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幼儿真正的兴趣
在幼儿发现阳光下飘浮着的小点点后,教师给予他们及时的回应、启发和引导,幼儿最后知道了这些小點点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灰尘,但同时似乎也没有表现出比较强烈的继续探究的愿望。就此,我认为,教师未必要强求他们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善于捕捉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是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定要抓住一切时机设计专门的、系列的活动。事实上,我们常常将幼儿当作需要被教育的人,希望他们从我们设计好的课程里获取我们希望他们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于是,我们一发现幼儿对某一事物和现象产生了兴趣,便根据我们自己的判断和期待,预设知识框架、构建主题网络、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等等,却忽略了幼儿真正的需要,无视幼儿真正的兴趣所在。不可否认,这一切源于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事实证明,这有时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被动接受活动安排的幼儿会表现出一脸茫然、心不在焉或游离于活动之外。有的教师说:“我的主题网络图是和幼儿一起构建的,这些探究问题都是幼儿自己提出的。”但事实上,幼儿的很多问题都是在教师不停地追问“还有呢”之下经由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而提出的,甚至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顺着教师的意思提出的,未必是幼儿真正感到好奇的问题。
因此,我建议案例中的教师暂且压制内心的冲动,慢下来,做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并适时地呼应幼儿的需求。我们不能一看到幼儿为观察到“阳光下的小点点”而兴奋,就头脑一热,预设各种各样我们认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这样做有可能偏离幼儿真正的兴趣点,甚至可能浇灭幼儿主动探究的热情。教师不如放慢脚步,多给幼儿一点时间,耐心地观察和聆听,了解幼儿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以及他们的已有经验。要是幼儿对进一步探究“阳光下的小点点”有兴趣、有想法、有行动,教师再根据他们的兴趣、想法、行动,设计一些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活动、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也不迟;反之,教师无须急于继续设计进一步的探究活动,要知道,只要我们有心支持、适时引导,生活中幼儿还有很多机会观察到类似的现象,也许等他们的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又会重新产生探究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浮尘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艰深难懂,他们难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探究,既然这样,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重要吗?我们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容易倾向于强调知识的获得,从而使探究活动形式化,幼儿最终是通过书本、网络资源、教师和家长的讲解“获得”所谓的知识的。
基于以上分析,在判断是否要进一步生成系列探究活动时,我们不宜把自己的想法、意愿强加给幼儿。我们要相信幼儿是有想法、有能力的个体,不要试图用各种框架去干预、制约他们,而要平等地与他们对话,对他们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需要做出适时、适当的回应。
(福建宁德市机关幼儿园 甘小丽)