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海事劳工公约》生效后 劳务输出船员的心理应对策略

朱晓亮
摘要:《2006海事劳工公约》生效后,对我国海员劳务输出影响有利有弊,劳务输出海员要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和能力、强化跨文化沟通能力、避免急功近利心理、减少紧张害怕心理、抛开抱怨心理、抑制焦虑心理等各种心理应对策略,从内心深处、从长远利益、从自身发展等角度重视并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劳务输出 2006海事劳工公约 利弊分析 心理应对
0 前言
目前,我国注册海员达60万多人,海员劳务输出意义非凡,可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创造外汇、提高我国海员综合素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助提升中国形象。
然而《2006海事劳工公约》的生效,使得我国海员劳务输出形势发生变化,以前以低工资去争取市场,但现在受到公约的制约,对海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因此,该公约的生效可能会影响我国海运企业和海员劳务输出市场竞争,让一些从事国际业务但管理不善的企业陷入困境,劳务输出海员也面临新的危机与挑战。
面对新形势,劳务输出海员及与其相关的单位管理者如何从心理上应对,从而保持并提升我国海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保持并扩大海员劳务输出在国际劳务市场所占的比例,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1 目前我国海员劳务输出现状
目前我国海员主要服务在散杂货船,而技术要求和工资待遇较高的船型,如油轮、液化船、豪华邮轮、海洋工程船等,涉足不多,且只有少数的优秀海员能被应聘到欧美市场,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语言交流、服务意识、人才培养机制、海员心理状态等方面,这显然不符合我航运大国的身份。
公约生效后,我国海员劳务输出规模与质量不容乐观,这说明,我国的海员劳务输出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纳为:
◎ 海员保障体系不完善
◇有关海员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尤其是海员需要维权时,显得很无助,让许多涉及利益冲突的海员失去继续上船工作的信心。
◎ 培训与考核机制有待改善
◇培养机制不完善,这要从两个方面谈起。一是目前我国海事院校、培训机构数量众多,航海专业学生扩招,不能重点培养。过多扩招后,市场消化不了,大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往日的航海家摇篮变成了今日的托儿所。二是有些劳务输出公司只管大量招工,甚至招工时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然后根据市场需要直接分派,不注重技能培训。
◇目前培训考核方法有待改善,现在的职务晋升考试以选择题为主,大多数学员以背题库的方式学习,并没有系统地去学习专业知识,以这样的方式培养的海员缺乏自我钻研的精神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成系统。
◎ 海员外派公司管理的问题
◇多数外派公司不注重海员技能的培养与考核。无论是在船上或是回家休假,某些外派公司不关心海员的成长与技能的培养。
◇海员被多头管理、工资待遇偏低。
◇特种船舶运输人才缺乏,这方面优秀海员的培养需要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
◎ 劳务输出海员自身素质方面
◇思想意识、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方面达不到船东要求。有些海员目光看得不远或不愿付出太多,工作不主动,抱着混日子的想法,不愿去进行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最终结果是自己得不到提高,船东不愿用你。
◇文化差异,导致工作和沟通能力不强。我国多数劳务输出海员由于外语水平不好,不能与同事或管理公司很好沟通,而自己又不愿意加强学习,久而久之自己不自信,船东也会不信任。
2 海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自己并不热爱海员职业,只是找份挣钱的差事
◇好多船员并不真正喜爱海员这份工作,他们看重的是相对较高的工资。这种矛盾心理下的人,在船工作时会有压抑感,不能放松的去工作,往往容易出错。
◎ 职业自卑感,有抑郁的倾向
◇海员职业自卑感,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对海员的看法和自己对海员事业的认识不足而缺乏自信;另一方面自身能力不强,不能胜任复杂的工作环境。
◇严重的自卑感可能会产生抑郁心理。这种心理下,会导致自己工作不热情、情绪不佳,还会感染同事,增添不安全因素。过度的抑郁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
◎ 碰到问题,心理调节能力不强,选择逃避
◇船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某些人由于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良、生活条件艰苦等原因做得很累,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差,不采取积极面对的态度,而是选择逃避,吵着要尽快休假,想早日摆脱眼前之困境。其实,以这样的心理,你在哪儿都做不长久。
◎ 想家、有孤独感,遇到逆境、有紧张害怕心理
◇长期漂泊、与家人分开,不能及时得到家人的温暖,也得不到亲人的鼓励与支持,如与同事关系不和谐,会产生孤独感。
◇当船舶遇到恶劣海况、机器设备碰到重大安全隐患、自己的身体严重不适等情况,很容易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
◇当这些孤独感、害怕心理得不到及时缓解,会使人情绪低落、消极悲观、思维迟缓、容易造成行动上的失误,产生安全事故。
◎ 小富心懒的心理
◇这些是指那些已在船工作几年或较长时间的海员,他们经过几年的海上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本,生活条件也有了一定的改观,慢慢产生了懒惰的心理,不再花时间去钻研业务,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
3 《2006海事劳工公约》生效后的利弊分析
