靠一些感性经验,而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体系也不健全,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再定位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辅导员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格、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频繁,是学生思政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承担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必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惟其如此,才能适应新要求,取得新成绩。
(一)更新观念,变管理型为服务型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辅导员负有重要的管理职责,但并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干部;辅导员承担着重要的服务型工作,但又是学生各方面服务工作的协调者;辅导员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教师,但其职责又有别于一般的授课教师。可见,辅导员同时具备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任务、内容、方法的新变化,辅导员的职责也要适当调整。因此,应该打破传统的观念,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辅导员的工作应该由管理型转向引导型,应该提倡“在引导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管理”的新理念。辅导员的引导角色,包括对学生个体和群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性引导等。寓情于教和人性化的管理,可以变学生的被动管理为自我的主动管理,有利于他们增强驾驭大学生活的能力,尽快地实现角色的转变。同时,辅导员工作还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辅导员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和学生保持着比较固定的直接联系。学校的每项要求、每次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通过辅导员传达并布置给学生的。因此,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以服务为主,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尽一切力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予以帮助引导,如帮助贫困生解决勤工助学、申请贷款等问题;组织大型课外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总之,要从全局着想,从点滴处着手,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
(二)与时俱进,咬定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
高校辅导员全名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从开始发展到现在,高校辅导员就一直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使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国民教育的灵魂,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的引导者这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门科学,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格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趋频繁,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碰撞更加激烈;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如果不从思路、内容、体制、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努力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路、新方法。要注重调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多方面协调配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认真学习和积极吸取现代科技成果,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要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增加工作实效;更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主动地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创造出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三)以学生为本,倾注“四心”
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一定要具备“四心”:即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
爱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辅导员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有颗爱心,是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找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细心。就是只有善于细心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今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扩大,大部分孩子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进入大学后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诸如生活环境不适应、孤独和空虚、人际关系不和谐等等,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就需要辅导员独具慧眼,及时发现这些现象,给予正确引导。
耐心。学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辅导员来帮助解答,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工作方面,还有情感方面等等,这都需要辅导员非常有耐心,仔细聆听学生们的心声,耐心地为他们进行开导,做一名亲切的倾听者和解惑者。耐心能促使学生与辅导员交心,而急躁心理和暴躁行为只会疏远与学生的距离。
责任心。工作的责任心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关键。辅导员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负责,要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辅导员要根据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大学生活,缩短学生对大学各方面的适应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和克服学生碰到的各种困难,使他们尽早适应正常的大学生活。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认清时代的要求,把握自己的命运。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综合工作能力
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我认为,关键是培养和提高辅导员的政治洞察、学习研究、化解危机、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和心理辅导六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政治洞察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的基础。政治洞察能力是对政治现象、政治事件、政治关系、政治形势等进行鉴别、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各种能力。是个人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政治经验、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的综合运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向,能否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以正确的政治洞察能力引导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研究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的前提。学习研究能力是指获取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增长真才干的本领,并具备自学能力、带动别人学习的能力、研究型学习的能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高校辅导员如果不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就跟不上时代步伐,在信息、创新思维和思想观念上就可能落后于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说服力。
化解危机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的新要求。化解危机能力就是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科学、及时、果断、正确地对危机和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干预和有效处理,使危机产生的破坏性降到最低。
开拓创新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的关键。开拓创新,既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拓创新能力是指不断超越自我和现状,取得新的绩效和突破,包括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等。高校辅导员工作既是门科学,又是门艺术,能否创新、开拓和突破是成败的关键。
组织领导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的核心。组织领导能力包括把握局势的控制能力、管理能力、培养骨干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等。尤其组织协调的能力,它是指根据大学生工作任务,对学生各种管理资源进行分配、控制、激励和协调的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心理辅导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辅导员既是大学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事务的服务者,同时肩负德育的重任,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于一体。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末发展完善的情况下,还肩负着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任。高校辅导员应责无旁贷地成为大学生心理的疏导者和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播者。
综上所述,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正确的言行和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除了争取培训交流的机会,还要在自我要求上下功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理,而且要熟谙心理学、伦理学、礼仪学、法学等相关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专家。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实践和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去,并从中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监督和自我改造,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最终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承担教育、管理、服务、研究四大职能。只有认清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促进高校相关工作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强.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9.
[3]吴建东, 徐剑波.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质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2).
[4]林芙蓉.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6).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