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抗震往事
最近有些往事时常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汶川、汶川……
一、在路上,不打无准备之仗
时钟倒回到11年前,2008年5月12日。
身为记者,不是在现场就是在路上的我,正在新疆和田采访。午后3时,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称央广)新闻中心的值班电话,语气急切地告诉我,四川汶川地震了,目前报的是7.8级,估计有重大人员伤亡,要求我不管在哪里,都要想办法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我马上跟时任央广原军事宣传中心主任孙健电话报告情况,他反复叮嘱我,到灾区后,一是要跟着救灾部队走,二是要跟着新闻线索走,三是确保人身安全。
我即刻订票,从和田飞往乌鲁木齐,再转飞成都。后来据北京的新闻同行说,地震后连续两三天北京飞成都的机票都被抢光了。
在和田机场登机后,我致电原武警新疆森林总队政委徐元鸿,告知他我原定的采访行程取消。令我感动的是,在乌鲁木齐机场,徐政委派人送来一套野战背囊——雨衣、迷彩服、作战靴、手电筒、洗漱用品等应有尽有。这个背囊给我的抗震救灾报道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空中一路长飞,心中忐忑不安,晚上9时终于在成都双流机场安全降落。
二、在现场,72小时生命至上
武警四川总队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设在都江堰一辆大巴改装的指挥车上。车上侦察、通信等指挥要素齐全,可以通过卫星进行音视频传输。我马上联系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直播间,请正在指挥救灾的原武警四川总队司令员王佐明做直播连线,简要介绍整个武警部队投入汶川救灾的情况。
从王司令员的直播连线中,我得知距离都江堰不远的映秀镇损毁严重,急需救援。在指挥车上喝了瓶矿泉水、吃了个面包后,我决定徒步进入映秀。
道路损毁严重,我换上作战靴、穿上雨衣,踏着泥泞的路出发了。
冒着阵雨走出大约两公里多,遇到正在抢修公路的原武警交通部队,我马上进行了现场采访。得知通往映秀的道路一时半会儿打通不了,而且为了确保安全,实行交通管制,禁止夜间徒步前往映秀,我不禁有些丧气和失望,这时候才感觉到脚后跟有个地方火辣辣地疼,一看,新作战靴已经在泥泞路上磨损得惨不忍睹,脱下鞋袜,两只脚都磨起了水泡,右脚前脚掌和后脚跟分别有两个血泡已经磨破。
第二天凌晨时分,在机器轰鸣的道路作业现场,我在交通部队一台越野车里眯了一觉,醒来已是早上,抢险官兵告诉我,这条由成都经都江堰、映秀、草坡进入汶川的都汶公路虽然全程是高速公路,但是地震導致的塌方严重,桥梁损毁,十天半个月也不可能修通。
13日上午,我徒步折返都江堰。中午时分,走到都江堰市外北街的时候,我发现原武警四川森林总队正在对压埋在倒塌楼房里的一位老大妈进行救援,当即停下采访。
以下是报道内容:
导语:请听录音特写《22小时的生命接力》。
采制:中央台记者孙崇峰。
【救援现场:“进展怎么样……”
记者:这里是都江堰市外北街190号,现在是5月13日中午12点,武警四川森林总队官兵正在对震塌的六层居民楼里的一位老大妈实施营救,她从地震发生开始已经被困了20多个小时。
清理完外围的崩塌物后,发现大娘的右腿被两块石板卡住并不断出血,官兵们拿来核桃粗细的攀登绳绑在她的腰上,想把她拖出来。
【现场:一二三,拉呀!
大娘的腿纹丝不动,看来这个办法不灵。
搜救小组停下来商议对策,都江堰医院的骨科专家想到了截肢,被大家否决了。天转眼就黑了,搜救组给大娘送来了面包、水和牛奶,还有御寒的棉被。武警森林指挥部卫生处刘处长一边对大娘进行心理疏导,一边请医护人员为大娘输液以维持大娘的体能。
搜救人员分三组三班倒轮流守护着大娘。
14日上午10点,搜救小组组长、武警四川森林总队教导队副大队长王新兵,两手抱着大娘的腰,在官兵们的协助下,终于把大娘从废墟中拖了出来,大娘已经昏迷不能说话。
【录音:“坚持一下,坚持一下!”