从《2006海事劳工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其各种规定对保护海员权益是多方位的,确实让我们海员朋友受益匪浅。无论从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医疗保障、就业安排、合同保障、法律保护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她的生效对海员朋友来说是福音降临。
但是,仔细研究该公约的内容与其出台背景,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分析,该公约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像我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如今,我国航运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很多航运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多数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无论在资金、管理经验方面都没有国外公司强,她们依赖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的廉价劳动力,也被生效的《2006海事劳工公约》制约,使得其经营成本上升,很多公司因此而关门,造成海员大量失业。
另一方面,我国海员在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力不强。无论从业务能力、英文水平以及服务理念上来说,我国劳务输出海员均处于弱势。原来以低廉工资依赖的国际市场结构被破坏,使得我国外派海员产业在近几年没有得到长足发展。《2006海事劳工公约》的生效,任何船东聘用任何国家的船员,均需要按照公约要求支付在船工作的海员较高的工资和提供较高的福利待遇。这样,以我国目前海员的状况对国外船东公司的吸引力会降低,使得海员外派到国外的机会减少,严重减缓我国实现海员强国的步伐。
由此可见,《2006海事劳工公约》表面上为全球的海运业建立了一个标准平台,为各国海运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空间,为全球海员提供有力保障,但实际上,公约某些强加的高标准条款更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海运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海运的发展有打压作用。如果我们不积极面对,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最终将影响我国海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4 心理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劳务输出海员及其相关部门管理者心里都应清楚认识到《2006海事劳工公约》的实施给各方带来的利与弊,尤其是海员个人的利益。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1-3],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爱的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说明正常人的心理需求有按层次发展的过程。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动机,进而产生一定的行为。拥有健康的心理需求才能产生健康的行为。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针对目前海员劳务市场要求的新格局,结合海员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广大海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
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态有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比如,当我们在某个锚地抛锚时间很长时,全船只10吨淡水可用(正常使用二天的量),需要节水。有的人会说:“唉,只有这点水了。”而有的人则说:“啊,还有这么多水呢,我们一起节水,坚持几天就靠港补给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前者表现的心态悲观、消极;后者表现的心态乐观、积极。这两种心态最终产生的行为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面对《06海事劳工公约》带来的利弊时,应积极面对,在享受由此带来的高收入的同时,也要从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②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服务意识是指对待工作的一种认识和思考。责任意识是指清楚知道自己岗位责任,并且能自觉、认真地履行岗位职责中规定的责任,把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当我们被外派到某条外轮上去工作时,按照职务规定做好本职工作,船东付你工资,你为船东服务好,这是做海员的本分。在工作中,你表现出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力求将小事做成精品,除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外,还帮助其他同事一起完成各项工作,向船东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处处为船东着想。像这样任劳任怨地工作,给船东提供优质服务的海员,有哪个船东不喜欢呢?如果我们每位外派出去的海员都有这样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定能在全球创建一支中国品牌的海员队伍。
船舶上的工作要求格外严谨,责任心强、用心去做,会降低危险系数;反之,凡事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会增加险情。服务意识强、工作责任心强,面对困难不畏惧,不解决问题不罢休,这样的人受大家喜爱、尊重和放心。
③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航海是个要求海员掌握综合技能的工作,扎实的理论功底让你在分析问题时思路开阔,高超的操作技能让你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理论与实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理论基础的实操不安全;没有实操技能的理论是纸上谈兵。所以, 在培养海员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要重视技能训练。而作为海员个人更应明白其中的道理,履职前加强学习、积极准备;履职中尽心工作,将船东利益放在第一位,向师傅请教、做好传帮带;履职后认真总结经验、多和同行交流学习。