王新兵不顾自己的手被铁钉扎破鲜血直流,背着大娘送上了急救车。
【录音:六层楼垮了,她能坚持到现在,说明大娘的求生欲非常强。见到大娘的第一面,我们就觉得应该能够把她救出来。救援大娘的22个小时里,这里余震不断。
救人是抢险救灾报道永远正确的选题,在抢险救灾最初的黄金72小时里,永远是生命至上。
但是能将人活着救出来的报道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候挖了半天,搜救人员付出了巨大努力,最后挖出的多是遇难者的遗体。
做完“生命接力”这则报道后,我来到位于都江堰的原武警森林部队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请求派车送我到成都凤凰山军用机场。因为直升机应该是通往震中最快捷的工具,没有之一。
14日下午2时许,我来到凤凰山机场,直升机正在忙碌地起降。
我挤上一架米-171直升机,跟机组人员交谈后得知这是一架负责灾情侦察和空投救灾物资的直升机,并不在重灾区降落,完成任务后仍会返回凤凰山机场。虽略感失望,但我还是跟随进行观察和采访。我在高空中看到,原本秀美的大地满目疮痍,多处废墟令人目不忍睹。
在两个多小时的空中侦察中,我还有了重要发现——汶川灾区唐家山等多地出现山体崩塌,造成河水囤积,形成多个堰塞湖。直升机落地后,我马上发出内参预警:《应高度警惕汶川地震灾区山体垮塌造成河水囤积形成的多个堰塞湖》。时任央广内参部主任诸雄潮说,这是汶川地震灾区第一篇关于堰塞湖的预警内参报道,为高层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三、在路途,越是艰险越向前
5月15日一早,我接到曾任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时任武警原水电部队政委贾方亮的短信(当时手机信号不好,发短信比较保险),告知武警水电部队狮子坪项目部正在抢通进入汶川的西线公路,具体就是从马尔康往理县、汶川方向,邀我跟随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一起,挺进汶川。
我当时了解到的情况是,从成都到汶川的公路有两条:一条是东线都汶公路,强震导致全线公路损毁80%以上,地震当晚我想要徒步进入重灾区而无法通行的就是这条公路;第二条就是西线,由成都至雅安,然后进入210国道,经宝兴、小金,到马尔康后转入317国道,再经理县到达汶川,全程800多千米。
由于交通通信中断,震中汶川成为孤岛,举国关注。原武警水电部队狮子坪项目部从地震后就开始自发抢通马尔康至理县至汶川的震损公路。
15日下午,我和新华社原武警支社的张东波同志一起,乘坐越野车从成都出发沿西线赶赴汶川。结果途中越野车燃油耗尽,虽然加了提前备好的低标号汽油,车还是罢工无法前行了。贾方亮政委又从成都新派了车子救援,我们中途在沙坝乡水电部队一个项目部宿营,这里海拔大约有2000多米,晚上盖上大衣还觉得冷风刺骨。
理县至汶川公路边,时常能看到被山体垮塌砸毁的车辆,道路损毁也十分严重,重新打通的道路时常被余震造成的山体垮塌重新阻断,原武警水电部队利用有限的机械装备昼夜奋战,处于边打通边保通的状态,工作异常辛苦。
傍晚,在打通公路的作业现场,老百姓为官兵们送来热菜热饭,有辣椒炒腊肉、白菜炒青椒。
我问送饭的老乡:“你们有吃的吗?吃什么?”
他们说:“有,我们每天喝粥吃咸菜。因为地震后抢出来的粮食是有限的,但是一定要让救灾官兵吃上热菜和干饭,好有力气保证道路畅通。路通了,救援部队和物资进来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我顿时泪崩。
四、在汶川,指挥中枢信息全
16日晚上,我们终于到达了汶川县城,县政府广场上驻扎着武警部队汶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部队有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长途机动到汶川的原武警某机动师、武警原四川森林部队、武警原交通部队和武警原黄金部队,涵盖了武警部队原五大警种。
看到帐篷里温暖的灯光,我不禁加快了步伐,没想到被帐篷外固定帐篷的地钉和绳索绊了个跟头,手和胳膊都擦伤了。晚上加班发完稿子已是凌晨。
17日一早,我和贾方亮政委在伙食点用过早餐——大米粥加榨菜,马上驱车十多千米,赶到汶川到茂县打通公路的现场,我协调中国之声为贾政委做了电话连线报道。以下是报道内容:
主持人:汶川地震救援,人民子弟兵是主力军。我们只能用感谢再感谢对我们的子弟兵表达谢意和敬意。现在马上连线前方记者孙崇峰了解一下情况。
您一直跟随武警部队在理县到汶川、汶川到茂縣道路抢通和保通的现场。请介绍一下目前最新的进展。
记者:目前交通部队官兵昼夜奋战,已经打通了十多千米。现在在我旁边的就是武警水电部队政委贾方亮。请他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贾方亮:5月12日地震发生后,武警水电部队官兵迅速出动,第一时间全力投入抗震。我们连夜组织100多人、22台套大型装备,从马尔康向东,迅速向理县和汶川推进,全力以赴打通这条道路,部队干了3天3夜,前天晚上终于打通了西线进汶川的这条“生命线”。部队在没有水没有被子的极端艰苦情况下挺了过来。打通马尔康到理县、理县到汶川的道路,意义重大。
现在我们的部队继续向茂县推进。茂县有十多万人口,目前道路不通、信息也出不来,各级领导和政府高度关注茂县的情况。我们特别要求部队发扬人民军队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每天要干20多个小时,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向茂县推进,争取早一分钟打通这条道路。
主持人:这条道路有40多千米,抢通起来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贾方亮:主要是前方有几个隧洞塌方,加上山体不断滑坡,我们的保障物资运输难度也很大,这加大了抢通难度。但是,为了这条生命线,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力求早一分钟、早一秒钟打通这条道路。
说起修路官兵们的艰苦,那真是无以言表!当时原武警水电三总队总工程师陶谦告诉笔者,在连续多天的奋战中,他们不仅断水缺粮,还要冒着滑坡塌方和余震的危险,有时连内衣、内裤都没得换。19日早上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这条笔者采制的《开路先锋》报道。
导语:最先打通理县到汶川生命通道的武警水电三总队130多名官兵和22台套大型机械设备,正在打通汶川到茂县的道路,44千米的路程目前已打通了17千米,预计今天(19日)中午即可打通。
昨天(18日)深夜,记者孙崇峰在抢通道路的现场发来录音特写《开路先锋》。
【现场:大型挖掘机音响混出记者播报
记者:现在是18日晚上10点,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这里的情况非常危险,路上全是塌方的石头,他们正在清理。右面的山上呢,随时都会有滚石。
甲:把这个路打通了,可以搞成循环路。
记者:主要是空运的物资到了九黄机场下不来,如果走这条路呢,只有200千米就可以到汶川了。如果不走这条路,绕道的话,走800多千米才能到汶川。我们每个官兵都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才能换班。
甲:至少12个小时以上。
记者:那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
甲:现在是老百姓送的,以前是我们在机上配的干粮。在机上直接吃干粮喝矿泉水就打发了。
……
在汶川县政府广场住帐篷的日子,我还跟随救灾部队检查民用火工炸药库震损情况,及时发内参促使汶川火工炸药库及时搬迁,避免带来次生灾害。同时完成了对少数民族村寨牛脑寨受灾群众的救援、汶川灾区卫生防疫等的新闻报道。
打通道路的工作仍旧是重中之重,道路通了,救援力量和物资才能顺利到达每个重灾区。截至5月21日晚,武警原水电部队连续奋战,接连打通了7条生命通道。22日早上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头条播发了武警原水电部队打通汶川到茂县等7条生命线的报道《向前向前向前》。
导语:抗震救灾进入第10天,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先后打通7条“生命通道”,为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为输送灾区物资开辟了通途。