国家海事职能部门也很重视船员技能与综合素质,每二年举行一次的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参赛队员的各种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也能让全国的海员朋友更加重视并加强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只有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本着我要学的思想,不断学习,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才会更加自信。
④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文化是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 包括观念、价值观、心理和行为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劳务输出船员所处的工作环境通常是具有多种文化背景的,跨文化沟通交流是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必备的技能之一,尤其是管理级船员。
当你被外派到国外船舶工作时,船上可能有多个国家的海员,他们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为人处事的方式和工作的方法也不相同。要想和他们处好关系,首先要了解他们各自的文化特点,决不能做出人家忌讳的事情来。
语言表达能力是跨文化沟通的主要障碍,尽管目前我国海员的英语技能在不断提高, 但与工作需要还有差距。特别是口语听力与表达、文书往来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语言沟通方面, 具有外向型性格的人提升速度较快,他敢于去表达,不怕出丑,经过长期实践,其进步很大,有的可以达到流利的程度,能更方便进行跨文化交流,得到国际友人的认可。
⑤避免急功近利心理
每一个海员应该将“把我国建设成为航运强国”视为己任,尽自己所能并为她添砖加瓦。目前,我国还处在发展中,正从航运大国走向航运强国的征途中,因此,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利益考虑,避免只考虑个人利益,急功近利。
外派海员要有大局意识,海员走出国门代表的不仅是个人形象,还代表国家和公司形象。不能只为自己的私心而不顾国家和公司的利益,不能抱有“反正合同期满就走人”的心理, 不考虑后果。如果外派海员缺乏为雇主提供优质服务、为雇主着想的意识,最终直接损害的是我国海员劳务市场的声誉和健康发展,给我国航运强国梦的建设带来间接影响。
⑥减少紧张害怕心理
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可见紧张并不全是坏事。但是过度的紧张会扰乱机体平衡,甚至导致疾病。人一旦紧张过度就会产生害怕,甚至是恐惧,影响自己的行为表现,同时紧张情绪也会传染给身边的同事,制造紧张气氛,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海员产生紧张害怕心理的根源在于: 主观上, 外派海员害怕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意外情况、发生事故或被炒, 名誉与收入受影响。客观上, ①英语水平差,沟通交流不顺利,害怕与外界接触。②专业技能不强, 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③人际关系处理不善,使自己陷入孤独状态。④快节奏、高强度工作所带来的疲劳、压力等。
抛开抱怨心理
抱怨分成两种,一种是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公平;另一种抱怨环境让自己不适应。
相对而言,外派船上船员编制少,海员在外轮上要比国内船公司船上承担多得多的责任, 工作节奏也快。加上长时间远离祖国、家人,外派船上的人文环境也与国内的完全不一样等,心理准备不足的海员会产生不满而抱怨。尽管《06海事劳工公约》的生效使海员收入待遇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各国、各船公司在执行力度上仍有差异,更何况还有未加入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⑦抑制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焦虑与人的性格有关,有的人即使大事缠身,依然从容面对,心如止水。有的人能将一点小事纠结于心长久不散。长期的焦虑心理会让人疲倦不堪、紧张、难以开心且不能自拔,这样的心理容易使工作出错,也容易伤害身体,轻者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重者会产生器官生病。在生活、工作空间狭小的船舶,一个人焦虑心理会感染给身边的同事,给大家带来负面影响。反之,放下焦虑,坦然面对,抱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积极迎接各种挑战,你会发现其实“焦虑”真没必要,放下、自在。
5 结束语
《2006海事劳工公约》的生效给广大海员带来福音,同时,也应该看到由此带来的各种危机与挑战。作为新时期的中国海员任重道远,正值我国努力建设航运强国、海员强国之际,应该加强学习、持之以恒,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我靠公司发展、公司靠我示范”的理念,为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首先,从心理层面真诚接受,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要脚踏实地从各个方面提高个人技能,享受权利同时也要承担义务和责任,提供优质服务。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培训机构等也要联合应对,在政策、法规、培训策略等上面做出相应调整,共同努力,以提高海员素质为目的,培养高素质的海员团队,早日实现海员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 张锦朋. 劳务输出船员的不良心理分析及对策[J],世界海运,1999.2
[2] 张锦朋, 杲庆林, 沈淳, 袁刚. 论中国管理级船员跨文化领导力的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1.4
[3] 胡大立, 肖乐明, 张素明. 船员心理素质与航运安全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6(Vol.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