请听录音特写《向前向前先前》。
【现场:汶川至茂县公路通车仪式……
记者:现在是5月21日下午两点半,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100多名官兵列队在他们刚刚打通的汶川到茂县的公路上,看着一台台运送物资的卡车快速驶向汶川,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武警水电部队政委贾方亮少将,也曾经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抢险救援。
【录音: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承担并成功打通了7条道路,第一条从马尔康经理县到震中汶川的道路,这条公路长达103千米,许多人民群众说,这是一条保命线;第二条就是汶川到茂县的道路,打通这条道路十分艰苦,也是目前茂县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道路;第三条道路是都江堰到龙口的道路;第四条是紫坪铺到龙池的道路……
【压混
为了尽快打通这7条生命通道,官兵们连续奋战,勇往直前。国家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副司长徐亚华表示,这是一支永远向前的“开路先锋”。
……
汶川抗震救灾第10天,为了激励全国人民和灾区群众的士气,武警汶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决定在汶川举行一次升旗仪式——这面国旗,是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过的国旗。
5月22日8时,这面国旗在汶川废墟上升起。
五、在堰塞湖,唐家山上故事多
5月23日,我从武警汶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得到信息,唐家山堰塞湖要马上进行处置,我决定立即赶往唐家山。汶川距离唐家山虽然只有100多千米,但由于道路不通,只能赶往唐家山下游的绵阳机场,然后乘坐直升机进去。第二天下午正好有九黄机场飞往成都的航班,我赶紧订了票。
第二天一大早,我乘坐水电部队的车子赶往九黄机场,313国道虽然已经抢通,但是汶川到九黄机场200多千米的路途上,时常出现塌方,有的路段还是单向通行状态。历经波折,我终于赶上了飞往成都的飞机,并在24日晚从成都连夜赶到绵阳机场。
25日上午,我得知抗震救灾指挥部初步制定出唐家山堰塞湖两个抢险方案:一是在堰塞体上打眼填埋炸药炸坝,二是运用大型机械开挖导流槽。
在绵阳机场,我为参与堰塞湖处置行动的武警原水电部队官兵做了直播连线报道。报道实录如下:
主持人:唐家山堰塞湖处置行动已经开始,武警部队208名勇士奔赴堰塞湖排险。我们连线前方记者孙崇峰。
【现场:“同志们,根据抢险指挥部的命令,我们的任务作了调整……”
记者:这里是绵阳南郊机场,现在是25日上午10点。记者看到,“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的旗帜迎风飘扬,武警水电部队208名官兵身背单兵野战食品和施工器材,徒步奔赴唐家山堰塞湖排险。
昨晚11点半,记者和武警水电三总队副参谋长马学强通过电台联系,他说部队正在艰难推进,预计还有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唐家山堰塞湖,将马上在堰塞体上打孔,装填炸药,在需要的时候,按照指挥部的指示实施爆破。
后来经过缜密侦察,指挥部最终选定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方案为开挖导流槽。一是因为爆破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二是在比较疏松的堰塞体上打眼安放炸药也有很多困难,三是炸药爆破量要精准控制,否則将导致不可预料的结果。
做完直播,我准备搭乘直升机到唐家山堰塞体上,但是飞机差点儿上不去。在唐家山的前两天,我大都是搭乘直升机进出采访,再返回绵阳制作发稿,因为堰塞体上不具备基本的写稿、发稿条件。后来出于安全考虑,原总政宣传局通知军事记者不要频繁乘坐直升机,于是我住到了堰塞体上一个专门为媒体记者搭建的帐篷。当时的报道任务很重,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节目每天都要播报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最新进展,还有网站也要图文并茂的报道。
6月1日上午,挖掘导流槽的工程基本完工,首批官兵就要撤出唐家山。我决定跟随首批撤离的官兵搭乘黑鹰直升机撤出。
汶川地震过去十多年了,但救灾现场上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时时敲动着我的神经。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武警记者站)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